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金拴成:书法,我永远在路上

2020-09-07 10:51:37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金 拴 成,男,汉族,1981 年出生,陕西武功人,中 共党员,本科学历,清华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与退役军人事务 部联合举办的自主择业军队转业 干部网络学堂结业。1998 年参军 入伍,曾在武警青海省总队海东市 支队服役,在部队服役18年,先后任 排长、作战参谋、中队长、指导员、 军需战勤股长、大队长等职,2017 年自主择业退出现役。现为青 海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青海 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宁市 摄影家协会会员。


□时报记者 李振德

金拴成自小爱好书法,几十年的习书历程从未间断过。开始的时候年龄小、资料少,也无名师指点,只凭浓厚的兴趣随意涂鸦。后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出版印刷业的发达,期间通过专家教授书法视频学习受益匪浅,又偶遇了一些大家名师悉心指点,才在书法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部队期间,他利用学习、训练等工作间隙加强练写,平时省吃俭用,用自己的生活补贴买来宣纸,有计划地使用和珍惜每一张宣纸,他把这种“奢侈品”当成了追求自己希望、完成人生梦想的一次次难得的尝试,这促使他在书法习作的路上更加铿锵前行!

艺术成长的道路是漫长的、崎岖的,也是需要灵性的,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只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去练写,才能不断进步,所以,他自己暗下决心,永远不张扬、得意,而是谦虚、低调认真地练习着书法。“学习书法的路上,有一些人,一些事,一直促使着我不断努力,不断去证明自己,是他们给我不断进取的勇气;是他们让我在书法成长的路上变得更加坚韧。”金拴成告诉记者。

“宁可不成而终,亦不可滥竽而自命不凡。”他深知,在书法艺术研究学习的路上,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他学习书法的目的不是为了炫技,更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在写的过程中安静下来,让书法与生活同在。他常说,写好书法是体现书者的人格修养和文化涵养,更是一种自我净化修行过程。

退役后,他拥有了大量的时间,每天坚持练笔,“起床天微亮,收笔日近山。”笔墨成了他真正的“伴侣”。他根据名家书法艺术的个性和特点研究出:王羲之的字体悠闲,颜真卿的字体沉重,柳公权的字体梅骨柳枝,苏东坡的字体潇洒,米芾的字体狂颠,赵孟頫的字体洒脱,董其昌的字体妩媚,王铎的字体内秀而险峻,郑板桥的字体拙中带巧,刘墉的字体稳中带滞,邓石如的字体风骨耐寒,赵之谦的字体怀古老陈等,为他在以后的创作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近年来,金拴成通过刻苦学习、精心研练,他写的楷书,笔端周正,心稳气正,且暗笔藏锋,略显丰筋多力,骨气清新,在保留古人们那种金刚之体外,别有一番现代的铿锵蕴藏其内,透着灵动的韵律和矫健的身姿。他写的篆书,字字清新率真,那种神气畅然、挥洒自如之气势浑然天成,用笔酣畅淋漓又赏心悦目。他写的隶书扁平舒展、大小相间、布白匀称、收放自如、笔断意连、上紧下松,体现了他动感中求稳定,稳定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风格。

他还经常参加公益性活动,2020年春节前夕,义务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写春联、送祝福迎新年。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笔作“枪”、携手同心、共同“战疫”,书写创作众志成城战“疫情”正能量的书法作品,同时慷慨解囊,为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温暖,为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始终认为:贡献一份力量,奉献一份爱心,才会让社会更和谐、更温馨。

金拴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习书法的精神永远在路上……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