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马骞:做一名有情怀的新闻工作者

2023-11-07 07:31:43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周晓华 摄影报道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镜头和笔触,真实地记录着海东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关切着海东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哪里有新闻,哪里便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记者。

马骞现任海东市广播电视台新闻部主任助理,曾是海东市广播电视台的一名记者,担负着时政新闻的采访任务,用脚步将河湟大地一次次丈量,始终保持前进的姿态。

今年是马骞从事新闻工作的第14个年头。“我在无数次的采访、写稿中,不断理解、丰富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认知。回望这十几年,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一路前行、一路芬芳……5000多个日夜里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马骞笑着说道。

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马骞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学习,刻苦钻研新闻业务,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得到组织和领导及同事们的一致肯定与好评,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做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贡献。他曾获评青海新闻奖二等奖、获评青海省优秀通讯员称号、获评海东市平安区先进个人,并连续五年获评海东广播电视台先进个人。

“现在我主要负责《海东新闻联播》主题新闻策划、稿件一审、记者调派等工作。”马骞告诉记者,不管在哪个岗位,他都用自己的真诚敬业、勤勉务实、守正创新,印证着那份初心,坚守着最初的新闻梦想,也希望能带着更多“眼里有光”的年轻人,在追光的路上,一路同行。

作为一名“80后”时政记者,多年来,马骞始终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经常加班加点,无论是重大会议报道,还是大型文体活动、节点系列宣传报道,都能看到他奔走在新闻一线,并一直以零差错、零失误的纪录保持至今。他竭力以勤勉和思考,追求新闻稿件政治效果和新闻效果的平衡和统一;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专业成熟的业务能力,努力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丰富性、可及性。

时间回到2022年9月1日凌晨两点,互助土族自治县县域内发生山体滑坡自然灾害。当晚,马骞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通知记者,并在十分钟之内召集到位,整理摄像器材,迅速赶到现场。当天他们是第一批到达山体滑坡现场的新闻媒体。

当记者问马骞,十几年的新闻工作生涯对他而言,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新闻‘快餐’时代,用专业精神做新闻的这种坚持,很珍贵,也很过瘾。”马骞笑着说。

精益求精,是马骞一贯的作风。对待工作非常认真,哪怕非常小的一件事也决不马虎。无论做任何工作,都一丝不苟,不做表面文章。

在海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部工作期间,马骞数次带队完成了各种大型采访活动,参与策划多期系列报道,相继在《海东新闻联播》参与采编播出了“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绿色河湟 生态海东”“聚焦重点项目 提速海东发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等系列报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全面展示了海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在荧屏上为观众了解海东、认识海东、投资海东打开了一个个新的便捷窗口,对海东的宣传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

面对工作量大、任务重的实际,马骞义不容辞、义无反顾,常年没有节假日,经常加班加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从不叫苦叫累。“担子很重、压力很大,但从没有懈怠、苦恼、烦躁过,从没有降低过工作要求和标准,表现出很强的敬业精神,以实际行动展现出了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思想觉悟和品格。”同事们都这样评价马骞。

“如今,媒体融合发展方兴未艾,新闻传播格局日新月异,唯有守正创新,我们才能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才能不断提高党媒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马骞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时政记者,我将始终牢记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做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记录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做一名有情怀的新闻工作者。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