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来自联姻支部的“精神食粮”

2021-04-08 10:11:04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李玉娇 通讯员 韩世花

“各位村民请安静,我村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宣讲大会马上开始,宣讲完后,先别走开,后面还有好看的文艺节目。”

3月24日,惠风和畅,阳光明媚。坐落在莲花山脚下的海东市平安区古城回族乡山城村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广场上人头攒动,好不热闹。村民们整齐地坐在已经摆好的凳子上,听到村党支部书记李贵生的话,大家都安静地等待宣讲会正式开始。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带给农民的好政策可多了,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还要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植养殖业提升行动,持续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大伙儿看,这些政策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大家有没有信心向小康路迈进?”联姻支部平安区纪委监委组宣部部长徐建斌向群众解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

“国家的政策这么好,这几年通过精准扶贫我们过上了想都没想过的好日子,以后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要向高品质、高质量生活奋斗!”脱贫光荣户李顺说。

已经60岁的李顺因文化程度较低,妻子身患残疾,本人缺乏致富技能,“一亩三分地”只够温饱,不能外出打工,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家庭生活贫困,2015年年底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

“好政策让我摘掉了‘穷帽’,我还想靠自己的双手和大伙一道住上村里的别墅,开上小轿车呢!”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向往,李顺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俗话说人穷志短,对于贫困户李顺来说,他的心理很脆弱。为此山城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军加强对李顺的心理疏导,先采取精神扶贫办法,后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李顺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经过山城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不懈努力,李顺和妻子俩人改变了“等靠要”思想,决定种植马铃薯、燕麦、胡椒、绿草,同时利用产业扶持资金购买了奶牛发展养殖业。

辛勤地劳作,加上帮扶责任人的关心支持,李顺家里胡椒种植收入增加不少,加上养羊合作社的分红,现在李顺一家的腰杆子挺起来了,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精神和物质“双脱贫”。

“李顺大哥说得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说了,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尽快实现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还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致富,还要从种植业和养殖业着手。”徐建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进行宣讲,不时和村民们进行互动。

宣讲会结束后,平安区纪委还邀请平安区河湟职业学校的老师团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春季里呀桃花红,满眼是春风,都说是如今的年景好啊,谁不盼望有个好收成……”一段轻快的舞蹈让村民们喜上眉梢,好听的歌词更让他们心潮澎湃,梦想今年秋收时有个好收成。

“前两天看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感觉到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山城村可不能落在后头,要跟上国家发展的节奏,不能给全国人民拖后腿。”党员辛明元说道。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还说了,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大家不光要对国家的政策有信心,还要对自己致富奔小康有信心,我相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会让我们农民的生活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徐建斌鼓励村民们要敢想敢拼敢干,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几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村民们听了联姻支部干部徐建斌用“家乡话”解读的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后信心十足,吃了一顿美味丰盛的“文化大餐”后,每个人的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自平安区百名干部下乡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活动开展以来,古城乡不断创新宣讲方式、宣讲内容,把宣讲与正在开展的春耕备播、乡村振兴、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摸排等工作有效结合,积极邀请县级联点领导讲党课、14个村的联姻支部送学上门、包村领导和驻村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全面开展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宣讲活动。期间,共征求群众意见52条、办实事6件,集中解决低保户14户、临时救助27户等困难群众民生事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