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颜值与内涵并存的大通河

2020-04-28 09:18:07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祁国忠

我是一条叫大通河的河流,人们习惯将我和黄河、湟水河放在一起作比较,因为我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叫河湟的地区。比起这两条大河,我的身影虽然有点微小,但我并没有因此而自卑。因为我有着高贵的“血统”,我经过的地方不乏美景相伴,我的身上也储藏着令人向往的神话传说。可以说,我是一条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河。


油菜花因我绽放

位于祁连山脉东段托来南山和大通山之间的沙杲林那穆吉木岭,是我倍感亲切的地名,因为我的“第一滴血”就来自这里。祁连山和大通山在亿万年的演变中,形成了无数的冰川和小溪,这些小溪逐渐汇合,便形成了我。

容不得对母亲的留恋,我便离开了这里,因为我还有使命去完成。

我潺潺地走出冰川,穿越峡谷和沟壑,一路磕磕碰碰地“出山”,抛洒着清澈的激情,开始了我554公里的浪漫之旅。前行过程中,一条条支流开始加入到我的行列中。一条条小河的注入,使我的流量越来越大。

继续向东南方向前行,经过木里盆地、江仓盆地和默勒盆地,我来到了门源盆地。

在这里,人们不叫我“大通河”,而是“浩门河”。其实,浩门河这个名字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而大通河这个名字则缘于西大通堡。

西大通堡修建于明初,在清朝乾隆年间官方修《明史》时仍称我为浩门河。在我的记忆中,大通河这个名字最早是民间口头语言提出的,专指西大通堡至享堂的一段。直到清朝嘉靖年间,大通河这个名字才第一次出现在张雨所著的《边政考》中。以后官、私史、地,统统将我称作大通河,但“浩门河”这个名字在门源一带仍然被当地人所沿用至今。

门源盆地是我身躯最为宽阔的地方,最宽达到了2000米。因为分流多,河床宽,造就了这里宽阔而又肥沃的土地,也使这里有了“门源油,满地流”的赞誉。

说起门源油,就不得不提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小油菜种植历史。据史料记载,门源地区是北方白菜型小油菜发源地之一,油菜自农业垦殖以来就成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如今,每年仲夏7月,门源县都要举行隆重热烈的“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届时游人如织,四方商贾纷至沓来。花儿会、华热歌会、篝火晚会、大型广场舞表演、赛马会高潮不断,全面展示着门源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古老的民族宗教文化。


仙米峡因我迷人

离开门源宽阔的盆地,我继续前行。在距离门源县城40多公里处,一座大山阻挡了我前行的脚步。我只能从大山的缝隙中寻找出路。没想到,这一举动却造就了闻名遐迩的仙米峡谷。

高山、峡谷、奇峰、悬崖和溶洞构成了仙米峡谷复杂的地貌群,谷内自古山峰多云雾,“睛日飞空,云亦不断”。盛夏薄云舒卷,细雨如丝,陡峭峰峦被雨雾所掩,远远望去,云海中偶现峰峦倩影,如一幅清淡雅致的画卷。雨过天晴,一碧如洗,峡谷内鲜花怒放、山峦坡麓林木葱茏,村落原野间金黄的油菜花透着丰收的喜悦。

在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春末夏初,偶遇寒流便会呈现出奇丽的六月飞雪景观,山上晶莹的雪花漫天飞舞,树冠枝头形成洁白的雪凇、雾凇,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构成了一个童话世界。而山下却是花药草青、万物峥嵘,生机盎然。“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原特有天象景观,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巍巍祁连山,像一条巨龙横亘于中国西北部,在青海境内绵延长达800余公里。仙米国家森林公园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祁连山南麓,犹如一位恬静美丽的仙女,满含深情地依偎在祁连山的怀抱之中,构成集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纯朴的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新型风景名胜区。因其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植物的王国、动物的乐园、杜鹃花的海洋。

在众多的美景中,我的身影也可谓是独树一帜。祁连山无数座神奇的山峰造就了巨大的现代冰川,茂密的森林涵养着无数冰川溶化的雪水和雨水。这些雪水和雨水的融合,加上山体的巨大落差,让我湍急的脚步形成了众多的瀑布。其中,玉龙瀑布就是最出名的一条,他如一条从天飘落的哈达,跌落在苍山翠岭之间,悬空直下,迸珠溅玉,气浪翻滚,直泻河畔,激荡起的雷鸣般巨响在空谷间回荡,形成“素色喷成三伏雪,余波流出万年溪”的奇景。


河湟李氏因我传奇

沿着这样的美景,我一路来到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脚下,成为青海省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界河。再经过甘肃的连城、窑街后,到达我与湟水河汇合的地方——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享堂村。

我听当地民歌这样形容享堂山水地理形势:“金钟玉鼓八楞山,二龙戏珠的享堂”。前一句说的是享堂背靠的三座小山,一座形似洪钟一座其状如鼓,中间一座有八道山梁名为八楞山;后一句是指自西向东而来湟水因水质呈黄色被称为黄龙,从北向南奔出因水质比较清澈被称为青龙的河,说的正是我,而享堂恰好坐落于两条“龙”之间。

因为“扼享堂峡之咽喉,据浩门河之险要”的地理特征,享堂自古便是交通军事要地,历代都有重兵把守。在民(和)小(峡)公路还未贯通前,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想要从南方进入青海,享堂是必经之地,因此,享堂也有着“青海门户”之称。

如果要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从地名开始是个不错的选择。“享堂”从字面理解,指禅林中安置祖师像及其牌位之堂室。享堂又作飨堂,因系供祭享之用,故称为享堂。

但享堂名称的由来有着多种解释,在众多的解释中,最受公认的和具有文字记载以及遗址考证的还是李土司之墓一说。据记载,明代后期,会宁伯李英葬于湟水河和大通河交汇的西北台地上。此后,除了第四代李土司之外,东伯府其余吐司均葬在这里,久而久之李土司祖茔的享堂,便成为了这块土地的地名。经数百年的繁衍,李氏散居整个湟水流域,成为河湟地区赋有传奇故事的姓氏。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我,便没有门源油菜滋生的环境,也没有仙米峡谷迷人的风光,更没有享堂峡谷李氏的传奇故事——但我没有因此骄傲。虽然只是一条河,但我也会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来激励自己。我的诞生就是孕育生命,在大地写满“奉献”的浑厚篇章。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