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海东创新人才培养助推乡村振兴

2021-04-12 12:07:35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本报讯(记者 李玉娇 通讯员 祁珺)近年来,海东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全面推行科教融合、产学研用协同发展育才模式,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拉面产业、中医针灸、职业经理人等人才实训基地,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引擎”。

据了解,依托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黄河彩篮”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海东市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实训基地,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建设75栋双膜拱棚、530栋日光节能温室和约2万平方米的智能化玻璃温室,为人才实训基地奠定了硬件基础。通过“实训基地+专家+实用人才+技能培训”的方式,源源不断地为基层一线培育专业技术知识过硬和生产经营经验丰富的现代农业带头人,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目前,该基地已成为广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感受农耕文化、树立科学意识、参与科学实践的重要阵地。

同时,依托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纳顿庄园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打造乡村旅游人才实训基地,利用“纳顿积福制”特色经营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乡村旅游人才的培训,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思想政治、道德文化、技能水平等综合素质,为互助县油嘴湾花海、卓扎滩景区,乐都区卯寨景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七里花海景区等乡村旅游项目输送合格从业人员,极大地缓解了互助县乃至海东旅游服务业乡土人才紧缺的困难和问题。仅去年,举办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班12期,参训人员达480人次,并选派优秀业务骨干赴浙江大学、浙江桐庐等地学习深造。依托青海省扶贫拉面产业培训服务中心大力实施拉面人才培育,坚持职业培训与订单培训相结合、县内技能培训与省外(SYB)培训相结合的培育模式,实现拉面人由单纯的“体能型”向“智能型”转变,加强与阿里巴巴、华为的“拉面产业”平台合作,建设拉面数字化总部经济,把拉面产业打造成海东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实训基地在推进拉面制作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方面下功夫,完成“带薪在岗实训+创业”培训148人、拉面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2期100人,发放首次开设拉面店创业补助620万元,铺设扫码点餐系统1875家,打造“化隆牛肉面”展示体验店5家,打响了海东拉面金字招牌。

此外,依托互助县中医院针灸专业品牌好、技术高、专家强的特点,打造中初级针灸人才实训基地,构建了以互助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辐射、村卫生室为网底的服务体系,与青海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试验示范基地,以“名师+技术+徒弟+工作室”形式,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建立海东市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实训基地,现已完成互助县县乡村三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137人次、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2000余人次,培育了一大批本土中医药人才。同时,通过“大学+园区+基地+农民”的模式,促进科研成果发挥最大效益,逐步形成产学研结合、加工销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

为打造农村职业经理人实训基地,海东市依托乐都区卯寨景区“乡村振兴讲堂”打造乡村职业经理人实训基地,重点围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冷链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创业创新型职业农民。实施“实训基地+农业职业经理人+专家跟踪服务”菜单式服务模式,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使其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该基地已入选“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C类特色项目,预计每成功培养1名职业经理人可至少带动10人就业,每年可带动产生经济效益20万元,5年内可培养1600名乡村职业经理人。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