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北京成立优化营商环境专家咨询委员会

2020-11-14 10:35:20 来源:新京报 点击:
北京成立优化营商环境专家咨询委员会
首批聘任47名专家,分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等4个组;他们有望成为营商环境的研究员、监督员
11月13日,北京优化营商环境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首批聘任47名专家,聘期2年,分为市场环境组、政务服务组、监管执法组、法治保障组4个组。
对于聘请专家的标准,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发言人戴颖表示,主要参考俄罗斯、中国香港和上海等国内外经验,坚持一流水平、高效组织、动态调整的原则,在成员选聘标准上,主要聘请在营商环境改革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专家,或者长期从事企业管理、熟悉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的企业家等,选聘范围涉及不同领域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研究机构。
记者了解到,专家咨询委员会是在市政府领导下,为北京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提供咨询服务的公益性组织。
戴颖还介绍了北京优化营商环境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按照国务院注重企业纾困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要求,北京市会同相关部门围绕投资建设、融资税收、外资外贸、法治保障等领域,梳理了新一轮改革重点任务,同时,北京正研究制定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希望各位专家聚焦清理隐性壁垒、放宽数字经济市场准入、推动包容审慎监管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戴颖表示,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工作,北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数字政府建设是提升行政效能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抓手,希望各位专家在“区块链”、5G等新技术赋能营商环境改革、推进“一网通办”、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建议1
发挥律师行业法律监督优势
市律协会长高子程表示,律师行业有法律监督的天然优势,可助力优化首都营商环境。
高子程表示,北京市发改委不断推进的系列举措,在若干行业领域产生了积极效能。例如,助力推动律师行业税收措施改革,取消律师业务收费政府指导价的规定,尊重市场原则,实行市场调节价。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社局准予律师事务所参照中小微企业享受三项社保费阶段性减免政策,平等保护法律服务市场主体,大力纾解律师行业困难。
“律师对营商环境改善而言是关键小众。律师得以开展工作的委托方、相对方、相关方,涉及社会各角落、各阶层、各条战线,接触方方面面的信息,能够全面及时发现影响营商环境的各种因素和改善的空间,善于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解渴有效的建议和意见。”高子程说。
建议2
建立多部门随时联动工作制度
京津冀合作(北京)投资董事长苗谦认为,北京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已经走在了全国最前列。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已经与北京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及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各基层法院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和工作机制,在人民法院设立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和工作站,设立了全国首家企业产权保护调解中心,正在积极开展法治营商环境的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工作。
他建议,通过企业重整、资源整合、联动协调等工作程序帮助民营企业化解危机、脱困重生;最大限度降低各种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最大限度保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运营价值;服务北京核心功能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服务防范化解民营企业的金融风险。
此外,他还建议加强企业法治保障的工作平台建设,建立多个部门随时联动的工作会议制度。
建议3
所有企业均等享受支持政策
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认为,北京“十四五”期间要围绕“双循环”畅通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目前,“双循环”畅通还有很多堵点。打通这些堵点重在完善公平竞争环境,政府支持产业升级的政策,应无所有制性质、无大小、无内外差别,政策对所有企业均等。
他建议,加快北京自贸区与国际自贸区的规则对接,国家赋予北京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应用好改革自主权,深入无差别化探索。北京自贸区要加大开放力度,重点在规划、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开放,加快北京自贸区与国际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畅通”。
同时,他认为,国际国内“双循环”畅通集中体现在各区域供应链与全国供应链、全球供应链的无缝隙对接。北京营商环境优化要能够促进供应链的“多点多线多环”无缝隙布局。
北京市副市长王红:
希望专家成为营商环境的研究员、监督员
北京市副市长王红表示,目前北京建立了市区两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希望专家成为营商环境的研究员,积极参与改革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多提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还要当起监督员,每位专家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工作圈、生活圈,希望大家开展常态化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中的新需求,反映政策执行中的新问题,成为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
王红要求各部门重视起来,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主动对接,建立日常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同时,将各自领域出台的国家文件、政策及时与专家分享交流,为专家调研和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相应材料和服务,千方百计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智库优势创造有利条件。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