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湟水流韵

2024-07-08 11:22:19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陈彦兵

湟水河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算不上是气吞山河的大江大河。然而,对海东市乐都区来说,她是一条伟大的河流,是乐都人民的母亲河。

湟水河又名湟水,是黄河上游的一级支流,为黄河第三大支流,嵌于青海东部高原之上,发源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仓呼图山,流经西宁、海东两市,千回百转、蜿蜒奔流,抚育着各族群众,犹如血脉一般滋润着乐都。

自西向东,从高店镇(上水磨沟)到高庙镇(老鸦峡莲花台芦草沟),湟水河一路款款而行,在乐都境内全长64千米,流域面积2760平方公里,大小主要支流有18条。其中,较大的有引胜沟、岗子沟、水磨沟、羊官沟等。

有诗云:

雄都形胜古鄯州,

高屋建瓴据上游。

地控甘青开阃域,

峡分老大锁咽喉。

扶疏春树千林茂,

曲折大河一线流。

试上高城还极目,

山川绘景有南楼。

湟水濯濯,山川丰盈。自远古先民逐水草而居,千百年来,湟水沿岸或是古城遗址,或是军事重镇,或是通商要地,全都因河而建、因水而生,蜿蜒萦绕,形成了串珠状的河谷盆地,造就了大峡、老鸦峡中红崖飞峙、中流砥柱、长桥夜月等优美的自然风光,景致迷人。

湟水,也是肇启远古河湟文明的温暖母床。在她的滋养下,乐都成为了河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承载地之一,拥有西北地区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宫廷式建筑群瞿昙寺,名扬国内外的考古界“明珠”柳湾原始社会墓地遗址、南凉遗址、河湟碑林等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瞿昙寺花儿会、九曲黄河灯阵、洪水镇“火龙舞”成为享誉省内外的民间艺术瑰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熏陶出乐都群众耕读传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也为乐都烙上了彩陶故里、书法之乡、文化大县的印记,形成了支撑乐都追赶跨越、进位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文化禀赋。

穿越湟水河,就如同穿越了时光隧道,既能回溯这里久远的过去,更能展望这里的锦绣未来。

有诗云:

湟水一带绕长川,

河上垂柳拂翠烟。

把钓人来春涨满,

溶溶分润几多田?

依偎在湟水臂弯里的乐都,东接民和,西通平安,南连“两化”,北达祁连山,是海东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人口众多,光、热、水、土资源丰富,是全省海拔最低、气候条件最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天成蔬菜瓜果之乡,全省东部地区农业生产主产区之一,素有“蔬菜大县”“全省菜篮子基地”的美誉。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保护母亲河成为共识,先后建成了三河、大地湾、南凉遗址、彩陶、进喜等一批生态湿地和公园,成为斑头雁、白鹭、渔鸥等许多鸟类的栖息地。现在,湟水河流域的生态持续向好,生态颜值越来越靓,正焕发出源源不断的勃勃生机。

今天的湟水河,一座座现代化的桥梁飞架南北,与之并行的兰青铁路、兰新高铁、京藏高速、109国道穿境而过。湟水河畔,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拔地崛起,是海东市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兰西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白天是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夜晚则是万家灯火和流光溢彩。

湟水河,或宁静,或深沉,或穿越城市,或穿行村庄,勇士般地穿行于高原大地,以其宽大的胸怀无私给予的同时,也见证着这块土地的荣辱与兴衰,创造出一条河流的生命传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湟水河更是乐都人民的精神标识之一,是乐都人民延续和繁衍的摇篮,铸就了乐都人民顽强不屈性格的精神密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始终相信,这条河流是上苍的特殊赐予,养育着这里的无数苍生。

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湟水河犹如一面镜子,目睹了无数的悲欢离合,记录着世事的沧海桑田。有金戈铁马的荣光,也有田园牧歌的安详。我们回望她,千古而不老,宛如高原大动脉,历尽沧桑却奔流不息,默默地养育着万物生灵。正是她顽强的生命、勇敢的性格,带给乐都无限的惊喜与灵感,也让黄河拥有了奔流到海的力量和勇气,最终与黄河母亲融为一体,孕育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今古传奇。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