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青海地区龙文化之二:应龙与白龙马

2024-04-12 10:00:29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古华夏以龙、麒麟、凤凰为嘉灵祥瑞。在中国人神杂糅的传说中,龙以具体形象出现就是应龙。古有“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应龙生凤凰”等说法。因此应龙也是麒麟、凤凰图腾的源头,《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在华夏炎、黄两大部落吞并中,应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千头万绪的龙图腾中应龙就是龙之始祖,因此应龙也被称“祖龙”或“老龙”。到了秦始皇扫合六国一统天下,龙成了皇帝的专配图腾,秦始皇又称“祖龙”。

在众多典籍中,应龙既是保护黄帝的一条神兽龙,又是辅助黄帝的一个大臣。应龙形象转换符合中国人对龙的理想形象,《汉书》中对应龙这样描述:“应龙潜于潢污,鱼鼋媟之,不睹其能奋灵德,合风云,超忽荒,而躆颢苍也。故夫泥蟠而天飞者,应龙之神也。”就是说应龙有能伸能屈的本领,转换在人身上就是要有应变能力。《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煮酒评论当时的各方霸主时,曹操指着天边像龙一样的一朵云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应龙这称谓主要在“应”字上,应变之应。汉朝以后,应龙的传说和对应龙的崇拜逐渐淡化了。

到了唐代玄宗时期,应龙崇拜在青海再次出现。唐玄宗天宝七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率领神策军将士控弦在青海湖周边,抵御吐蕃东进,哥舒翰在青海湖海心山设立一座城,建成后,士兵看到在青海湖出现了一条白龙,这大概是今日常见的湖面“龙吸水”的自然景象。哥舒翰于是把这座城命名为“应龙城”,而没有叫“白龙城”,哥舒翰这位西域少数民族将领把华夏重要的标识——龙放在海心山,而且是应龙,断了一千年的应龙神话又一次出现在神州大地,既延续了古代的应龙神威,又让牝马接应了青海中的白龙贵种。

青海湖中有龙潜居的传说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广为流传,吐谷浑为抢商机,从波斯国购置母马放到海心山进行马的品种改良,对外宣称是波斯草马跟青海湖中龙交配,所产的就是“龙驹”,也叫“青海骢”,吐谷浑向内地进贡和销售青海骢。当时西部很多地方盛产良马,都与中原进行贸易交往。在激烈竞争的马市场中,吐谷浑人抢先“注册”了中原人热爱的“龙”牌骏马。唐朝大一统后,青海湖地区归陇右节度使管辖。哥舒翰任陇右节度使时,重新把青海骢的“龙”标识擦亮,而且把“龙”的标识精确到中国秦汉以前人们崇拜的应龙上。哥舒翰是西域少数民族,但他把古华夏的应龙崇拜再次激活,闪现在风驰电掣的一匹匹骢驹健体上,奔腾出盛唐气象、龙马精神。大唐就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民族的华夏大政权,正如唐太宗所言:“天下英雄尽入吾彀。”有唐一代突厥的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哥舒翰,高丽的黑齿常之、高仙芝,龟兹的白孝德,铁勒的契苾何力、浑瑊,契丹的李光弼等都是唐朝开疆拓土、安邦治国的股肱,其中的执失思力、黑齿常之、哥舒翰曾在青海麾军,驾驭过青海骢。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字有些生疏,不为常人所知。

大唐历史还是用大唐的最通俗故事——唐玄奘取经诠释,取经团的核心人物玄奘是中原人,孙悟空来自东胜神州傲来国的花果山,在古人的地理中东胜神洲和大唐本土所在南瞻部洲不在一个洲,孙悟空是域外人,猪八戒来自乌斯藏国的高老庄,沙悟净所住的流沙河接壤西牛贺洲,中原的唐玄奘带着来自各地的徒弟,骑着白龙马求正果,这何尝不是大唐的缩影?对于白龙马,《西游记》交代得很清楚,它是西海龙王敖闰的三太子。西海是青海,哥舒翰在青海湖海心山上看到一条白龙,筑应龙城求良马。从此,唐朝重要的马匹出自青海,唐玄奘取经团中唯一的坐骑白龙马来自青海。在取经路上白龙马没有任何退却和抱怨,一路蹄朝西。中国人把这种充沛的向上、进取状态叫“龙马精神”,白龙马是体现龙马精神的最好文学形象。撇开神话,周人把高大的骏马就叫龙,《周礼》中有“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之说,青海骢外貌特征就是体型高大。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