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白茶异品,天赋玲珑

2024-05-27 09:16:11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彭忠富

白茶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源于福建,属微发酵茶,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和解毒、退热、降火等保健功效。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椽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公元1115年,关棣县向宋徽宗进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棣为政和”。

清嘉庆初年已有白茶生产,当时以闽北菜茶品种为鲜叶。清咸丰、同治年间,政和铁山乡人改植大白茶,并于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用大白茶制银针试销成功,次年运销国外。过去15年,产量倍增,成为发展最快的茶类,目前已有14个省份生产白茶。茶叶研究专家郝连奇从2015年开始潜心学习白茶的加工工艺,尝试在不同产区,用不同的茶树品种,设定不同的加工参数制作白茶。郝连奇认为,在2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白茶产业几经起伏,曲折向前发展。近几年白茶产业快速发展,以强势的姿态席卷全国,从外销为主转为内销,引领市场消费热潮,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郝连奇出版的《白茶密码》(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包括“白茶的历史探究”等八个章节,以“探究”二字贯穿全书,在众说纷纭中,寻找白茶真相。作者以简洁易懂的彩色插图梳理了白茶产生的历史,展示了白茶加工的各个环节、白茶品质形成的原因以及白茶功能性成分产生的基础原理,是普及饮茶知识非常有益的尝试。全书内容系统、层次清晰、富有逻辑、图文并茂、文字精练、通俗易懂。此外,作者在书中将白茶的精制与再加工环节进行了梳理,将各个环节娓娓道来,讲述了什么是白茶中的杂质、杂质对人有哪些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影响,以及主要的除杂设备及除杂能力分析,并以卡通图画的形式展现了除杂设备的工作原理,通过测试数据分析其除杂能力。

本书既是白茶的入门级读物,也是白茶的研究性读物。如果说中国茶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那么白茶无疑就是那一抹清新素雅的色彩。于是,关于白茶的历史与现在、传承与创新,就在这画卷中徐徐展开。作者走访调查了各产区的白茶生产情况,认为白茶的品质问题,不仅仅是加工工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白茶的认知问题。作者认为,白茶在三大领域有极强的创新潜力:一是加大对工艺的研究,弄清楚萎凋与干燥关键工艺,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二是对保健功能的研究,掌握白茶中起保健功能的活性物质及其相互作用;三是做好生态茶园建设与发展。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