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创新服务项目模式 ●完善创业平台建设 ●用好创业创新“名片”

海东创业创新工作渐入佳境

2021-11-09 09:57:54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讯(记者 张璐)近年来,海东市积极采取创新服务项目模式、完善创业平台建设、用好创业创新“名片”等多项措施,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海东市经济增速带来了新动能、注入了新活力。

在打造创业孵化平台方面,以众创空间、海东中关村高新技术孵化基地为载体,组建综合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想创业、在创业的人员提供办公场所、资金担保、创业技术咨询、创业孵化、资源共享等服务,积极搭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平台。目前,全市各众创空间入驻企业达121家,孵化器累计在孵企业达40家。同时,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新青年引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行动等工作,建立县级创业园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在管理服务方面,深入企业主动服务,积极宣传关于申报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年初已确定4家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养对象,并引导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达300余万元。同时,协调就业、卫生、工商、国税、地税、消防等部门,制定优惠政策及简化办证流程,为创业青年开通“绿色通道”。截至目前,为10余家创业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等政务代办服务。强化创业引导,按照“创业培训+社会实践、创业项目+创业导师、孵化基地+优惠政策”三位一体创业扶持格局,针对青年创业项目,小微企业进行孵化。其中,“海东驿站”与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从人才培养、资源共享、项目孵化、项目推介等方面进行合作,为创业青年搭建更高水准的创业软环境。

在创新创业方面,以政策支撑为途径,倡导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科技特派、承包租赁或创办实体形式开展创业活动。以市场用人为导向,鼓励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和贫困青年从种植、养殖及电子商务等行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技能素质,实现稳定就业,进一步激励和带动身边青年就业创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在招才引智方面,以实施“三区”科技人才专项工作为平台,借助科研院所在科研、人才、技术、成果、专利等优势和海东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共建科研示范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野外实验站等为海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今年年初以来,共选派科技“三区”人才238人,深入全市64个乡镇,98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争取专项经费476万元。同时,紧紧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以“高原、富硒、绿色、有机”为发展方向,开展富硒农产品技术提升。截至目前,引进优良农作物新品种、畜禽良种、林业新品种共计127种,引进推广种植、养殖、栽培等方面各类新技术、新方法110项,举办科技培训班、实用技术讲座11场次,培训农牧民群众2000余人次,培养技术骨干403人,培养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乡土人才111名,安置1500余人就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