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小土豆从“丑小鸭”变身“大天鹅”

2020-07-18 11:28:20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金显花 通讯员 王建林

盛夏时节,走在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广袤的田野上,数千亩马铃薯郁郁葱葱,白色、紫色的花朵散发出淡淡清香,预示着今年将会是一个丰收年。小土豆从“丑小鸭”变身“大天鹅”的故事,就在这里上演。

近年来,瞿昙镇强基础、抓特色、出精品,把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发展马铃薯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段家、魏家两村位于瞿昙镇浅山地区,气候温凉,日照时间长,土壤以粘土和砂土为主,呈弱酸性且含有硒元素,虽不利于其他农作物生长,却为马铃薯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种植自然成了产业脱贫的主要路子。今年年初,经过镇村两级争取,这里被乐都区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定为优质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基地,基地面积达1500余亩。

据瞿昙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洛鼎介绍,马铃薯种植基地由乐都区推广中心对接指导,并提供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资,全程采用了轮作倒茬、配方施肥、全垄覆膜、标准化栽培等科学种植技术,为马铃薯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今年的种植培训中,乐都区推广中心专家向农户和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传授了高质高效马铃薯的种植技术,特别聚焦农户最关心的秧棵培育、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问题,推广了全垄覆膜、中耕培土等关键技术。村民纷纷表示,以前完全凭经验种植,产量得不到保障,病虫害没有有效防治手段,造成“庄稼不收年年种”的窘境,现在有了技术后盾支持,他们再也不用愁一年辛苦换不来成果了。

“7月份正是马铃薯开花结薯的关键期,以往群众都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同时追施化肥促进生长结薯,这种办法不仅会使农药残留在作物表面,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而且化肥会对土地造成严重的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乐都区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负责人邓万香告诉记者,现在的马铃薯种植完全实现了绿色环保、高质高效,在种薯阶段采用了脱毒技术,增强了植株抗病虫害能力,种植全程使用有机肥,加上灭虫黄板、太阳能灭虫灯,实现了化肥和农药的“零使用”,杜绝了农药残留和土地污染。截至目前,共投入脱毒种薯189吨、地膜1500卷、有机肥576吨、灭虫黄板3.75万片、太阳能灭虫灯74盏。

为降低成本,提高产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瞿昙镇依托打造马铃薯产业基地和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在段家村成立了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即将购置旋耕机、撒肥机、马铃薯种植机、马铃薯收获机等现代农业设备,投入马铃薯种植,进一步解放劳动力,促进产业改革。目前,该项目正在招投标。同时,计划面向周边县乡种植大户,提供机械服务,提高机械利用率,进而实现增加群众收入和集体收入双赢。

如何把这些马铃薯卖出去,把“土疙瘩”变为“金疙瘩”将是决定性的一步。面对难题,镇村两级齐统筹、共谋划,以“品牌化”和多渠道销售作为破局之策,即将注册“薯信乐”马铃薯商标,主打“富硒、绿色、无污染”品牌优势,加大推销力度,吸引客商收购。同时,尝试通过快手、抖音等新媒体进行品牌推介,进一步拓宽宣传和销售渠道,为马铃薯销售保驾护航。

“今年预期马铃薯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一些条件好的地可以达到2300公斤,按照去年的市价估算,平均一亩地能实现收入2000余元。”洛鼎告诉记者,通过马铃薯种植产业化,既能带动脱贫,又能实现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提升了种植效益,整合了各类资源,为群众保稳增收、巩固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