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汪曾祺先生的这段话,就如那门外的花,静静地开在岁月的角落,用它们的沉默传递着生命的温度。
兴许是在乡下长大的缘故,对于世间草木,我自小便怀揣着特殊的感情。我出生在一个充满绿意的小村庄,那里的每一株草木都似乎有着自己的语言。尤其是祖父家门前的那两株桂花树,它们不仅是家族的记忆,更是我心中永远的温暖所在。
这两棵树,一左一右,像两位慈祥的长者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在祖父常年的悉心照料下,它们长得枝繁叶茂,远远望去,也如同两把撑开的伞,经年累月,为我们遮挡风雨。
盛夏的傍晚,家人们会聚在树下,享受它们带来的阵阵清凉。我们围坐在祖父身旁,听他讲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而那两棵桂花树,也听得懂似的,时而屏声静气,时而轻枝摇曳,时而叶声飒飒,仿佛在用实际行动来回应起伏生动的情节。到了金秋时分,一簇簇金黄的桂花挂在枝头,花瓣紧紧团在一起,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璀璨耀眼。微风轻轻吹过,它们便化成空中翩跹的舞者,缓缓飘落,将满地染得金黄。祖父唤我们把地上的桂花捡起来,洗净后置于竹篾晾晒,做成了美味的桂花糕。轻咬一口软软糯糯,一股清香在口中蔓延,仿佛将浓浓的秋意都含在了嘴里。时光荏苒,这两棵桂花树如同忠实的观众,见证着我们的生活,并将那些温暖岁月镌刻成身体里的一道道年轮。
那年,祖父因患眼疾需手术,彼时家中经济拮据,家人们便商量着把门前的桂花树卖掉以筹费用。祖父起初百般不愿意,可后来还是迫于无奈卖掉了其中一株。我仍清楚地记得,那天家里来了一个四轮的庞然巨物,将左边的那棵桂花树连根拔起,运到一个我从未去过的地方。那个被挖了树干后留下的大窟窿,像一只空洞的眼睛,无神地望向天空。头顶的烈日直晒在我身上,我的心被晒得瘪瘪的,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失落感。祖父的眼疾得到及时救治,很快便出院了。出院后的祖父一如往常,给剩下的那一株浇水、松土。可我发现,他的目光却时常不经意地望向另一边,那个早已被泥土填满的窟窿。
时间如流水,无情地带走了一切。祖父终究还是离开了我们,而剩下的那株桂花树,也在一场虫害后枯萎。它曾经繁茂的身影,如今只剩下孤独的枯桩。可即便这样,仍能辨认出它曾傲然挺立的姿态,这一截枯桩是它无言的坚守,在那些无人问津的日夜,独自守望着旧日家园。
后来老屋推倒重建,这个地方被砌成了一个花坛,也迎来了新的生机。它们曾是一丛草、几簇花、一棵树……它们带着不同的气息,继续着生命的循环。每一株到访的草木,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这些故事,或许平凡,或许不起眼,但它们却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底色。就如汪曾祺先生所说的,它们“开得不茂盛”,却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它们不需要言语,因为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温暖,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