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一万字读懂昆仑文化(上)

2022-06-17 09:58:17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横空出世莽昆仑”,昆仑山犹如一条玉带,横峙西北大地,将无数江河湖海揽入怀中。

昆仑文化因昆仑而得名。昆仑文化从地理学、神话学、语言学、考古学、文化学视域中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以昆仑山为精神载体的昆仑文化无疑是青海文化的标志。

地理学上的昆仑文化

横贯于中国西部版图的昆仑山脉,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且延伸面积最大的山系。它西起帕米尔高原,向东绵延至整个中国,被世人称为万山之祖、众山之王。

假如从太空俯瞰青海,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大本营”。你会发现,有三条以昆仑山为基本骨架的突起皱褶由东向西横贯全境,甚至向大海延伸。

昆仑山北边是天山山脉、阿尔泰山,伴它而行的还有祁连山、贺兰山、阴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昆仑山南边有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等山脉。昆仑山龙脉夹在上述山脉中间,并不断向东蔓延。龙的主脉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即古都长安),然后东出中原(河南),同时展开北向、南向、东向分支,形成井体的昆仑山脉体系。昆仑山到了中原以后,向东有六盘山、秦岭,偏北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岭,加上北岳恒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还有东边的黄山和台湾的玉山(海拔4000米)。这些举世闻名的大小山脉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中华巨龙图。

《性理大全》临川吴氏曰:“天下之山脉起于昆仑。”蔡牧堂《发微论》曰:“凡山皆祖昆仑。”陶侃《捉脉赋》云:“大致察脉起自昆仑。”刘伯温《堪舆漫兴》说:“昆仑山祖势高雄,三大行龙南北中,分布九州多态度,精粗美恶产穷通。”蒋大鸿《天元五歌》说:“昆仑高顶九霄中,此是中天大帝宫。海外三山几万里,总与此山脉络通。”

经地质学家研究证实,在昆仑山所在地距今6亿多年至3亿年间的下古生代期间,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在古生代末期的华力西运动中,这里的地褶皱上升而露出了海面,形成了古昆仑山,也就是说构成了昆仑中轴和山脉的中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再次使昆仑山上升,第三纪后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和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这里发生了大规模褶皱和块断运动终于成就了现在这样高大雄伟,主脊两侧4000米以上的山体。陈毅《昆仑山颂》:“昆仑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驱遣江河东入海,控制五岳断山横。”

飞机飞翔在青藏高原,透过蓝天的尽头向西望去,一层层山地的波峰由低到高,向无极处铺展成天梯,鬼斧神工般地切割出千姿百态的地貌。巍巍昆仑如灵魂般统领着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帕米尔山、阿尔泰山、天山。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地图上如一条条银线,连缀起雪山、大漠、湖泊、河流、草原、森林。你想到的是,它所能创造出的这片神奇的世界,想不到的是,它的历史动辄数千年,甚至上亿年,并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在你的面前。

站在昆仑山上,你就能摘得登山者的桂冠。

神话学上的昆仑文化

人类的文化发端都是从神话开始的,就像人类在童年时,总是交织着许许多多的梦想。假如没有这种精神源头,人类不断去突破未知世界是难以想象的。

昆仑神话是原始文化、初民哲学,是人类处于童年时期的观念和愿望在西部的大汇合。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昆仑就成为了中国人的精神圣地,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具有崇高的地位。昆仑已成为中国人为了政治理想而百折不挠、上下求索的象征,具有崇高的伟大意义。

在西部先民的想象中,昆仑山是作为男神而存在的,青海湖(西海)是作为女神而存在的,昆仑为阳,西海为阴,阴阳结合,天地归一。基于此,对昆仑和西海的顶礼膜拜就成了远古先民们的一种原始宗教意识。当中原文化逐渐进入青藏高原,高原的男神女神观念便演化成新的神话传说,昆仑山被说成是轩辕黄帝的九重宫阙,而西海则被说成是西王圣母的聚仙瑶池。

《山海经》里有西王母和昆仑山的记载,第一次出现了黄帝战蚩尤、升驾于昆仑之宫的传说,第一次出现了大禹治水、导河积石的故事。在随后出现的先秦古籍《淮南子》《穆天子传》里,这种以昆仑为地域载体的神话传说便愈加系统化、具像化。

在昆仑神话体系里,包括了许多广为人知的故事和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女娲造人和炼石补天,以及黄帝创世、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造父驭车、穆王西游、蟠桃盛会……形成了整套具有东方色彩的昆仑神话体系。其中西王圣母和轩辕皇帝构成了昆仑神话的轴心。

赫赫我祖,来自昆仑。在中国目前的民族构成中,至少有包括汉族在内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民族,与曾经生息在青海地区的古羌族群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他们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文化传承脱离不了昆仑文化这一母题。在神话学家眼中,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到王母临汉、黄帝创世,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每一个中国人坚信,躲在神话故事背后的,正是我们民族最早的祖先身影。有专家学者称:昆仑山是创世神话、英雄神话和创造神话三位一体的东方奥林匹斯山,如今看来,其意义远不止此……

《羌戈大战》说,在远古的时候,羌人的祖先原住在昆仑山下,这里水草丰茂、牛羊肥壮、人民富足。忽然一天,有支“魔兵”从北方杀来,羌人抵挡不住,节节向西南败退,一直退到现今青海和四川交界的补尕山才稍微缓和下来。但不久后“魔兵”又追赶了过来。羌人祈求天神帮助,天神用三块白石变成三座大雪山阻挡住“魔兵”,从而得以安全。接着九支羌人在首领阿巴白构的率领下来到松潘草原居住。他们又在这里遇到叫“戈”的人(按照羌族的传说,戈人较富有,并流行石棺葬。有人认为他们是更早迁徙到岷江流域古羌人的一支),并且发生了争斗,最后羌族定居在岷江上游补坝上的格溜(今茂县境内)。

生活在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羌族、普米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傈僳族等民族,历代传唱的史诗,都指向自己祖先地——昆仑。《丽江地区民族志》中记载:纳西族源于中国西北部河湟地区南迁的古羌人,唐代称其为麽些蛮。公元6世纪末,他们迁入并得势于丽江坝,7世纪初曾进入洱海东部,建立越析诏政权,7世纪末败后返回丽江一带。纳西族史诗《送魂经》中的返乡路线是从白沙、大具、渡金沙江到中甸白地,再继续往北方。景颇族史诗《目脑斋瓦》讲到,远古时期,即宁龙中会时期,大约在10000年至6000年前,景颇先民开始从蒙古利亚(蒙古人地方)的木拽省腊崩(天然平顶山,河湟地区)迁到户练央旦卯(平坦之地,中原甘南、陕西一带),之后进入颇究桑昔卯(大森林地区,藏东南与川西林区),再迁到哲聂林真卯(红土高原,川西、滇西一带)。

赵宗福先生提出:青海湖在藏文中有一个异名流传,即赤雪洁莫,可译为万帐王母。赤雪洁莫的含义与西王母的名称相对应。西王母原型就是崇拜虎图腾的部落女酋长兼大女巫。在彝族当中,西摩就是女首领,西摩罗就是虎女巫。

语言学上的昆仑文化

昆仑多义,在汉语中,昆仑首先是指一种圆形的混沌迷茫状态。在一些古书里直接写作或者等同于混沦、浑沦、混沌、浑敦等。所以神话里的昆仑山便呈现出一派雄伟浑圆、混混沌沌的气象。“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魄魄”,这是《山海经》对这座神山的整体概括。虽然上面有众多的神人、神树、神兽等神物,但除了后羿,一般人类是上不去的。神话中昆仑山不仅是圆形的,连山上的大铜柱也足足有3000里的周长,而且“周圆如削”。

昆仑山的男主角黄帝,在最初的神话中同样呈现出与昆仑一样混沌的形貌和特质。黄帝在文献中又被称作帝江、帝鸿,浑身混沌没有面目,颜色赤如丹火,长着六足四翼(又说长着四个面孔),一幅浑敦(即混沌)的模样。

昆仑曾经被毁坏过,传说大洪水等天灾的产生与天柱的倒塌有关。《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因此,《山海经》之《海内西经》将毁坏后的昆仑山叫昆仑之虚;郦道元《水经注》将毁坏后的昆仑山叫昆仑墟。

昆仑混沌不开明,所以相应地就有了黑色的意思。这方面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从唐代开始,一些黑奴被贩卖到中国的一些贵族家庭充当家奴,因为他们生得面目黝黑,加之体魄强健,身材伟岸,被称为昆仑奴,意思就是黑奴。对昆仑奴加上黑、墨等字样,就有了黑昆仑、墨昆仑等称谓。正因为昆仑有黑的意思,所以昆仑山也可以叫作黑山。对于黄河源头雄伟高大的巴颜喀拉山,唐代刘元鼎以实地考察经验说,此山名叫紫山,即“古所谓昆仑者也”,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紫山就是黑山,也就是昆仑山。

藏族群众讲,昆仑山是藏语贡拉(雪山)衍化而来。这名称从发音上讲,确实与昆仑二字相近。昆仑山脉在藏语中称阿青贡加,所谓阿青就是阿尼青保,即有万山之祖的意思。在藏族地区授以阿尼(祖父)头衔的山并不多,而尊称阿尼青保(祖山之尊)的山,在雪域大地唯有昆仑山。尽管珠穆朗玛峰高如擎天大柱,而且是人间二十四大圣地之一,但是它也没有资格受祖山之尊(阿青)的称号。从阿青两字上看,昆仑山也许是最早从大海中隆起的山脉,因为祖山首先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其次才是一个尊号。

有人说昆仑为巴比伦之讹,不论其说法正确与否,可存为一说。对比《旧约·创世纪》可以看出,伊甸园与昆仑很相似。印度人称世界最高山须弥山与苏美尔十分接近。波斯古经《阿维斯塔》中的世界最高山与昆仑相近。印度人、波斯人的主体均为印欧语系,在语言、文化上本同出一源。世界许多民族记忆中,皆有大洪水毁灭世界的传说,或许劫后余生的人们都会在地势很高的地方——高山上躲过洪水,这些高山就自然成为了人们感恩的伊甸园。

天文学、地质学、生命科学和大量考古发掘证明,以地球上的冰河期为始界,人类的生息繁衍曾经历由水域——陆地高山丛林——水域滩涂这样一个回旋过程。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生产活动来看,采集业(后为农耕业)先于狩猎业(后为畜牧业)。这一人类生产活动的时序表明,陆地高山丛林与水域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两大基本依托,而陆地高山丛林又居于首位。

今天,更多的人认为昆仑这个词来自于印欧语系中的吐火罗语,在某种意义上有“天”的含义。河出昆仑实际是说黄河发源于天山,因而李白那“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并不是没有一点依据的艺术想象。处于青海、甘肃交接的祁连山,早在秦汉时期就是匈奴人的天山,祁连在匈奴语中的意思即为天。也正因为如此,历来许多学者认为祁连山就是神话中的昆仑山。

吕微在继承和发展闻一多的原型批评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昆仑的本义是圆、团或环。依据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无论混沌说、窟窿说、还是葫芦说,昆仑所反映的正是“一个具有空间性和容纳性的物体,是女性的神话象征,其在现实世界的原型即是与女性生育有关的子宫或整个母腹。昆仑山象征了女性和母体,因而在神话结构中,昆仑山天然具有生育功能,这也是西王母掌握不死药的由来。不死药是女性生育能力的象征,它首先是功能性的,其次才表现为具体的物象(如不死树、不死水等)。在神话中,凡是生育或再生的母题多与昆仑山有关。” 由此提出昆仑是母体象征,伏羲女娲避洪水躲至昆仑亦是躲至母体,而洪水泛滥亦是母体破而胎出的隐喻,以此证明“河出昆仑”意为混沌初开人类降生的形象说法。

有人说,昆仑山即gunlunshan,而gunlun,其实正是夏语即上古蒙古语golun,即汉语中河的意思。昆仑山就是蒙古语golunuul,汉语为河之山,即是黄河发源之山的意思。昆仑山这个词已经存在了至少有5000年,而这完全符合汉语河出昆仑的释义。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