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海东124万人喝上放心水

2021-09-08 11:13:43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胡生敏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的硬指标、硬任务。近年来,海东市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持续开展高标准项目建设、大规模投入,让群众喝上安全水、干净水、放心水的同时,为适度发展加工业、养殖业提供了水源保障,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途径和渠道。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29项,累计投入资金6.1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35亿元,省级资金2.19亿元,地方配套资金2.63亿元,通过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巩固提升了54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1.33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受益总人口达124万人。
拳拳为民心,行动见真章。五年来,海东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工程”,市县水利部门多措并举,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为强化组织保障,海东成立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组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夯实基础工作,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市饮水安全问题,为实施人饮巩固提升项目提供可靠依据。“十三五”期间,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的同时,全市从东西部协作资金、较少民族发展资金、扶贫贷款等多渠道自筹资金达2.63亿元,是人饮工程建设地方筹资金额最大、实施范围及覆盖人口最广的几年,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今年,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各级水务局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始终,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群科村三、四、五社部分村民反映,在该村饮用泉水上方修建运行的灌溉渠道中有大量生活垃圾,渠水浑浊发臭。部分村民认为渠水下渗,污染了泉水水源,他们担心饮用水不安全,存在健康隐患。为此,化隆县水利局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群科水利管护所干部职工,迅速赶赴现场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渠水浑浊发臭情况属实,当即组织进行了清理整治,清理渠道2.1公里、垃圾10余吨,修建引水分水渠1座,更新引水钢管75米。
同时,对于污染泉水水源问题,化隆县水利局高度重视,及时与县疾控中心等部门衔接,两次对该泉水水质进行检测,相关指标达到农村饮用水标准,不存在渠水下渗,污染泉水水源问题。但为打消群众疑虑,切实保障农户饮用水安全,为群众负责,积极沟通县住建部门在该村实施了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对污水进行集中统一收集,也新建了渠道导流设施。下一步,该村的饮用水源要接入群科、牙什尕两镇人饮水源,计划年内通水。
这只是全市聚焦农村人口有水喝、喝好水、稳供水等难点,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一个缩影。
为扎实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全市坚持以夯实供水水源保障为重点,积极协调发改、财政及各级地方政府,合力推进乐都区杨家水库、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满坪水库、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夕昌水库、互助土族自治县柏木峡水库4座重大水源工程建设,工程总投资13.16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完成率达73%,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区域供水调节能力。
同时,全面提升农村供水水质。全市水利部门强化与卫生健康部门的协作力度,合力推进饮水型氟超标防治改水工作,对氟超标病区户数、人数等进行了摸排统计,共同确定了饮水型氟超标人口基数。积极争取资金254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00万元,省级资金2049万元,实施了化隆县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防治工作工程,通过置换水源和管网改造等工程措施全面解决了3个乡镇16个行政村3822户14716人饮水型氟超标问题。目前,已建成投入运行农村供水工程水厂13座(正在建设5座),覆盖全市30个乡镇191个行政村,解决了34万人的饮水水质问题,农村饮水水质得到显著改善。各级水利部门配合环保部门做好水源地划定和保护工作,协同卫生健康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及要求,通过自检、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等方式,对全市农村集中式安全饮水工程水质定期进行调查和采样检测,为农村饮用水水质提供安全保障。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