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重金求子”诈骗村何以生存多年

2015-12-19 16:34:25 来源:新京报 点击:

    当地两个路人尽知、臭名昭著的诈骗村,没有创富的资本,却几乎每家都有小车,楼房建得豪华,当地基层组织又怎会一无所知?农村基层组织与行政管理的放任自流,无疑是一种失职。

  据报道,在江西余干县的石溪村和团林李家村,一对在央企上班、年收入60多万元的夫妻,回家过年是要被父亲呵斥的。在这位父亲眼里,村里小学没毕业的人,一年都能赚100多万,你这大学是白上了。这两个村靠的就是“富婆重金求子”等诈骗手段来赚钱。

  两个村的诈骗团伙,前几天被当地警方一锅端了。那些以为千载难逢遇上了“富婆”,一下子能赚上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上当受骗者,如果见到这些骗子的真身,恐怕要大跌眼镜。所谓富婆,只是一块诱饵罢了。你只要拨通了她们的电话,她们有一整套请君入瓮的骗局让你就范。本来想献身赚钱,结果是钱去人空。

  两个村的村民,骗到钱后买来钢叉、梭镖,配置了防弹头盔的背心、盾牌、土铳等等“武装”,24小时派人巡逻,以对付警方抓捕,其嚣张之势堪比黑社会。然而在2013年就被外地受害者报警、当地警方协助侦破过系列“重金求子”诈骗案的这两个村,竟然能够在法治的鼻子底下,将“重金求子”的骗局玩得越发不可收拾,这实在不是行骗的村民太机智,而是打击的力度太弱。

  都成为臭名昭著的“诈骗村”了,为什么还能愈演愈烈?难道真是村民的几杆土铳、几把钢叉起到了武力威胁作用?显然不是。据办案民警介绍,两个村的“重金求子”诈骗,呈现出职业化、组织化、智能化的特征。意思是,一些村民专职行骗,分工明确,作案空间远程化,不和受害人接触,很难取证。

  因为“很难取证”而让两个“臭名昭著”的诈骗村存活长达数年,眼睁睁看着受害者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这不是一个有作为的姿态。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村基层组织与行政管理的放任自流,无疑是一种失职。

  从2011年至今,截至这次的突击行动与“综合治理”,余干县共计抓获约360名“重金求子”诈骗嫌疑人,其中约200人来自这两个村。有的团伙一年诈骗几十万,多的达上千万元。当地两个路人尽知、臭名昭著的诈骗村,没有创富的资本,却几乎每家都有小车,楼房建得豪华,当地基层组织又怎会一无所知?

  在这两个诈骗职业化、有组织、有武装、有地盘的村落,基层管理者去哪儿了?为什么要拖到“综合治理”才来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当地基层组织与执法部门,自身对职能与治理的“地盘”的严重失守,是导致两个诈骗村落多年来“固若金汤”的原因。

  两个诈骗村终于“一锅端”了,但是,对于经年失守治理的当地职能部门,显然也需要相关部门摸摸底。□刘雪松(媒体人)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