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八旬老人周世显的心愿

2021-04-07 09:52:30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陶成君 摄影报道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为关怀生活困难老党员,鼓励老党员继续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挥余热,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副镇长马静兰带着海东市委市政府、乐都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心,将5万元慰问金送到生活困难的老党员周世显家中。“感谢党的关心和爱护,感谢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牵挂!生活在这样一个好时代,我很知足,我将永远铭记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的恩情。”周世显激动地说。

周世显一边感念党和政府的恩情,一边拿出他为建党100周年纪念日精心雕刻的两尊领袖石板肖像,这位80岁的老党员将自己矢志不渝的党心、初心和匠心一刀一刀雕刻在石板像里,在场的人看到老人雕刻的领袖肖像后,无不被老人对党和毛主席的坚定信仰和诚挚热爱震撼和鼓舞。

吃水不忘挖井人 不能忘了党育恩

拿出石板,握起雕刻刀,阳台上简陋的工作台被窗外的阳光照得通亮。老人身体前倾,左手持刻刀,右手握小锤。随着刀锋的微微跳跃,石板上出现纤细密集的线条,逐渐延伸构成了微笑的嘴角、和缓的鼻翼、炯炯有神的双眸……领袖毛泽东的肖像便跃然而出。

每天清晨,80岁的老党员周世显就是这样开始一天的雕刻“工作”,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信仰和感恩。20余年间,从一个“门外汉”到三四天就能雕刻一幅毛泽东肖像,除了精湛的雕刻技艺,老人还拥有一颗爱党爱国崇敬领袖的感恩之心。

“吃水不忘挖井人,不能忘了党育恩。”这是周世显老人经常对儿孙们说的一句话,也是一位老党员对党、对人民的感怀之语。为了勉励晚辈,他还特地雕刻了几幅毛泽东诗词和肖像送给了孙子孙女们。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希望自己能够发挥余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奋斗和奉献。

提及这一生的经历,老人打开了话匣子。1941年,周世显出生于乐都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为了日后的生活不再贫穷,父母将他送进了村里的学校。1960年,周世显以优异的成绩中专毕业,并被学校保送到北京去上大学。由于家境困难,凑不齐路费,他只好放弃了去北京上大学的机会,早早参加了工作。同年7月,周世显被分配到玉树州民族中学任教,随后又调至玉树州杂多县民族中学。

1966年,周世显受到不公平待遇,他和刚刚怀孕的妻子被关进了一间四面透风的破房子。身处逆境,周世显没有退缩,而是拿起手中的笔,在墙上书写了一首首毛主席诗词和语录。也就是在那时,他对党中央和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并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周世显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工作需要,他也从玉树州调至青海省第二化肥厂担任政工干部,随后又调至家乡乐都工作,直至退休。“小时候家里欠有很多高利贷,生活困难得经常没有饭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不会有我的今天,我一辈子都会记住党的恩情。”周世显说。

不忘初心强信念,雕刻创作颂党恩

1992年,退休后的周世显根据自己工作时积累的绘画和雕刻经验,萌生出了在石板上雕刻伟人肖像和诗词的念头。“我在玉树工作的时候就画过毛主席的肖像,也参与铸造过毛主席的铜像,真是没有想到,退休了还能再次有机会雕刻领袖的肖像。”周世显回忆起这段历史时,感慨万千。没有老师教,他便通过看书找资料自学。通过不断地琢磨和研究,周世显终于掌握了在石板上雕刻的技巧。渐渐地,他的雕刻技艺在当地小有名气。

一把刻刀、一块花岗岩石、一支毛刷、一支角磨机,就是周世显的雕刻利器,阳台上一张简单的写字台则是他的雕刻平台。在向记者介绍雕刻肖像故事时,他随手拿起一件未雕琢完成的毛主席肖像。只见他轻轻把预先画好的头像放在小工作台上,用手中的刻刀细心地雕刻起来,然后用毛刷处理一下,接着再刻。“雕刻是个细心活,力道大了不行、小了同样也不行。刻得像不像,自己觉得行了不算行,必须得到街坊邻居的认可才行。”周世显说。他向记者展示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各种造型的毛主席肖像和毛主席诗词。“我是一位老党员,非常敬爱毛主席,在石板上雕刻领袖头像以此纪念毛主席,感恩共产党。”周世显说。

在老人的一笔笔刻画中,画面中的毛主席面目端庄、精神饱满、和蔼可亲,真实展现了领袖风采。

由于是在石板上进行雕刻,周世显对石板的要求非常高。有时,为了寻找合适的花岗岩石板,他经常要前往西宁、湟源等地,如今,八旬的老人还要经常外出寻找合适的花岗岩。“有时候儿子也会给我带回来一些,但自己总觉得石板的材质不好,就想自己去寻找,因为是领袖的肖像,我不想有半点马虎。”周世显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现在的好日子。”在采访中,老人多次这样告诉记者。他说,在旧社会,老百姓根本没有尊严可言,吃不饱是家常便饭。自从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全国人民才开始过上了好日子。现在,周世显自费买来石材雕刻伟人头像,一是表示对伟人的尊重,二是对更多的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想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让年轻一辈永远记住党的恩情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采访中,周世显老人经常会说起这句话。平时的生活中,除了雕刻领袖肖像,周世显还在乐都第二中学、乐都区芦花乡中心学校、城台乡中心学校等义务担任校外辅导员。几年来,他给同学们现场讲解党的革命故事,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虽然芦花乡、城台乡地处山区,路途偏远,但他总是乐此不疲。

与此同时,周世显还被海东市消防救援支队和武警青海省总队海东支队聘为红色辅导员,为官兵们讲述红色故事,勉励官兵要珍惜生活,努力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虽然如今老人年事已高,但他的热情一点也不减,谈起这些,老人动情地说:“只要我还讲得动,我就要一直坚持为孩子们讲课,就让我这名老党员为党和人民再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继续前行跟党走,为党百年华诞献礼

刚刚退休时,周世显有个心愿,希望在有生之年能雕刻出一百幅毛主席的肖像和诗词作品。如今,这个心愿早已完成,而老人的雕刻作品也早已超过了400余副。每天他都要坐在小小的工作台前雕刻几个小时。

记者在周世显家中看到,最大的一幅作品是一块60厘米的石板上刻着毛主席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苍劲有力的字体和栩栩如生的毛主席肖像,体现出老人对伟人的敬爱和缅怀。“这幅作品曾经有人出价上万元,但我都没有动心,伟人的肖像怎么能拿去交易呢?因为我心里怀念他,感激他,所以才会去雕刻,我只会把自己的作品送给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让大家都心怀感恩之情。”周世显说。

几年前,周世显萌生出雕刻一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的作品,打算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伟人的头像雕刻成一幅作品,为党的十九大献礼。然而,说来容易做却难,这幅作品迟迟没有动刀。“雕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需要反复练习和长时间经验的积累。以前是毛主席一个头像,现在是五个头像,一个做不好就要重新开始。”周世显说。最终,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和当地社区居委会的称赞与支持。他下定决心拿起刻刀,每次下刀前,他总是谨慎又谨慎,一幅15厘米的作品雕刻了近半个月才完工。

“2017年我在党的十九大前夕完成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这幅作品,我期盼能为伟大的祖国做点贡献,用自己最淳朴的方式来纪念伟大的毛主席,感恩共产党。今年是党的100年华诞,我从年初就开始再次雕刻了一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以此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周世显说。

老人拿出自己今年雕刻的两幅作品,一幅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另外一幅是“不忘初心永远怀念毛主席”。看着摆放在桌前的两幅领袖肖像,周世显满怀激情,他告诉记者,由于身体原因,这两幅作品雕刻的较为缓慢,但一想到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他就信念坚定,并坚持完成了两幅雕刻作品。

说话间,周世显捧起毛主席的肖像,用毛巾轻拭。正午的阳光下,老人精神矍铄,满怀信心和希望,看着自己当年入党时的理想已成为现实且越来越好,他觉得没有什么能比这更有意义和价值。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