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鄯州:湮没在历史云烟里的辉煌(下)

2023-03-27 09:59:06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茹孝宏

陇右节度使设于鄯州后,唐军以鄯州为后方战略基地,有力地抵御了吐蕃势力的向东挺进,为内地的安定生产和正常生活秩序提供了保障。每次作战之前,会有长长的作战队伍从鄯州向西进发,自然会出现旌旗猎猎、兵车辚辚、战马萧萧的浩荡而悲壮的场面,也会出现长长的驮队从鄯州向前线运送吃食等物资的情景。在唐与吐蕃之间发生的承风岭之战、良非川之战、素罗汉山之战等多次大规模战役中,虽然唐蕃双方各有胜负,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唐军将吐蕃的军事进攻阻遏在赤岭以西。鄯州作为陇右节度使驻节地,是这些战役中唐军的指挥中心,在唐军的作战中发挥了军事中枢的作用。当时,在陇右节度府与西面的战场之间的道路上,尘土飞扬处传达军令和报告军情的驿马急驰飞奔的情状,也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

武则天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又称弃隶缩赞)继位。当时吐蕃政权内讧严重,处于多事之秋。因赞普年幼,由其祖母赤玛勒摄政,其间又请求与唐和亲。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双方先达成划界协议,史称“神龙会盟”。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唐中宗以雍王李守礼之女(武则天子李贤之孙女)为金城公主,许嫁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这是文成公主出嫁吐蕃70年、去世30年后金城公主接续的舅甥情谊,这次和亲又赢得唐蕃之间一个时期的友好与和平。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廷将驻扎鄯州的陇右边防军主力调遣内地平叛,导致西陲边防空虚。这对一向虎视眈眈的吐蕃来说,可谓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遂大举东进,连续攻克并占领陇右、河西地区的数十州,鄯州自此陷于吐蕃的实际控制之中。不久吐蕃便拥有了唐廷设于今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的所有州县,统治范围迅速扩大。唐廷平定安史之乱后,国力衰弱,无法恢复在陇右地区的统治,遂屡次与吐蕃会盟,欲求和平共处。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唐蕃在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举行会盟,重新划定了双方在西北地区的统辖区域,将黄河以北贺兰山区划为“闲田”,黄河以南自六盘山、陇山,沿岷江、大渡河,南抵磨些诸蛮(今云南丽江地区)划线,其以东属唐王朝,以西则属吐蕃。此次会盟标志着唐廷正式放弃对西域的控制,承认了吐蕃对鄯州等地的实际控制。其实这次会盟并未从根本上结束双方对陇右、河西地区的反复争夺,随着彼此间势力的消长而不断挑起战端。后唐蕃又经两次会盟,才基本结束双方之间的反复争战,迎来河陇地区的短暂和平。

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赞普遇刺身亡,吐蕃贵族为争夺王权而分别拥立其后嗣永丹和俄松。为了各自利益互相攻伐,陷入内乱,其奴隶制政权也因此分崩离析,属部叛离。在吐蕃军队陷入内战,导致瓜、沙、河、鄯等州军事防守力量空虚之际,沙州汉人张议潮聚众起义,传檄各州弃蕃归唐,得到广泛响应。张议潮率众迅速控制了瓜、沙地区,并于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献瓜、沙、河、鄯等11州图籍归唐。继而唐廷在沙州设置归义军,拜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兼11州观察使。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张议潮光复河西重镇凉州,唐廷设置凉州节度使,领凉、洮、西、鄯、临、河等6州,至此,吐蕃于安史之乱后占领的唐西北各州全部收复,鄯州自然重归唐朝统治。不过此时唐王朝国力衰弱,对包括鄯州在内的这一地区的统治并没有实质性意义,只是拥有名义上的管辖。即使这种名义上的管辖也只维持了短短的十多年。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张议潮病殁,其子嗣争权夺利,互相混战,无力顾及河陇地区,导致包括鄯州在内的河陇地区成为吐蕃各部落的耕牧之地。

鄯州不仅在唐王朝高度统一和强盛时期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战略地位,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地位。唐廷对鄯州的统治初见成效后,鉴于此地久经战乱,民生凋敝、经济萧条,便开始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大力开展屯田活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水平。在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之后,为抵抗吐蕃侵犯,在鄯州大量派驻军队。为解决军需供给,在总结前代屯田经验的基础上,在中央和地方均设置专管机构和官员,专司屯田事务。据史书记载,在唐高宗仪凤年间(公元676—公元678年)唐王朝在以鄯州为中心的今青海省东部的屯田活动即已开始,兴修水利,大力推行屯田措施,规模宏大,效益丰厚。特别是在“黑齿常之擢任河源经略大使,知营田事时,屯田面积5000余顷”。根据《新唐书》卷三《食货志三》记载,按“州、镇、军每屯五十顷”计算,以鄯州为中心的青海东部的屯田面积可达到6000余顷,这还不包括其他零散屯田的数目在内。鄯州具有如此丰富的土地,相对赤岭以西的高原牧区,又有较低的海拔、较温和的气候,还有湟水河及其众多支流的灌溉,由此可见当时鄯州所在的湟水流域阡陌纵横、麦菽翳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绮丽而繁茂的景象,这种景象自然会迎来一个个丰穰之年。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河西、陇右两道合籴粮食达52万石,占全国粮食总量的45%。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河陇地区“岁屯田,实边食,余粟输灵州、漕太原仓,备关中凶年”,说明此时鄯州粮食已自给有余,还能外运中原等地备荒。显然,大规模的持续不断的屯田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不仅如此,鄯州地区还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场所。在湟水两岸的广大山区,放牧有马、牦牛、羊等牲畜。鄯州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也孕育了十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猎物充足。发达的农业经济辅之以畜牧经济和狩猎经济,其经济状况则会更好,正如《资治通鉴》记载的“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尽管《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是整个陇右地区的情况,但鄯州是陇右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富庶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鄯州地区人们的狩猎活动还透露出另外一个信息:柳湾遗址的铜镞文化延续到唐代,并一直延续下来,至今在原鄯州治所所在的海东市乐都地区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射箭习俗。

安史之乱后,鄯州陷入吐蕃,加之天灾频繁,烽火连年,才导致这里的农业生产逐渐式微。

鄯州在唐蕃之间发生战事的年代,或处于军事冲突的最前沿地带,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的作用。但在和平时期,在吐蕃社会与内地之间多方面的交流中同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前面所说的唐蕃古道的东段实际上是唐都长安至鄯州的驿道,也是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西段是鄯州至吐蕃都城逻些的道路。唐蕃双方往来的二百年间,唐入蕃使者60多次,蕃入唐使者120多次,形成了“金玉绮秀,问遣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的密切关系。吐蕃使者朝贡唐朝,鄯州是进入中原的第一站;唐朝使者出使吐蕃,鄯州是进入藏区的第一站,在双方的政治往来中发挥着特殊作用。鄯州作为枢纽地区,在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也发挥着同样的作用,而且也是双方经贸活动的中转站和物资集散地。处于唐蕃古道枢纽地区核心位置中的鄯州城,更是一派经贸昌盛、文化繁荣的气象。而远嫁吐蕃的两位大唐公主都在鄯州城做过或短暂或较长时间的休整,待休整而养足精神后再向西行进。据说,文成公主在鄯州城休整的时间比较长,在这里她调整了前进队伍的结构。因随从的部分宫女当初是自江南一带选进唐皇宫的,她们不服西部水土,更不适合向高原牧区长途跋涉,所以将她们留在了鄯州城(今海东市乐都区)。乐都多美女,除了乐都本是钟灵毓秀之地外,也许还有这些国色天香、柔情似水的江南美女的遗传基因吧。当文成公主乘坐的豪华辇车和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来到西部边鄙的鄯州城里时,鄯州城的人们都要争先恐后地一睹大唐公主的风采,那男女老少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的景象该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热闹啊。倘若文成公主休整结束后动身向西继续行进的那天早上,在登上辇车前转身向围观的人们嫣然一笑时,那“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表情,该会激起鄯州城人们怎样的欢声雷动、欢呼雀跃和欢喜若狂啊……

有唐一代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唐蕃之间处于时战时和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而鄯州作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交流、融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在那个时期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了极为重要而光彩多夺目的角色。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