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发挥民政力量助力“五个新海东”建设

——访海东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三永昌
2021-09-01 09:55:02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李晓娟

中国共产党海东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全市凝聚了力量、指引了方向,吹响了建设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创新活力、城乡统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东的号角。

“五个新海东”建设中,保障和兜牢群众基本生活是基础,更是底线。今后如何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民政力量为“五个新海东”建设助力?针对这些问题,近日,海东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三永昌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今年,您作为党代表参加了海东市第三次党代会,有什么样的感触?

三永昌:海东市第三次党代会,是在“两个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节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深刻感受到五年来海东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深切体会到市委市政府对于民生的重视。对于民政系统的所有干部职工来说,这是一次具有指导性、方向性的重要会议。市第三次党代会结束后,市民政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海东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精神,要求全市民政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领会大会精神,充分认识学习领会党代会精神的重大意义。全市民政部门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期间民政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新时期民政工作发展,大力弘扬“三牛”精神,突出“三个聚焦”,履行“三基职责”,持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大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专项社会事务能力,优化行政服务资源配置,着力推进全市民政事业升级跨越发展。

“我们要深刻领会党代会对全市民政工作的指导意义,充分认识我们新一代民政人的担当和使命。”三永昌说,今后的工作中,全市民政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党代会报告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就的新目标、新要求,回答好两个问题: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于民政工作提出了什么新要求;二是民政工作各县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实现民政工作的平衡充分发展,以最大限度发挥民政职能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记者:市第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力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全省健康养老基地和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城市”“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事业是民政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有什么规划?

三永昌:我们常说,每一位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十三五”时期是全市养老事业蓬勃发展、贫困老年人福祉最多的五年。作为全国首批26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全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4.56亿元,打造生态养老示范基地5处,新建养老机构22处,新(改)建24家日间照料中心、372个互助幸福院等。引进民间投资3.45亿元,青海省恒生长者照护中心投资1.65亿元,设置床位1040张;平安区健康养老基地项目投资1.8亿元,设置床位730张,形成了具有海东特色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融合发展,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今后,我们将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有效拓展农村养老服务,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机构养老提质增效。谋划建设全省老干部康养基地,打造具有河湟文化特色的青藏高原康养中心。加快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城市配套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引进培育品牌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社会组织,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全覆盖。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健全居家、社区、机构和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记者:今年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在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中守初心担使命”,对于这样的方向目标,今后民政系统将具体开展哪些工作?

三永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着力基本建成管理法治化、服务多样化、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乡一体化相协调的现代化民政事业体系,实现民政服务对象的保障水平同步达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要求的基本水平的目标。在民政项目方面,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力度,规划项目2219个,计划投资23.9亿元,争取实现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率100%;村(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率100%;失能有集中供养愿意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100%。在儿童福利基础设施建设上,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托养服务等福利补贴项目。拟投资7706万元,实施社会福利项目587个。在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着力解决社区办公场所问题,实行集中办公。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支撑的“三社”相互融合、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良性互动、有效衔接的工作局面。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到2025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增加到1000人。

记者:今年全党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民政系统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部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都做了哪些工作?今后还将如何继续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三永昌: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全市民政部门的重心主要是放在惠民政策的落实上。例如今年4月,根据省民政厅、省残联通知安排,我们加大了“申请人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可在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残疾人两项补贴受理窗口提出、不受户籍地限制”的宣传力度,并自2021年5月11日至11月20日全面完成乡镇婚姻档案的移交和历史档案的补录。两项通知在基层的落实,进一步便利了残疾人异地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提升了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方便残疾人办事,也为年底实现婚姻登记“省内通办”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组织市民政局的党员干部职工深入乐都区高庙敬老院、互助土族自治县儿童福利院,关心关注“一老一小”的日常生活,激发民政干部树立“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信心。

“今年我们还下发海东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海东市农村低保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巩固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东民[2021]66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整治,低保审核审批流程存在问题专项整治,县区和乡镇两级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问题专项整治,审计、信访、巡察、举报、省市发现和反馈问题专项整治,‘错保’‘漏报’等10项专项整治行动。”三永昌说,该行动集中整治了低保领域的“漏保、错保、人情保、关系保”等不良现象,全面梳理排查,集中整改落实,坚决斩断伸向困难群众救命钱的黑手,全力打造“阳光低保、诚信低保、责任低保”。通过这些具体行动的实施,使全市民政领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的幸福感、满足感不断提高。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