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治

2020-04-08 09:22:58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渐好转,大家已经开始期待生活秩序恢复如常了。然而就在前不久,一则新闻引起很多人的注意:1名务工人员复工途径京昆高速宁陕服务区时病亡,他的出血热检测为阳性,新冠核酸检测为阴性。

消息一出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大疫之下,任何传染病都可能让人紧张,担心出现大流行。实际上,流行性出血热并不像新冠肺炎是新型传染病,它在我国法定传染病之列,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登革热、肺结核、疟疾等26种传染病同属乙类传染病。在国家卫健委官网得知,2019年12月,我国共报告1364例,其中7例死亡。另据2006年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报告病例5至6万。

虽然流行性出血热是法定传染病,但人们对它不甚了解,所以会感到恐惧,希望以下小编的介绍可以缓解部分人的紧张。那么这个出血热到底是什么疾病?会不会大面积流行?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呢?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四季皆可发病,但通常春季和秋冬季是发病高峰期,其中秋冬季高峰又高于春季高峰。

流行性出血热由什么引起

流行性出血热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鼠及家鼠。

传播途径

▶携带病毒鼠类的血液、唾液、尿、便排泄物等被搅起漂浮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或经粘膜接触而感染。

▶被鼠类咬伤或破损伤口直接接触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新鲜排泄物而感染。

▶进食带毒鼠类粪便污染的食物,经口腔或胃粘膜而感染。

汉坦病毒从哪里来

汉坦病毒是RNA病毒,其遍布全球,存在于鼠等啮齿动物的尿液、粪便及唾液中。当人们接触这些动物或者它们的排泄物时,就有可能因此感染。只有罕见的证据表明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传染。

值得一提的是,汉坦病毒不耐高温,37℃以上就不稳定,60℃高温1个小时可以灭活。新冠疫情期间使用的75%浓度的酒精同样可以对付它。

什么样的人容易中招

人群对汉坦病毒普遍易感,青壮年发病率比较高,每个人都有可能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相关病毒,但是发病主要取决于人的生活习惯和动物的生活习性。

如果带病毒的啮齿类动物主要栖息于农田,那么多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则有可能感染;如果栖息在人的家里或建筑物里,那感染主要发生在家居环境里。

所以,不管是谁,提高个人防护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个人防护非常重要。

患者发病时有哪些症状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至3周。典型的临床发病症状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至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症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低血压休克期

发热4至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有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此时的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还会有休克现象。

少尿期

即24小时内,尿量少于400毫升,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至12日多见,持续7至14天,尿量每天4000至6000毫升左右,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极易造成人体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现象。

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毫升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怀疑有流行性出血热该怎么做

♦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如果发热,要注意液体和能量的补充,防止脱水。

♦建议就近就医,避免长途转送,防止颠簸加重血管损伤或导致血压下降。

如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一般原则

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按乙类传染病上报,密观生命体征,针对临床情况进行相应综合治疗。

发热期可用物理降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发生低血压休克时应补充血容量,常用的有低分子右旋糖酐、补液、血浆、蛋白等。如有少尿可用利尿剂(如速尿等)静脉注射。多尿时应补充足够液体和电解质(钾盐),以口服为主。进入恢复期后注意防止并发症,加强营养,逐步恢复活动。

对症和并发症治疗

有明显出血者应输入新鲜血液,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数明显减少者,应输血小板;对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者应用强心药物;肾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肾衰竭处理:限制入液量,应用利尿剂,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采取透析疗法;肝功能受损者可给予保肝治疗。重症患者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流行性出血热可预防吗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接种疫苗是主要预防措施,该疫苗是灭活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是基础免疫,第三针间隔半年以上。

此外,防鼠灭鼠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新冠病毒引起了如此大的疫情才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实际上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潜伏的病毒,所以,日常生活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注意家庭和个人卫生,及时接种疫苗,这些通用的预防措施可以帮我们有效预防。

流行性出血热在哪里接种疫苗

和面对新冠肺炎不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已经成功上市近20年,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而且接种疫苗是个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最有效的措施。

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我国就把流行性出血热的免疫接种纳入了扩大免疫规划,尤其是以高发省份中的高发乡镇为目标人群,对16至60岁人群进行免疫接种。所以高发病区的16至60岁人群要积极到本地区的疫苗接种点进行足程、规范地接种疫苗。

另外如果到流行区进行野外探险、旅游、耕种等活动时,或者要长期到野外户外执行工作任务前最好也去接种一下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很多人疑惑,出血热是不是鼠疫呢?不是的,鼠疫是鼠疫杆菌传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有明显的不同。

所以我们完全不必对流行性出血热感到恐慌,生活中只要做好预防工作,大人小孩避免接触鼠类,就不会有问题。

(来源:时报资料室)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