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电保姆”贴心服务助力产业发展

2021-05-20 10:19:33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周晓华 通讯员 马彩虹

“去年,我们合作社年产值530万元,电的功劳可不小。整个冬天猪苗零死亡,我们还抓拍了一张小猪仔烤浴霸取暖的照片,给你瞧瞧!”5月17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桥头村“第一书记”李玉兰边说边拿出手机,给现场开展用电检查的服务队队员看猪仔取暖的照片。

桥头村坐落于民和县马场垣隆治乡的一个山坳里,曾经,村里不是留守儿童就是孤寡老人。如今,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让桥头村因地制宜发展起了养殖、种植以及旅游业,外出务工的村民全部回村了。

村子活了,腰包鼓了,村民发展致富的劲头更足了……这让桥头村走在了乡村振兴的前列。

“我们合作社把本村和邻村的撂荒地集中起来,承包了1500亩地种植葵花和搞养殖,今年又增加了300亩的蔬菜种植。我们的农副产品不用化肥,主打有机循环农业,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生产出高质量、高品质、打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李玉兰说。

桥头村光林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铁令梅笑着说,2020年是她的合作社效益最好的一年,共出栏散养土鸡500余只、育肥羊60只、生猪110头,加上特色种植的效益,去年合作社纯收入超过70万元,这当然离不开国家电网的一对一“电保姆”供电服务模式和定期上门把脉用电安全,切实解决了用电难题。

该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是精准扶贫期间扶植起来的扶贫产业。2018年因连续28天的强降雨,眼看颗粒归仓的1500亩地的葵花籽烂在地里,这可急哭了该合作社理事长铁令梅。就在他们即将陷入绝望的时候,看到正在进行抗洪保电的电力员工,想到了采用烘干机烘干这个方法。

由于合作社电压不足,大型机械无法带动,情急之下,李玉兰找到了国网海东民和县供电公司负责人,详细讲述了千亩葵花基地的情况。国网海东民和县供电公司负责人当即带着一队人马前往现场进行勘查,7人组成的作业队便冒雨上山施工,硬生生地从山下给客户拉了一条专变,240万元的收成成功降损了100多万元,这让桥头村的村民看到了希望。

种植需要电,养殖也需要电。通了电以后,光林合作社山头的一个30吨的蓄水池从来没缺过水,动力电给蓄水池抽水加足了马力,同时,也供应着1800亩地的生产以及53名工人的生活用电。

“我们合作社收纳了本村及邻村的脱贫户就业,去年合作社纯利润达到95万元,发放人工工资82万元。今年,电通到养殖区后,预计合作社的收入会更好。”想到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日后的发展,该社理事长铁令梅憨厚的脸上乐开了花。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