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灯说,我照着你吧

——《醉里吴音》阅读随记
2021-11-29 10:45:25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赖赛飞

我的大学同届不同系的学友荣荣将她的散文集《醉里吴音》初编稿拿给我看时,我心里抱着一份特别的好奇:一个诗人,会写出怎么样的散文呢?

第一眼看见《一夜两吹风》。

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一开始,数字才往无限里走,也才有了一夜两吹风:风始终在吹,吹了又吹;风吹过了你,吹过了我;谁吹的是寒风,谁吹的是熏风……除了不是一阵风,还不是一种风。

有的好文章,就如一件质地考究、精工制作的衣裳,外加五种香料熏制、十种宝石点缀。另有好文章却纯由生活本身尤其是情感本身构成,对此我没有太多拆分的欲望。人、文互动的过程中,不尽然是作品感染了读者,还有作者将自身的纯粹成分——深刻的生活、情感认知渗透了进去,形成的流转伴随着文章的展开,另辟蹊径的同时指点迷津。这类文章作为一个场,体验过程也只能是沉浸式阅读,混沌的刹时通透,仿佛有个人刚从心里穿过去了。然后这文章的天然性不可遏止,呈现出的自我成长,带着内在力,沿途进行无声无息的植入。

这本集子里绝大多数篇目包含神话传说,还有历史悠久的人物和物事:花、寺、壶、酒、扇……因为悠久,他们与它们本身也构成了神话传说。

物质文明显然无法缓解人类根本性的匮乏。如果单从神话传说来考量——绝大部分离不开爱与美、与善、与勇敢的演绎。作为稀缺资源,当神话传说依然神圣并依然传诵,就能确认没有现实可以取代或终结它。我因此更感动于由生活与情感本身酝酿提纯的文章,那里面呈现出来的人类自身境况,虽然与一日千里的时代发展相比,有的是粗糙甚至难堪,可是生活带来了一切真实,情感浸润其中维持了它的有效运行——情感在此被反复锤打,折叠的痛感与欢娱,结合出难以测量的厚实绵密,告诉人思想的来历远非沉重一词衡量得出。由此,神话传说不是一只人刻意吹出来的气球,会被针刺破,它是人类一路走下来生活与情感所有合谋的结果。每一次出现,每一次诠释,每一位创造者在此加进了自己的那一份——读到的人,平白又被锤打一通。痛感或幸福感,隐隐的,再度醒来。

《一夜两吹风》里,出现了秦少游与苏小妹、梁山伯与祝英台,出现了陆游、赵士程与唐琬,出现了《碧玉簪》里的王玉林、李秀英与顾文友,也出现了梅艳芳、萧红。这些人物都活成了传说,或者本身就是虚拟对象。最后出现的人物才是现实的:习惯站在高楼往下数黑白汽车的老娘和她中风在床、不仅被剥夺了行动自由且被限制饮食的老姐妹。

至此,风最终吹到了人生晚年里的两位女子。如此脆弱,仅让微风吹送她们,竟然听得出此起彼伏的瑟瑟声,比起大风起兮还摧枯拉朽。

整篇文章犹如一场风,起于青萍之末——从纸上的旧事吹起,纷纷扬扬的是新鲜热辣的心绪。中间一个插曲——或者干脆一阵回风,吹到了放出这些风的她心里,给她吹来了一头孤寂的大象。是的,孤寂就是一头大象,拥抱则是一个人的事,也是专业上的事——朋友圈的表情包里有这么个人,负责给人们送去永远空缺的拥抱。显见经过设计,依然是一个人的风,一个人的零乱或飞扬,一个人的绽放与凋零。

与《一夜两吹风》有关联的是《小乘凉》,那里谈到了微风制造器:扇子。跟闲话一样,也是乘凉的标配。

“小时候能想到的凉全是物质的,比如风,风是凉的。比如月和星光,它们都远远的,一片清凉。还有水,冲个凉水澡,将自己像衣服一样晾着,也算是乘了凉了。

“然后在文字里种一棵乘凉的树,坐在下面,有一句没一句地想一些遥远的心事。实在没什么想的了,就想想人家的乘凉事,比如郑人乘凉……所有天下被爱着的男子,知不知道他的女人白天与晚上的不同?”

空调横行时代,她笔下几十年前的乘凉场景看过去也开始有了神话传说意味。在郑人乘凉之后,是做南柯梦的淳于棼——一个梦的工夫做上了太守,紧接着面临兵变,及时醒来。

她在其中感慨:“多么幸福的一晃啊!”“这是最惊悚的乘凉了。”

跟着晃上一晃、打个寒战。然后《桃花扇》出场,侯方域、李香君,用“悲欢离合”概括之很严实。人物与故事接近历史真实,《桃花扇》却是传奇——传奇在李香君身上。

“这出戏演了三百多年了。戏里的李香君有持折扇的,也有持团扇的。所以学界历来有‘团扇’‘折扇’之争。有学者认定那扇子应为折扇,理由有好几个,比如第六出《眠香》中,侯方域在扇面上题诗后,李香君‘收扇袖中’;第二十二出《守楼》中,李香君‘持扇前后乱打介,好利害,一柄诗扇,倒像一把防身的利剑’。”

“侯方域就是用一把扇子祸害了香君终身的。”她用这一句为文章作结,使我想要复述前面一句:所有天下被爱着的男子,知不知道他的女人白天与晚上的不同!

夜凉如水,再加天凉好个秋。

仿佛为了弥补或冲淡,就有《人间温暖》一篇,写了种种取暖:用各种织物裁衣,盖起重重屋宇,制作取暖桌椅,将热水灌进玻璃瓶,再不济抖腿发热、奔跑发热、碰撞发热……所有的自发热。

还是刺骨的冷吗,只有为你点燃一堆取自心头的文字取暖:

“我几次到过河姆渡……”

“再原始的生活,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在一起,肯定也是因为喜欢吧,喜欢就是爱。”

“让你我共享食物。”

“我将翻山越岭,为你采撷那朵香甜的花儿。”

“若你死了,我就是那个为你掩埋的人。”

“食物与花与拥抱,就是喜欢和爱。掩埋,是生命最隆重的仪式。”

“谁先走,就待在最后那个温暖的地窝里,全身心等着。”

这是终极的取暖了,暖得彻骨,暖到地老天荒。

《醉里吴音》里写得最多的是花。

花朵是一种意象也是一种具象,开放在植物枝头,也开放在文字上甚至冒犯上。花朵在文字里神游,还选择性地开放在一个人的心中,伴随她全部历程。据此可以断定,一个这样的作者,她的文笔经过,带来了一阵又一阵的风,风里摇曳着缤纷的花朵。古往今来不断现身的人是风中人,亦是花间人。

相比于植物,人类始终显出潦草。仿佛进化途中,越迟的越急,一不小心成为急就章。相比之下,花朵耐烦,极度的精致,乃至神奇。

昙花、桂花、蜡梅花、油菜花、桃花、栀子花、月季花,各有各的美与难。

这当中,昙花最短,昙花一现。

她要的是昙花开里论短长。

《昙花刹那》里说,昙花又名韦驮花。不出意料,神话传说里的昙花原为花神,长开不败,为一个凡人青年浇灌,终生情愫。拆散之神出现,让昙花从此只开一小会儿,还让青年出家,赐名韦驮,从此遗忘花神。千年若等闲,花神犹记,韦驮已忘,一年一度,采花之际亦对面不相认。直到撮合之人出现,舍身成仁,韦驮才记起前尘往事。

在此,作为旁观者的神与人所起作用一反一正,展现出的意志力也一弱一强,完全可以质疑彼此的定义已然互换。

似乎为了证实昙花开里如何从容论短长,文章就刹那的短长论起,换算出弹指间等于六十刹那。娑婆世界的劫以亿万年计,于极乐世界不过一昼夜。左右对照之下,昙花一开几个小时,人生则不满百年。

“比起刹那,昙花一现长的何止几何级数。几小时甚至一夜,比拥抱长,比邂逅长,比重逢长。看来花神在为她的爱情伤情的时候,也为人间的有情人留下了足够多缠绵的余地。”

说的又是长长短短的人生算不上尴尬,甚至恰到好处:“亲爱的,在昙花凋谢前,我们还来得及互诉衷肠。”

自此对昙花要另眼相看了。

与昙花比,月季花算得上四季常开,长短不为人所专门遗憾。

《月季》里,女子印象里的月季花,先开在弄堂里的人家,从人之初开起。

“在模糊的童年记忆里,那些花瓣顶着积雪,还很精神地挺立着,而我总担心它们会被压坏,每次会很多余地去将那些积雪小心地摇落。有一次还被花梗上的硬刺弄破了手指,邻居大妈用她的手绢替我裹手时,说我小小年纪心有大善。”

一路往前开。

“小时候看电影,看到有一种用于联络的暗号,居然是摆在窗台上的盆花。我曾与小伙伴争论,我坚持认为,那花一定是月季。”

月季开往人生的深处了。她与一位热爱月季的邻家大哥往来。月季在此就是邻家的热心肠:送她自家栽种的月季,亦送她以急需的温饱,顶着无聊的闲话。

搬家以后,她去养老院探望他、去医院探望他,直到他病逝。

漫长的生活之路长满了刺,情感的花沿途开出一朵又一朵。这是让人动容的月季花,无惧欠缺、断篇,将所有的绽放连接起来,终于实现了在人间的长开不败。

《醉里吴音》还有不少篇章,涉江南一带风物及个人的游历记忆,跟着这些文字,心都会灵动起来,旷之怡之。但不敢展开,一篇简单的阅读随手记,长了会烦人的。

从文字里抽身,才觉天色已晚,窗外山影深浓。我起身按下了电灯开关,光瞬间充满内室,眼前一片明亮。依然混沌却又通透的氛围里,想起《一夜两吹风》里的最后一幕:“我陪着泪眼婆娑的母亲,满大街晃荡。夜空荡荡的,只有风横冲直撞,只有路灯晃着母女俩拉长又缩短的影子。”

然后听到了那句话:“妈,累了靠我身上,省点力。要不闭眼吧,闭眼跟着我走。”

那一刻,仿佛听到了灯——充满生命角落的光说:我照着你吧!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