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互助努力打造幸福之城“金名片”

2021-04-08 10:11:25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讯(记者 胡生敏 通讯员 包和中)城乡路网快速拓展,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市政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十三五”以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持续加大城乡人居环境投入和建设力度,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城市品质显著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美丽宜居、百姓安居成为互助县“金名片”。

“十三五”以来,互助县全力推进城乡规划改革创新,按照“打造全国唯一的土族风情城、青稞酒城和西宁海东都市圈生态康养城”的定位和“一核三带多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精心编制各类规划286项,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2.7%,村镇规划覆盖率达100%,城镇化率达46%,较“十二五”末提高9个百分点,基本构建了城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四位一体”的规划体系。

“以前城区环境不太好,基础设施不规范,孩子上学都得接送。现在政府对街道人行道护栏、绿化带护栏进行了改装,并在鼓楼十字、北大街至新安西路安装了加固型护栏,尕山公园里休闲座椅、护栏也安装了,城区面貌越来越美了。”市民们对此交口称赞。

为让城市更加精致,互助县持续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促进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183亿元资金,打造了“三馆”、树人中学等城市“新地标”和毛斯河、古城山等城市“新名片”,全县公路总里程达6004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1915公里,扎碾、民小、平互大公路(互助段)全线贯通,西加高速互助段、宁互一级公路扩能改造等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城乡路网体系更加完善。松多、柏木峡水库开工建设,湟水河南北岸绿化灌溉水利配套工程交付使用,治理河道46.2公里,建成防洪堤82.4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淤地坝35座,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新增天然气管道164公里,县城天然气覆盖率达96.7%,1600余户农村群众成为清洁能源新用户。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县医院、中医院综合医技楼、疫控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相继投用,县城5G信号基本覆盖,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99%,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全力构建精准、精细、常态、长效的城市管理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县“街长制”全面推行,“智慧城管”一期投入运营,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城市精细化管理迈出新步伐。第二污水处理厂、五峰、台子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城乡雨污管网总里程达230公里,是“十二五”末的5.4倍,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达94.5%,较“十二五”末增长9.5个百分点。改造棚户区3436套、老旧小区31个楼院48栋楼,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44.5平方米,较“十二五”末增加14平方米。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至12.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2.6%,城市综合承载力实现新跃升。

停车位规划有序,休闲凉亭绿植环绕,楼房外墙统一安装保温层,楼道内明亮宽敞……曾经院老、房老、设施老的老旧小区“颜值”大提升。环境变好了,居民们的心情也敞亮起来。“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杂乱无章的小区广场变得宽敞有序,家里的下水也通了、网络也稳了,现在小区的房价都涨了。”市民纷纷夸赞新变化。“十三五”期间,互助累计投入资金27845万元,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1138户,惠及群众44552人,农村危旧房全面“清零”。高标准建成南门峡镇、五十镇等美丽集镇5个,建成五十镇班彦新村等省级高原美丽乡村159个、林川乡昝扎村等县级高原美丽乡村66个,成功打造五峰镇新庄村等23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县级样板村,5个乡镇和85个行政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丹麻、加定等8个重点镇污水处理工程全部完工,新建改建农村户用厕所2.37万座……路宽了、城绿了、人乐了,如今一座绿色、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城市正悄然崛起。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