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河湟新区交出转型蝶变美丽答卷

——河湟新区成立三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2021-09-03 10:31:38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编者按】近几年,海东河湟新区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一优两高”战略为引领,以制造业、信息技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四大产业为发展引擎,各类基础设施、市政道路、学校等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如今,正值河湟新区三周年之际,本报将从即日起推出河湟新区成立三周年系列报道,带领读者一起走进河湟新区,欣赏新区魅力。

□本报记者 祁树江 摄影报道

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31亿元;完成一般性工业投资3.7亿元,入驻企业达162家。

成功引进高品质住宅及综合体项目24项,累计完成投资54.92亿元。

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1项,累计完成投资25.41亿元。已建成中关村东路、唐蕃大道等50多条市政道路近90多公里,与西宁市无缝对接,快速出行、东西通畅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累计投入资金约11亿元,实施国土绿化2万余亩,绿化率达到60%以上。

……

近年来,海东河湟新区坚持“西宁海东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港城一体”四个一体化城市融合发展路径,突出顶层设计,高水平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一批高品质住宅、大数据、文旅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新区发展的活力开始显现,已步入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自海东河湟新区设立以来,新区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兰西城市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五个新海东”发展战略,从河湟新区在全省发展中的功能地位、在践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中的使命担当、在兰西城市群中部的战略作用出发,确定将海东河湟新区打造成为青海新经济的增长极、海东在兰西城市群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践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典范新区。

“这是海东河湟新区面对新的历史时代发展形势的变化做出的高点定位,河湟新区将全力推进由单一型工业园区向区域性综合型现代化新城转变。近年来,我们致力于描绘出一幅青藏高原综合性现代化美丽城区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海东河湟新区转型发展、接续奋进的新的历史篇章。”河湟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三年来,河湟新区始终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新区发展的生命线,按照自身定位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四大产业,积极谋划和开展“春夏秋冬”四季招商活动,坚持高品质招商、超常规推动,以项目求发展、以项目强内涵、以项目提品质。先进制造业方面,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新区发展的后劲更足、支撑更强。信息技术方面,规划1000多亩土地作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区域,大幅优化信息基础设施,着力发展大型算力中心。商贸物流方面,重点发展保税物流、电子商务、跨境外贸、总部经济、金融外汇等产业。文化旅游方面,积极探索发展文化创意、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展览采购、健康养老等产业,努力打造青藏高原旅游接待门户和“大客厅”。园区产业项目不断集聚,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筑基础,建载体。”三年来,河湟新区围绕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努力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促提升。新区逐步对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功能水平,共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1项,累计完成投资25.41亿元。给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等地下管网工程和变电所、配水厂、供热站、消防站、污水厂等公共配套设施全部投入使用。省上赋能建设的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综合交通枢纽和西成铁路等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新网络,为新区快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新优势。同时,河湟新区建成了超1000平方米的众创空间、7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大楼、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以及中关村基地人才公寓等,形成了一条从“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创新生态链。目前,累计入驻中小企业229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河湟新区成功入选国家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拓展了高质量发展空间。

“先植绿,再建城。”河湟新区累计投入资金约11亿元,实施国土绿化2万余亩,绿化率达到60%以上。

过去的三年,海东河湟新区开拓大提升,交出了综合实力腾飞跃进的精彩答卷;创新大转型,交出了发展要素持续汇集的奋进答卷;投入大手笔,交出了园区转型蝶变的美丽答卷。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