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黄河岸畔的诗意书写与现实关切

——《照亮黎明的太阳》代序
2023-11-17 09:27:19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雪归

挂满枝头的红色风铃

在阳光下弹奏着

富裕文明的和谐曲

这是王进兄笔下的清水湾辣椒,他说:“清水湾就像是/披着薄纱的少女/婀娜多姿”。

无数次,当我以过客的身份短暂地停驻清水湾,这个有着“天下黄河第一湾”之称的地方,黄河碧波如洗,积石山红岩嶙嶙,青杨与旱柳绿荫如盖,一个又一个有着木质雕花门楣的撒拉农家院,透着古朴,也透着精巧。

当出生在清水湾的王进兄以诗人的身份书写眷恋与忧伤、隐痛与希望、艰辛与快乐时,他的认知与感悟,他的视角与视觉,构成了一方风格独具的视域:这里有失望与困惑,更有希望与力量,以及温暖与诗意。王进兄用他的方式精心捕捉,形成既有诗意书写也有现实关切的诗歌文本。

说实在话,对于王进兄本人,我几乎完全陌生。多少人和我们擦肩而过,真正在生命中留下印迹的能有几人?如果一个人,因为诗歌和另一个人产生交集,总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王进兄说,清水湾是他一生的乡愁,“黄河边上有我童年的回忆,积石山上有我放羊的足迹,西瓜地里有我们丰收的喜悦,葡萄树下有八月十五的月亮。”这样的乡愁,转化成诗歌,就有了王进兄即将出版的诗集《照亮黎明的太阳》,收录了他自2015年以来创作的80多首诗,这些文字饱含王进兄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王进兄长我5岁,当我通过这部诗集,阅读这个临近黄河的小乡村,我想到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诗人的天职是还乡”。同时,我认识了一个诗歌层面上的王进:有责任感,有担当意识,热爱生活,心向阳光。我也由此知道,清水湾并不因隶属黄河就全是滋润丰美,这里也有困顿与辛劳,更有丰收和希望。

诗歌的创作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诗人对诗意的坚守。这种诗意,有人清浅,有人浓烈。而王进兄,似乎更加直白,从《距离是一种最美的思念》《漫天飞舞的雪花》《忠实的美丽》《明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盼“三八”》《砥砺前行的2018》《30年相聚》等几首,可见一斑。

法国作家埃莉诺·法杰恩说:“玫瑰不是诗,玫瑰的香气才是诗;海不是诗,海的喘息才是诗”,就这一点来对照王进兄的诗作,与优秀作品自然存有差距。但他的“花朵早已嫁给了群科的春天”“奶奶在黄河岸边/挑过水洗过菜/洗过生活的/酸甜苦辣”等句子,还是很值得细品。

在《哭泣的清水湾》一首中,王进兄写道,因为黄河水电站的建设,他童年时的游乐园消失了。河床变宽的同时,也给不法采沙者提供了便利,清水湾清澈的河水在采沙船的轰鸣声中变得浑浊。诗人以暗堡比喻采沙船,它们从河底下不停地抽走沙粒,使母亲河千疮百孔,严重威胁着岸边防洪大堤的安全。日夜运转的采沙船,仿佛在用刀切割着“母亲”的身体。

因为采沙,清水湾生态被破坏,大地又多了一道伤口。王进兄以他的敏锐与良知进行了记录,且不说诗歌文本质量的高低,以及这种表达的简单直白,单是这种对现实的高度关注,并不是所有文学写作者都具备的品质。不少人“假装生活在别处”,一味风花雪月,满纸歌舞升平,甚至粉饰太平。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令人欣慰的是,王进兄诗中所提到的这种现象已不复存在,在有关部门的整治下,“黄河母亲”恢复了早前的美景安澜。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王进兄的关切,并非无的放矢,而是一个写作者的良知与责任,以及忧患意识。“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抵制那种有意识地选择性无视或遗忘。“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古代文人从未丧失过对现实的关切和重视,今天的我们,更不应该回避现实,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埋头写作。

王进兄认为,写诗一定要有现场感受和生活体验,只有自己亲眼见过和亲身经历过、感受过的地方才会写出让自己满意的诗歌。《今夜我在扎巴》是因为他工作时看到“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斗中的奉献和牺牲,《卓玛的背影》是因为他在藏族乡时看到藏族群众过“六月六”花儿会的欢庆场景。翻开这本诗集,在《群科的春天里有什么》中,有春耕的机器声,有开通城乡公交的鞭炮声,有滔滔的水声,有婉转的鸟鸣;在《你们感动着山水化隆》中,有勇敢逆行的白衣天使;在《2021向新而行》中,有查甫的“金蛋蛋”,有环保志愿服务队,有来化隆越冬的天鹅,有新区的拉面服务中心……无一不是现实呈现,俯拾皆是,不一而足。

王进兄和我同为70后,我们都是文学苦旅中的跋涉者。由于个人有限的资历和所学,我对于写序这样的大任,实在力有不逮。几番推辞不过,感激也感动于王进兄给予的信任,深恐辜负。近年来,我越发深切地感受到,写容易而写好太难。当我们一个字一个字写下自己愿意写的文字,不被勉强,心怀热爱,努力寻找内心的星辰大海时,虽然这些文字与自己、与读者、与编辑的预期有很大距离,但相信王进兄和我一样,在写作的过程中自由呼吸,收获别样快乐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内心不断丰盈。

“路虽远,行则将至”,谨以此句与王进兄共勉!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