海东日报首页

我的红色情怀

——《红星照耀黄河》后记
2021-09-06 10:01:53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马明全

我是一名出生在农村的撒拉族干部,是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大庄村人。民盟盟员,大学本科学历,1991年参加工作,坚持一线教学至今。我是撒拉族之乡的学科带头人、红色文化传承人、循化县爱心教师、雷锋精神的弘扬者,曾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职工职业道德标兵、青海省学雷锋标兵、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先进区先进个人、全国红军小学优秀校长等。

近年来,《青海日报》《海东日报》、青海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过我的事迹。2015年9月18日,央视《道德观察》栏目以《红光村的孩子们》为题报道了我的事迹。

十年前,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危机感,认为有必要把中国革命和撒拉族的两次牵手的历史事实还原出来,把循化人民的革命史还原出来,让循化在党史和革命史中不缺席。

历史上,作为一个弱小民族,撒拉族曾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和裹挟。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撒拉族人民才算真正意义上翻身当家做主人。

在《红星照耀黄河》一书中,我用大量事实叙述了撒拉族人民保护帮助西路军战士的鲜活历史。

西路军战士创建了一个村庄,没有西路军战士,红光村的历史将会改写。西路军在建设红光村的过程中与当地的撒拉族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撒拉族群众暗中帮助和保护西路军战士,西路军战士也帮助撒拉族群众改进生产技艺,制作劳动工具,建设基础设施。撒拉族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和仁义保护西路军战士,他们把自己最亲的姐妹嫁给战士,让心爱的女儿成为战士的妻子,孤寡老人把他们收为养子……演绎了无数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因为撒拉族群众的帮助和保护,400多名西路军被俘战士中,有50多名战士得以在循化幸存。

红光村是名副其实的民族团结村。82年前,西路军战士用他们的方式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撒播在红光村——这片他们亲手创建的热土上。82年后的今天,在省、市、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青海各族各界人士纷纷到红光村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想信念培育活动。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讲述西路军的故事,无数党员干部流泪聆听。党员干部以西路军战士为引领,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立足于重塑信念,教育提高。

为了更加完善和充实,我又把目光投向了黄河下游的清水湾,这里有中国革命与撒拉族的第二次牵手。那是1949年8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第一兵团司令王震率兵团司令部抵达循化,人民解放军从兰州过循化向省城西宁挺进时,由于河水湍急,河面上仅有的赞卜乎大桥也被敌人摧毁,只能凭借皮筏子、独木舟等一些原始的渡河工具渡过黄河。不料,其中的一个磨船被湍急的河水冲了下去。当时,由于解放军大多来自中原地区,很多人都不熟悉水性,无法游到对面。当遇险的磨船漂到清水湾下游的阿什匠村对面时,恰好被正在黄河岸边劳作的十几名撒拉族青年看见,他们跳进黄河,拼尽全力把木舟拉上岸,才使167名子弟兵得救。在得知解放军要渡河与部队会合时,他们又将得救的子弟兵送到上游渡河口,用皮筏子送上了河对面,使他们顺利与大部队会合。

事后,王震将军为表彰撒拉族群众的英勇行为,奖励给他们茯茶、铁锨、筏子等物,还亲笔题写了一面写有“英雄救英雄”的锦旗。这面锦旗是撒拉人民善良、勇敢的见证。

在循化的黄河岸边,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军民鱼水情故事。我又花了三年时间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丰富了循化红色革命的史料,本书也因此应运而生了。

在搜集整理这部书稿资料时,我参考了原国防大学朱玉教授的部分资料,冯亚光先生的《西路军》部分资料,还有马光辉先生提供的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解放青海》,韩永德先生赠送的《兴旺之路》等资料。直接引用了王镇寰先生整理的撒拉族首位共产党员马兴旺的事迹材料,马海福先生整理的撒拉族大法官马有功的事迹材料,荣增·嘉雅活佛等撰写的《缅怀第十世班禅大师》、青海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编写的《撒拉族百年实录》和《青海文史资料·循化文史·兴旺之路》等史料。

我得到了许多老人的帮助和他们的历史记忆,现在,这些老人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感谢他们!是他们给循化留下了这些宝贵的文史资料。我还要感谢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之子、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徐小岩中将,西路军战士徐立清中将之子、原空军某基地司令徐甘泉少将,原国防大学教授朱玉,西路军宣传部部长刘瑞龙之女刘延淮、刘延宁,西路军老红军王定国,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主任谢觉哉夫妇之子谢烈和谢飘,西路军战士杜义德将军之女杜红,西路军战士胡正先之女胡滨江,西路军保卫局局长曾传六之女曾艳丽,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西路军组织部长张琴秋外孙刘秉宏,西路军战士胡有贵之女胡忆虹,西路军战士周纯麟将军之子周善平,西路军战士潘峰将军之子潘声源,西路军战士金克之子金奇以及军事专家夏宇立。更要感谢为此牵线搭桥的《兰州晚报》财经部主任穆珺女士。

同时还要感谢青海省委省政府、海东市委市政府、海东市委组织部、循化县委县政府、循化县委组织部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感谢第十世班禅大师的亲属噶尔哇·阿瓦桑波先生和喜饶嘉措大师研究者侃本先生的支持!感谢四川民族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使得这部书能够顺利出版发行。

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家人、我的兄弟姐妹十余年来对我的包容和支持,他们从物质到精神上给予帮助,才使我能够潜心挖掘和整理此部书稿。

因本人才疏学浅,加上西路军和解放军在循化的史料空白,本人利用十余年的时间走访民间搜集整理而成,但由于时间久远,难免有错误和疏漏和失实,如有不当之处,望知情者批评指正,也诚请专家、学者给予指教、补充。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