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乐都:“党建+N”激活村集体经济

2021-11-01 10:32:44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卫正芳 通讯员 刚帅
近年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海东市乐都区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振兴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路径,不断为“十四五”开局赋新能。
曾经,一提起乐都区蒲台乡寺沟脑村,村民的第一反应就是土壤条件差、农业生产单一、群众收入低……现如今的寺沟脑村漫山遍野的玉米秸秆长势旺盛。村民辛红生告诉记者,地里的玉米秸秆是用来做青贮饲料的,青贮饲料由于营养丰富,深得规模化养殖场场主的青睐,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2019年蒲台乡寺沟脑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50万元作为撬动资金,乐都区农业农村局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利用自身专业和单位信息优势,带领班子、发动群众,建立起村企融合、利益联动、共建共享的机制,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的党建引领新模式,因地制宜选择青贮玉米种植产业,通过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技术指导推广、科技培训,提高种植水平,流转本村土地,降低投入,增加土地产值,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切实通过科技力量帮助寺沟脑村实现了产业有发展、种植有水平、农民有收入。
近两年,寺沟脑村流转土地300余亩,吸收本村劳动力50余人,通过大力发展青贮玉米种植项目,带动寺沟脑村产业发展,2021年销售青贮玉米600余吨,创收达24万余元。昔日的蒲台乡寺沟脑村村集体经济长期处于空壳状态,乘着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东风,在村党支部的带动引领下,村民变成了股民。如今的寺沟脑村农业特色优势明显,农事操作机械化率高,村民生产积极性高,群众增收明显。
党支部“搭台”还不够,还得请到能人“唱戏”,老百姓才能挣到钱。
2021年,乐都区共和乡聚焦乡村人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培育提升等多种措施,培养多名“乡村能人”,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实战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共和乡各村合作社流转土地2400余亩,为部分农户腾出时间去务工,解决了土地撂荒的难题。眼下,马铃薯已收获,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通过“内购+外销”的模式打通了农产品销路,在消化本村马铃薯的同时带动周边村庄农产品销售,形成了“有人种、有人收、有钱赚”的产业链条。
截至目前,共和乡共销售马铃薯4000多吨,受益群众不断增加,受益面逐步扩大。今年入秋以来,各类专业合作社还帮助农户销售软儿梨、富硒大蒜等特色农产品1万余斤,累计帮助群众增收330万元。各致富带头人在关键时刻站得出、勇带头、敢作为,为“三农”工作唱出了“重头戏”,奏响了农民丰收的“致富曲”。
近日,瞿昙镇徐家台村的“瞿景”菜籽油生产加工坊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员正娴熟地操作着机器,经过将生菜籽高温炒熟、机械压榨、过滤精炼等一系列流程,菜籽油提炼成功,浓郁的油香气扑鼻而来。
村党支部书记徐世林告诉记者,瞿昙镇徐家台村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以支部为引领,借助中央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设油菜籽加工作坊,通过购买榨油设备、注册商标、健全完善项目管理运行办法,明确生产、运营、分配等环节机制,合作社通过与周边各村600余户农户签订油菜籽收购合同,按照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原料,解决农户油菜籽销售的同时又确保了榨油原料的稳定供应,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相互促进、融合发展。2021年收购油菜籽原料15万余斤,榨油5万余斤。党支部通过乐都区商务局对接与江苏省无锡市等地签订销售合同,入驻周边超市商店等零售点销售,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的方式,创收15万余元,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提档升级,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建+支部引领”“党建+能人带头”“党建+产业融合”“党建+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已成为乐都区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及壮大集体经济的“制胜法宝”,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