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民和守牢耕地红线扛牢“粮袋子”

2021-05-19 09:53:46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讯(记者 金显花 通讯员 岩子)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近年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牢耕地红线,推进科技兴农,稳步提升粮食和农业生产能力,“十三五”末,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68.2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7.76万吨,较“十二五”末增长22.5%,切实扛牢了百姓的“粮袋子”和“菜篮子”。

民和县作为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到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三,全县66.13万亩耕地占到海东总耕地面积的20.7%。全县粮食生产面积达53万亩,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20%,民和县先后两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殊荣。然而,伴随着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民和县当前耕地撂荒日益严重,耕地“非粮化”、农地“非农化”现象日益突出,这给稳定全县粮食生产、保持“粮仓”荣誉带来考验。

种粮需土地。为推动全县耕地“非粮化”深入推进,民和县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落实在“两藏战略”实施上,在全县范围内展开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撂荒地情况摸排,严守耕地红线,严控粮食功能区用途,严格耕地利用用途,强化撂荒地整治,对已排查出的0.6万亩“农地非农化”问题进行有理有序整治,排查出撂荒地0.2万亩,已完成整治0.15万亩。同时,大力推行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土地托管服务,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进一步解决好“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不断提升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

据了解,今年该县实施农村资源高效配置的农村土地社会化服务项目(生产托管试点项目)以后,让全县2万亩耕地首次有了“田保姆”,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同时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让更多农村劳动力走出农村挣钱增收。

丰收靠良田。为提高干旱贫瘠土地产量效益,民和县2020年以来累计投资2.3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其中2020年实施10.98万亩,今年正在实施1.6万亩。

5月6日,记者站在转导乡落龙沟村的山梁上看到,四周山坡上的水平梯田里种植的小麦绿意盎然,全膜玉米正在出苗。落龙沟村党支部书记周红义指着眼前新平整的梯田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个好事情,以前村里好多都是山坡地,机械进不去,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全村近1000亩耕地撂荒,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实施后,坡地变成水平梯田,机械也能进地作业了,许多撂荒地又被村民种了起来。同时,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妥彦明流转近800亩耕地发展规模化种植业,让全村的撂荒地全部被盘活了。

在守牢耕地红线、提高土地质量的同时,民和县坚定不移发展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粮油品种,2020年全县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37万吨以上。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实现蔬菜产量11.6万吨、果品产量13万吨,优质饲草生产和玉米秸秆加工利用58万吨,饲草转化率56.1%,带动农区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年牛羊猪出栏44.16万头(只),在扛牢“粮袋子”的同时,丰富了百姓“菜篮子”。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