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时报首页

海东“赏花经济”火了!

2021-04-22 15:21:18 来源:海东日报
“杏福岭”上春意浓,杏花花香惹人醉。4月16日,在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大红岭青宏杏培育基地,以“杏福岭·平安和春天的约定”为主题的海东市平安区第五届乡村旅游季暨“杏福岭”杏花节春游踏青活动如约而至。

当日,杏花节吸引了来自周边县区的千余名游客。启动仪式现场还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满园杏花或迎客怒放,或含苞待放,灿烂若锦,艳花灼灼,引得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漫步其中赏花踏青,穿梭留影。

“云观景”带你实时赏花

杏花丛中,点花祈福、汉服表演、古筝演奏、旗袍走秀、林中唱花儿、学生写生展示等活动,引来不少游客驻足。时隔多年,平安区首次打造杏花节田园综合体,游客们纷纷感慨,这里的花更美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希望更多周边市民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漫山遍野的杏花。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杏花文化旅游节利用互联网开启“云观景”新模式。“我们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把杏花花园的美景实时展现给观众。除了‘云端’赏花外,观众们还可以透过镜头欣赏到舞蹈、戏曲等精彩文艺节目表演。”海东市平安区文体旅游广电局干部马军说。

近年来,平安区紧紧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掘古驿文化潜力,着力打造独具古驿特色的民俗游、生态游、文化游等全域旅游产业,平安驿、石碑、庄科、牙扎、冰岭山等一大批乡村旅游项目相继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

平安镇大寨子村村民王新祥对家乡的变化感受尤为深切:“近年来,村上环境越来越好,旅游产业也蒸蒸日上,今年平安还建设了杏花林,搞起了特色种养殖,周末和节假日都可以来这里游玩,我们老百姓们除了种庄稼,还能在家门口打打工,腰包鼓了,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了。”

荒山岭变幸福岭

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赏花、拍照早已成为游客们前来旅游必不可少的“打卡”项目。

据青海宏博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小平介绍,自2018年通过旅游扶贫和景区开发以来,该公司带着历经7年的倾心探索和精心积累的治荒造林经验和“绿、美、富”林科研、林产业结晶——“青宏杏”,扎根大红岭,改造红土地。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以“青宏杏”为主的经济林和以杉榆柳为主的生态林已基本成林,生态、社会、经济效益逐渐显现,荒山变青山、荒地变福地初见成效,“杏福岭”——这一凝集着人民向往的幸福愿景、杏产业引领的致富梦想的策源地、项目地应运而生。

目前,已在“杏福岭”种植1200亩“青宏杏”良种和400余亩针阔灌景观林,共计11.8万余株,区域绿化面积达到40%以上。经后期引水上山、科学养护,成活率达到95%以上,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变,一幅山绿、景美、业兴、人富的生态田园综合体景观,正在“杏福岭”徐徐展开。

文旅融合带火乡村游

余音绕梁的秦腔吼起来、美轮美奂的舞蹈跳起来、悠扬的“花儿”唱起来,琳琅满目的摊点摆起来……随着一年一度的乡村旅游文化盛宴如约而至,海东敞开了宽阔的胸怀,与八方来宾相约,唱响乡村游的欢歌。

当日现场,秦腔表演者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画上精致的妆容,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锣鼓家什管弦齐奏,时而铿锵激越,时而婉转悠长,一个个经典剧目轮番上演,彰显着秦腔文化的根脉所在,令现场观众感受到关于秦腔艺术的特殊韵味。

来自海东艺馨戏曲研究艺术剧团的秦腔演员包红梅说:“海东是河湟文化的发源地,希望通过基层的文化活动,把河湟文化传承下去,让群众知晓。”生旦净末丑,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都是精彩,引得全场观众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如痴如醉。

记者了解到,海东艺馨戏曲研究艺术剧团成立于2013年7月28日,以传承弘扬地方戏曲文化艺术而打造的第一家河湟非遗戏曲传承体验馆,主要以秦腔、青海眉户戏表演为主。

返乡创业的平安区居民辛春花说:“演员们演得特别好,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家乡对文化的热爱和重视。”

随后,身着戏服的演员与游客们留下了精彩瞬间,大家在花香中体验到了“杏趣”国韵的魅力,更有古筝表演者在意境诗亭中弹奏,为游客留下一缕琴音,每一位赏花雅客都可在杏花林里找到文人雅致的乐趣。

近年来,平安区高度重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明显,文旅融合进展迅速,旅游服务品质大幅提升。杏花节无疑成了吸引游客前来踏青赏春,成为宣传当地生态资源、弘扬当地河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土特产”铺开致富新路子

近年来,平安区通过全域谋划,凸显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同时科学布局产业有机结合旅游业,发展地方经济助力脱贫攻坚,铺开脱贫新路子,河湟美食便是一个例子。

记者留意到,在通往开幕式的路旁挤满了卖各种土特产的村民。跟随乡村游做起生意的平安镇沈家村村民沈桂,和同伴们一大早就带着家里的特色招牌“平安大月饼”来到了活动现场。不到一会儿功夫,就收入了200元。做了15年“老字号”特色月饼的沈桂,就是依托乡村文化游从村里将馍馍铺开到了城里。她说:“旅游节在农村办,确实太好了,不但让我们的土特产有了销路,而且还能给我们免费打广告,这才是真正的乡村游。”

人群中好多操着外地口音的游客,除了赏杏花,还在活动场地周边品尝了地道的河湟乡村美食,购买青绣、月饼等相关产品和美食,大饱眼福和口福。

来自西宁市的游客王莉和几个好友来到“杏福岭”赏杏花。“这一块我还是第一次来,平安能打造出这么一片杏花林,整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站在王莉旁边的周生全说。

记者看到,家住平安镇沈家村的村民挽着满满一篮子刚采摘的西红柿,坐在路边,一群游客围上来,不到五分钟就被抢购一空。于是,她提着空篮子起身,乐呵呵地又回家摘西红柿去了。

从小在平安长大的杨晓东说,以前这里种粮食,一年收成下来勉强解决温饱。随着这些年脱贫攻坚大举进发,大批特色产业进入农村,农村换了新颜,村民收入方式发生转变,就业阵地也逐步转移。

据介绍,平安区将以“杏福岭·平安和春天的约定”为主题,依托大红岭杏花资源优势,紧抓杏花报早春的有利时机,持续加大乡村旅游的发展力度,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深入发展平安古驿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梨花经济”带给下寨村百姓好日子

“四月乐都,百花渐开;下寨梨花,绽放枝头。”春风吹绿了彩陶故里的田野和乡村,也奏响了河湟两岸的春日序曲,到处是芬芳宜人的花香,到处是千姿百态的花影,到处是莺歌燕舞的画卷。

4月16日,海东市乐都区第五届梨文化艺术节如约而至。走进梨花盛开的碾伯镇下寨村,在风光旖旎的四月,白色的梨花竞相绽放,莹白如雪,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踏春赏花,共赴一场春天里的约会。

梨花绽放引客来

这几年,随着一年一度梨花节活动形式不断创新,海东市乐都区梨文化艺术节也向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展示了它的独特魅力。

随着人群走进梨园深处,看到一名身着汉服的古筝演奏者,在落英缤纷的情境中轻拨琴弦,在轻盈的古筝音乐中,让广大游客体会到中国传统服饰、传统音乐之美,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

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下寨村梨文化艺术节启动以来,五届梨文化艺术节依托优势资源,围绕节会经济,打造了展示乐都人文特色的平台,将传统形式的梨花节打造成符合下寨村“百年梨树,百年文化”整体形象的艺术节,逐渐将寨子梨园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在今年第五届梨文化艺术节活动中,乐都区首次将“献礼建党百年 颂扬党史诗篇”诗歌朗诵会、婚纱摄影展及管弦乐队表演等游园才艺展示融入活动策划中,别具匠心地推出梨园“民族主题游”活动,围绕“梨花香”演奏钢琴乐章,让音乐和花香环绕在人们周围……更有萨克斯演奏、书法展示、主题写生等活动,极尽浪漫色彩,展现梨花节新形象,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让群众在观赏梨花中感受新体验。

沿着小路往前走,满眼春色美不胜收,游客们置身漫天的花丛拍照留影,欣赏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美食,乐在其中、流连忘返。“今年的梨花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来看的人也多,特别热闹。”游客童芳是专门陪父母来赏花的,一路走来满眼都是景,最让她震撼的还是一片片的梨树连成的白色花海。

“梨花经济”惹人醉

梨花节当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花开的季节也正是当地老百姓致富的季节。乘着乡村旅游的这股东风,下寨村的村民们把自家农房腾置出来尝试旅游接待,兴起了一股农家接待的新风。

站在下寨村村民周生文的家门口,看见小院里开满了梨花,走近一点,一股浓郁的饭菜香味扑鼻而来,原来周生文和家人正在忙着给游客准备饭菜。他告诉记者,来他家的游客都非常喜欢吃本地的排骨、凉皮、野菜等特色菜。

这几年,下寨村的梨花吸引着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这让他萌生了开农家乐的想法。想着自家闲置的小院,何不收拾出来做点农家特色菜让游客在赏梨花的同时还能在梨花树下吃美食。他笑着告诉记者,“一开始就想着试一试,经验一点点丰富起来,没想到几年下来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周生文不仅喜色于下寨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好,更喜色于他家搭乘旅游的快车走上致富之路。每到梨花盛开之时,他们一家老小齐上阵开起农家乐,三天营业下来预计纯收入7000元。

来自西宁的游客王女士告诉记者,梨花盛开的时候,选择这么一家充满花香和爱的农家小院,坐下来吃当地独具特色的美食,真是一种不一样的享受,等到明年花开一定还来。

梨花节前期,下寨村村民都会早早为迎接游人做准备,有的农户将自家精心挑选的农产品带到活动现场供游客选购,农家院、小吃店则早早地把所需的物品采购齐全,他们都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游客能在下寨村吃得安心、玩得开心,临走时还能够带走本地的农特产品。

下寨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德有告诉记者,梨花节从第一届到第五届,下寨村村民也慢慢摸透了“梨花经济”,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他们的致富梦想正一步步实现。

近年来,下寨村依靠举办梨花节,村容村貌得以改善,村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迅速提升。村里开农家乐和私房菜的村民纷纷表示,平日里来下寨消费的市民和游客比前几年多了很多,下寨村村民真正依靠梨花节增收过上了好日子。

文旅融合绽芳华

秉持着“以梨为媒,以花为介,诚邀省内外游客和企业家来古寨赏花、品酒、投资”的理念,乐都区第五届梨文化艺术节旨在借助全社会力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乡村文化治理体系,激发农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乐都区鲜明的田园乡村特色旅游文化品牌。

近年来,乐都区下寨村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积极探索“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民宿客栈旅游配套项目,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扶持下,下寨村新修了道路村庄,完成了全村统一外墙粉刷,各家各户都用上了天然气。通过不断完善下寨村基础设施,全面实现“景景通”。

“此次梨文化艺术节一共设置了6个停车场,800个停车位,满足不同时段游客的停车需求,同时在景区内增设了多个垃圾桶,并有保洁人员及时清运,做到不影响景区环境和游客的观赏体验。”下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德有说,在区市场监管局和城市管理局等多部门的综合协调下,景区设立了专属摊位区,将餐饮、购物等摊位全部集中到一处,占道经营不复存在,保持景区道路畅通整洁。

在人头攒动的人群中,一群穿着蓝马甲的志愿者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本次活动的补充力量,这群来自乐都区碾伯镇社区的志愿者秩序井然地穿梭在现场,他们化身“文化解说员”“环境清洁员”“文明宣传员”,积极配合政府单位维持秩序,为游客答疑解惑。

刘玉娟是第一次参加梨花节志愿服务,她对记者说:“我们的梨花节越办越好了,今天一上午看到了很多来自西宁、湟源甚至外省的游客,希望能把我们乐都下寨梨花节的品牌打出去,吸引更多游客,拉动经济收入。我们也愿意在景区内开展志愿服务,让更多游客感受到我们海东人的良好精神风貌。”

立足文旅发展,乐都区正在通过“赏梨花”这个引子,发展更加富有层次感的旅游项目,通过充分挖掘特色文化,将区域内的不同景点串珠成链、深度融合,用多样化的活动和产品做大赏花经济的“蛋糕”,实现赏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月的暖阳下,下寨村在拥挤的人群中,在繁花盛开的美景中显得格外动人……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时报 版权均属海东时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