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时报首页

探寻仓岭顶村产业振兴之路

2020-06-15 10:19:03 来源:海东日报

多年前,位于海东市乐都区大山深处的寿乐镇仓岭顶村,是一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深度贫困村,那时候村民们过着靠天吃饭、靠地过活的日子。村子没有生机,村民没有出路。

 如今,仓岭顶村成了脱贫有方、致富有望的脱贫“样板村”,村里朝气蓬勃、产业兴旺,村民们一门心思谋发展致富。2019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1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108元。

仓岭顶村脱贫产业是怎样从无到有?百姓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脱贫致富的?初夏时节,记者走进仓岭顶村,一探该村的发展之路。

生态养殖富了一方百姓

仓岭顶村,地处寿乐镇西南部,距离寿乐镇12公里,距离乐都城区19公里,平均海拔2834米,全村共有六个社,154户505人,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底,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在前往仓岭顶村的路上,群山连绵,空气清新,快到了村里时,只见这里山地资源丰富,时不时还可以听到牛羊的叫声。

走进仓岭顶村扶贫生态养殖合作社,一排排白墙蓝瓦的牛羊棚圈镶嵌在青山之间,四周空气清新,没有刺鼻的气味。牛棚里,一位饲养员正在往饲槽内倒入饲料。询问得知,这位饲养员正是仓岭顶村扶贫生态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祁灵才。“今年运营以来,合作社共有27头牛110只羊,牛犊卖了8万多元,羊也快到出栏的时候了。”祁灵才高兴地说。

2019年,仓岭顶村党支部多方争取资金237万元,建成生态养殖场,以此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殖业,壮大养殖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养殖效益。同时,整合租赁尕扎等周边村闲散土地,种植饲草料3.33公顷,提高养殖业抗风险能力,增加周边农户收入。

正在养殖场里打扫卫生的仓岭顶村民王学桂告诉记者,她家有5口人,儿子儿媳在县城务工并操心上学的孩子,自己在家里照看残疾的丈夫,没有收入,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拮据。“现在在家门口务工,一年有6000多元的收入,这对我们大山里的百姓来说很不错。”王学桂说。

记者了解到,在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中,仓岭顶村部分贫困户在养殖合作社务工,进行饲养、清理圈舍等工作,增加了经济收入,拓展了贫困农户的就业渠道。除此之外,仓岭顶村历来有养殖的习惯,村里群众如果想自主创业发展养殖,合作社会将技术指导送到群众家中,帮助他们实现标准化生产,使其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从2020年元月份仓岭顶村扶贫生态养殖合作社运营以来,截至目前,扶贫生态养殖合作社共带动32户贫困户脱贫,受益农户62户。全村养殖户64户,养殖业家庭牧场6个,养殖运行良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出栏牛21头,收入14.7万元。

药材种植变荒地为“宝地”

在仓岭顶村的一处田地,村民们正在田间劳作,田间地垄盖上了塑料薄膜,据村民讲,地里种植的是药材当归。

2015年之前,仓岭顶村种植的都是传统农作物,如小麦、油菜、洋芋等,但均未见效益,致使许多田地撂荒。

对这种现象,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祁善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到互助土族自治县看到当地百姓种植药材收益较高,加之仓岭顶村的气候条件和互助县山里差不多,便萌发了种植药材的想法。

种植药材,对于一直以种植马铃薯和小麦为主的仓岭顶村来说,确实是一件新鲜事。村民们心里都没有底,到底应不应该种?为了让村民们打消顾虑,祁善文自己流转了3.3公顷土地进行试种,当年收成好,收益也特别高。

看到种植药材收益好,村民们纷纷种植起来,种植面积也逐年多了起来。2016年全村种植面积13.3公顷,2018年种植面积40公顷,2019年种植面积37.3公顷,2020年种植面积38.7公顷。

仓岭顶村“第一书记”王庆鹏告诉记者,去年种植当归除去成本(化肥、籽种、人工)平均每亩收益3000元,创收168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25户,当归8.13公顷,收益36万元。今年由于籽种成本比去年每亩100元提高到每亩350元,按目前的市场价预计与去年收入持平。

“仓岭顶、昂么、联合、尕扎等村是寿乐镇药材种植基地,仓岭顶村位于药材种植基地中心位置,年内种植药材93.3公顷,产量210万斤。”据寿乐镇党委组织委员童艳花介绍,为提高村民收入,经寿乐镇党委、政府研究,实施仓岭顶村扶贫晾晒场及药材加工项目,对药农种植的药材进行初加工,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土地产值,拓宽增收渠道。

   走进药材晾晒棚,只见棚子有六七米高、1300多平方米大,里面阳光充足、空气通畅。“有了晾晒棚,一下子解决了药材自然晾晒没场地、容易霉变、受霜冻的问题,群众心里都很高兴。”作为药材种植大户祁善文,他对镇上为村民方便晒药而建起的药材晾晒棚有说不完的感激。

   仓岭顶村扶贫晾晒场及药材加工项目总投资30万元,主要建设标准化晾晒场1个,储藏室300平方米。目前,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今年8月完工并交付使用。经估算,项目建成运行后,全体村民都将受益。

   村集体和贫困户“双脱贫”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仓岭顶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光伏电站收入资金4.4万元,生态养殖场租赁租金15万元,旧党员活动室租赁租金1.08万元,共收入20.48万元。

   “总收益60%的资金用于集体和村民入股分红范围。村‘两委’根据村情设立公益岗位14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人,截至目前,已发放工资4.1万元。”王庆鹏告诉记者,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既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又稳定了贫困人口收入,实现了村集体和贫困户“双脱贫”。

   此外,总收益20%主要用于村集体经济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经营、拓宽生产渠道,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总收益20%主要用于发展公益事业,与村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比如,村里已用收益资金修建田间道路6公里。

    “目前,虽然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是很多,但对于仓岭顶这个‘空壳村’来说,村集体经济实现“破零”算是一个很大突破,今后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强村富民。”祁善文告诉记者,如今在仓岭顶村,党员干部在村里越来越有威望,村民遇到事情都会主动找村委和党支部商量,大家平时交流增多了,村里有人办事、有章办事、有钱办事。

   针对今后的发展,仓岭顶村“第一书记”王庆鹏说,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大种植经济作物,以本村的凉晒场为依托,在产品加工上提档升级,从而达到群众增收的目的。另一方面,以生态养殖场为依托,带动辐射全村养殖规模,扩大种植青草面积,青草种植每亩收入达到4000元左右。

   脱贫攻坚收官在即,乡村振兴扎实起步。仓岭顶村以“药材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旅游”为主导的产业,趟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时报 版权均属海东时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