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时报首页

海东人的端午,我们这样过......

2020-06-24 16:21:04 来源:海东日报
五月五,过端午

吃粽子,拴五绳

端午习俗传千古

……

端午,是一种文化。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是一种精神。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有人说,端午是为了纪念楚国名士屈原;有人说,端午与东汉孝女曹娥有关;还有人说,端午是为了纪念直言纳谏的伍子胥……无论端午的起源是哪一说,这一天,中国人追先怀古,都是对历史先贤的致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就在这代代传承中绵延千年。

端午,是一种传承。端午节全国各地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与活动。吃凉面、戴香包、插沙枣花、系索儿线…都是海东人过端午节的习俗,这些习俗也流露着咱们地道的地方情怀。

数一数日子,明天就是端午节啦~~

青海话更多的是把端午节叫“过当午”

海东人过端午节最主要的三大习俗有

吃粽子、戴香包和系索儿线

海东各地依据地方文化

还有许多不同的小习俗

接下来跟着时报小编通过视频一起来看看

海东人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吃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咱们海东人都是以红枣、蜜枣、花生、葡萄干为主;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拌凉面

凉面又称冷面 ,是指凉吃的面条,主要食材有面条、蔬菜,配料有辣椒油、盐、味精等,但各地的凉面做法不同,因此做法和食材也有所不同。

海东人的凉面,以素为主。面条煮好,过水,待面条变凉后,配上自家做好的韭辣以及其他调料或是再加上黄瓜丝或者胡萝卜丝也是别具一格,风味十足。

戴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而海东的传统香包,则是用彩色的绸缎缝成,然后将棉花、香料等填入其中,最后缝上珠串,还配有各色丝线制作的流苏。比如狮子滚绣球、莲花、十二生肖、野生动物等各式香包,样式新颖、惟妙惟肖、形态各异。

烙韭盒

韭菜盒子是以韭菜、鸡蛋、面作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的美食,是中国北方地区非常流行的传统小吃,在海东地区也是端午节必备的小吃之一。

系索儿线

每当到了端午,海东人都会系“索儿”线(用彩色丝线系在手腕和脚腕)。索儿线,有的地方叫“索儿”。这索儿线,要一直戴到农历六月初六,再把手腕上的索儿线剪下来,丢在水里,让它带着这一年里所有的疾病和灾难,漂得远远的。

吃甜醅

说到端午节吃的习俗,海东人少不了吃甜醅。甜醅的原料有玉麦子,小麦,青稞,将它们煮熟后,再撒上些酒曲发酵。酿好的甜醅,加上点白糖,那滋味比南方的醪糟美妙多了。海东人端午节吃甜醅的习俗,源自与我国古代用米酒敬神祭祖的旧俗。它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端午节原味的文化形态,也蕴涵着民俗文化的信息。

吃凉粉

凉粉,主要原材料是凉粉草、大米、红薯和豌豆,以酱油、醋、辣椒油而食,清凉爽滑,为夏季风味食品。凉粉的吃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凉拌,二是煎炒。

海东人在端午节一直有吃凉粉的习惯,这也是我们对端午节最独特的记忆。

插沙枣花

沙枣花开,你是不知道的。等你闻到花香的时候,它已经开了。

沙枣花一开,端午就到了。所以,沙枣花又像专程为这个节日而开。过端午讲究多,海东人最紧要的是插沙枣花。屋里插,大门上也要插。平平淡淡的日子,一插上花,节日的气氛就有了。

以上就是海东人过端午节的习俗介绍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端午记忆

是温馨、是感动、亦是珍贵

你们家过端午有什么样的习俗呢?

欢迎大家分享在留言区哦~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时报 版权均属海东时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