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皮影世家”的坚守

2020-08-28 11:23:29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时报记者 祁国忠

走进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上寨村民间艺人应洪俊的家里时,他正在制作一个皮影人物。“这几件已经上完色了,还要再上点清漆,一来使色彩更加艳丽,二来不容易褪色,更易长久保存。”在老人熟稔地操作下,一个个造型精美的皮影人物渐渐变得鲜活起来。

应洪俊从事皮影人物雕刻已有60年时间,从17岁跟随父亲学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制作皮影人物的活儿。如今,已经77岁的他仍传承并创新着这门古老的艺术。

在乐都区,应家称得上是“皮影世家”。“我从小就听爷爷唱皮影戏。”提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皮影戏演出的盛况,应洪俊的脸上绽放出笑容:“那时候没有别的娱乐项目,一说唱皮影戏,台底下就会挤得人山人海。”

应洪俊的父亲是乐都地区知名皮影艺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应洪俊的父亲和同伴们穿梭于各村之间,为乡亲们送去一出出好戏。“赶上团队因特殊情况缺人时,我就会去帮忙打乐器,那时候我才十四岁。”应洪俊说。

“箱子”在皮影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皮影艺人眼中,小小的箱子,不仅仅是存放皮影人物的工具箱,更多的是代表着对皮影戏传承的“正统”。

虽然应家长期参与皮影戏的演出,但因经济条件限制,一直没有属于自家的箱子。“经过多方打听,那时父亲从山里收购了一个箱子。”应洪俊说,买来的箱子里不仅缺少很多皮影人物,而且里面的好多皮影人物都已不能使用。于是,父亲一边继续演皮影戏,一边把箱子里的皮影人物补全了。

在父亲的影响下,应洪俊从17岁就操起了刻刀,一边向父亲学习,一边拜访民间艺人苦练皮影人物雕刻技艺。“学习皮影人物雕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有五六年时间出不了师。”应洪俊说。苦练数年,应洪俊的技艺日益精湛,一个个皮影人物在他的刻刀下变得活灵活现,箱子里的皮影人物也越来越多。

“制作一个皮影人物成品需要经过选皮、浆皮、刮皮、拓样、雕刻、着色、涂油、拼钉等近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规定。”应洪俊介绍,“就拿浆皮来说,时间长一点或短一点都不行,长了就成了凉皮,短了就刻不透。”

“雕刻皮影人物要坐得住,制作一个‘男帅’皮影人物,至少需要3天时间,仅一个头像就要刻4000多刀。”应洪俊说,皮影人物雕刻水平高不高,主要体现在刀口和上色上。应洪俊的皮影人物作品刀口利落,线条均匀整齐,风格细腻精巧,雕刻手法以镂空为主,结合传统绘画的线描形式,刀凿并用,虚实有致。

皮影人物雕刻方法有阴刻、阳刻、暗刻之分,以“推皮走刀”法为主,常用的图案有雪花、万字、梅花、牡丹、鱼鳞、星眼、人字、十字等,每一种花纹都有特定的寓意和讲究,艺人们所用的雕刻刀具一般都有二三十把之多。每个艺人都有很多自制工具,应洪俊用的就是自己打制的雕刻刀具,林林总总有几十把,装满了刻刀盒。

在应洪俊看来,皮影人物雕刻艺术从父辈传承至今,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就拿取材来说,过去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加入了《红灯记》等样板戏人物。如今,皮影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不光取材于传统戏剧,还引入了时代元素。”为了更好地表达皮影戏,前几年,应洪俊尝试用画画的方式,将皮影戏内容画在画布上,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好评。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