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03-18 08:10:39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特约评论员 熊永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千万工程”,从整治农村环境入手,由点及面,扩容建设,经过20多年持续努力,不仅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引路。当然,我国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务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搞“一刀切”,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守住“两个确保”。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让农民种粮有钱挣。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推动粮食产能迈上新台阶。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加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基地建设,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稳定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落实东西部劳务协作帮扶责任,加大对重点地区人员帮扶支持力度,改善发展条件,增强“造血”能力,激发内生动力。

实现“三个提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培育壮大劳务品牌。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实效性,优化村庄布局。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统筹农村供水、道路和住房安全等建设,巩固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成果。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做到“两个强化”。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要激发农村各类要素潜能和主体活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扭住种子这个要害,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大力提倡健康饮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巩固农民持续增收势头,促进共同富裕。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等经营项目,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监管,把给农民的各项补助补贴补到位。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广辟增收门路,让农民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