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为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作出西宁贡献

2021-11-01 10:36:06 来源:青海日报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考察青海时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青海时指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一直以来,青海不负嘱托,担当使命,扎实推进“四个转变”“一优两高”等战略部署,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西宁市作为青海的省会城市,以1%的地理空间承载着青海省近50%的人口,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百万的中心城市,生态敏感、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保护西宁的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西宁以建设幸福西宁为引领目标,以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为现实路径,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四个转变”“一优两高”等战略部署,着力打造“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等示范性工程和骨干性项目,行动成效明显,在发展理念、产业路径、城市风貌、制度环境等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西宁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形成“绿水青山·幸福西宁”的城市品牌。

今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和在青海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及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国家公园示范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和系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高地,全方位推动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西宁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坚持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中走出一条以生态保护为优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作出西宁贡献。

一、西宁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过程体现了“八个新高地”的内涵式发展

青海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坚持以打造“八个新高地”为载体,西宁在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八个新高地”的内涵式发展。一是在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上,西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作为“国之大者”,逐渐形成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荣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称号,入选国家低碳城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生态文明建设步履坚实。二是在打造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上,西宁形成了“治山、理水、润城”的建设模式,三大河流干流出省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100%、Ⅲ类水质占比超过50%,不断夯实生态安全的基石。三是在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上,西宁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不断涌现,在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上打造了一批战略性生态产业,全市绿色农产品品牌达161个。四是在打造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上,西宁作为国内外到达三江源、祁连山等国家公园的重要中转节点,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重要保障,成为国家公园重要的宣传平台、理论研究与推进建设的大后方。五是在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新高地上,西宁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大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自上而下将“绿色细胞工程”渗透到全社会,推动全员共建、全员共管,积极推进全社会形成“绿色育民、绿色惠民、绿色利民、绿色为民”的绿色之风,进一步提升西宁市民的绿色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六是在打造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新高地上,西宁制定出台全国首部绿色发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西宁市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构建县区级横向补偿为主、水量和水质一体式生态补偿机制,以依法治理为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保驾护航。七是在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和系统治理新高地上,西宁通过各项城市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湿地率从47.5%提高到62.5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双荣誉省会城市。八是在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高地上,西宁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持续好转,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二、西宁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深化发展建议

在青海省打造生态高地的背景下,西宁的绿色发展更要认清西宁的生态地位与生态重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生态+”的城市发展路径下,深化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逐渐形成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的经济、社会、民生、文化共同发展。

一是思想先行,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建立起一套逻辑清晰、行之有效、系统精准的绿色发展体系,就要在科学的思想引领下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发展新境界。一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打造以人为本的宜居环境,坚持创新发展,积极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西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要以人文关怀的城市特质、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绿水青山的城市环境、宜居宜业的城市体验和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绿色发展的时代价值标杆,共同构建西宁 “人、城、产、境”共融合的绿色发展模式,让西宁的“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强。

二是精耕细作,创新城市智慧化绿色发展之道。城市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西宁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一要厘清城市发展中道路、桥梁、河流、住宅、人口、交通等各种软硬要素及其关系,以高效与便捷为标准,提供城市的管理服务。要实行“由点至线到面”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精耕细作,以生产企业为点,建立企业档案以便监测和监管;以社区为线,在社区网格化基础上实现实时信息监控、信息共享的智慧化管理;以西宁整体环境为面,构建以水、土、气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一体化布局,全面掌握全市生态环境的质量。二要以具体工作和项目为依托,精细化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工作。例如在西宁市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中,应该从工作的宣传、教育学习、硬件支持、制度体系等各个方面都作精细化工作部署安排。

三是创新思维,探索“两山”转化路径。西宁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帮助西宁提升了城市生态价值、生态优势和生态竞争力,通过绿色生产技术突破、产业融合发展,打通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通道。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宜居的城市环境为西宁吸引了更多发展新兴产业的机会和资本,更好地激发出城市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在“五个示范省”建设的契机下,西宁的发展也构建了以绿色低碳循环和数字化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发展新格局,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西宁要进一步把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融合发展作为推动西宁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将“城”与“业”相结合,一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化西宁城市空间布局、绿化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形象,防止由于生态环境退化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构成威胁;健全生态市场交易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不断提升生态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另一方面立足高原城市特有的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协调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生态价值的变现与增值。

四是落到实处,打造幸福宜居绿色城市。绿色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新时期的城市发展方向,其根本目的就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西宁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中,要将“绿色”落到实处,体现在居民的幸福生活中,采用智慧城市管理等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与方法,让“绿色”为居民服务,让服务为城市发展提质提效。通过绿道连接城市,打造西宁城市建设的亮点,不断提升西宁高原城市的环境品质,不断开发有价值的城市公共资源,使得从社区环境到公共环境都能上台阶,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的空间;并且要引导市民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让城市真正“绿”起来。

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是西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载体和现实路径。未来的西宁要有更开阔的发展视野,更长远的城市规划,积极融入到兰西城市群发展中,共同谋划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项目,打造西宁绿色发展的新模式,为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作出西宁贡献。

(作者为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西部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模式与路径研究”(21XMZ038);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在青海的实现与路径研究(20012))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