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望虞河春晓

2023-02-17 10:44:51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望虞河春色 张翔 摄

□张翔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读这首诗,从少年到中年,从河湟谷地的山乡到江南水乡的古镇,历经了三十多载。这就是所谓的情有独钟?亦或是梦牵魂绕?也许还有很多复杂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一个又一个春天,在时时伴随我们追寻千山万水,丰富人生阅历,增添生活情趣。

望虞河,就这样静静地流淌在江南水乡的怀抱里,连接着长江和太湖的烟波浩渺,也哺育了一个个江南古镇。望虞河由越大夫范蠡提议开凿于公元前475年,悠悠岁月就这样在望虞河的水色烟波里缓缓流淌的。江南的春色,也是从河畔氤氲的水色里一点点漫洇开来的……

(一)

望虞河两岸、湖荡周边以及高坡上,种植了很多个品种的梅树。一场春雪洋洋洒洒落下来之时,腊梅就在晶莹剔透的雪粒间含苞欲放了,腊梅的花蕊带着点点的鹅黄,一层层花蕊悄悄打开时,悠然的暗香开始弥漫,一丝丝,一阵阵,沁人心脾!随后,红梅就傲雪开放了,一枝枝、一树树,几天的工夫,就把一个个古镇包裹在花海烟霞里面了。

江南梅花的品种丰富而别致,有素白洁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欲滴的朱砂梅,有幽幽安然的墨梅,有枝杆盘曲的龙游梅等。其中绿萼梅是梅中之极品,古人常比作似身着绿色淡妆的美人,在寒雪中、修竹边、清溪旁,最有幽致雅韵,最为清奇高逸。

仔细端详绿萼梅,只见层层鲜嫩的花瓣共托着鹅黄的花蕊,花柱直立,花丝细长,花药部分耀眼突出,充分显示出梅花清奇靓丽、淡雅纯净的气质和风姿。但是梅花的花期也就短短十几天,刚刚开放就面临着不忍的凋零,让人感叹花开花落,岁月无常。

江南春色的帷幕,就这样徐徐拉开,一个月后,一丛丛、一片片的早樱就会接替梅花,再一次营造江南胜景。樱花在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空气湿润的地方长得极好。在无锡鼋头渚以及望虞河、鹅真荡周边,樱花烂漫,美不胜收。依次绽放的是河津樱、大寒樱、福建山樱等。最引人瞩目的是染井吉野樱,此品种被江南人称为“最美的樱花”,主要分布在无锡的樱花谷、十里芳径、长春桥等处。而最后为春天“收官”的是御衣黄、郁金等晚樱品种。如果气温持续回暖,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将会迎来最壮观的盛花期,开启最美的“樱花季”……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春天总有那么一段日子,是独属于樱花的,但已经不仅仅属于江南水乡了。过不了一个月,大江南北、黄河流域也会看到樱花的娇艳身姿。

几年前,我头一次见到江南樱花开放的盛况之时,河湟谷地的一位故友就发来信息说,你说的樱花,在我的庄廓院里也生长得好好的,也算是来自江南的“稀客”了。一阵惊愕之后才知晓,是他二十多年前,跑长途运输时从江南稍带的樱花树苗,当时运来了十棵,虽然是经过了精心的照料,最终剩下了唯一的一株存活,如今铁骨铮铮,枝繁叶茂。一看他发来的樱花的照片,着实让我大吃一惊:这是一株足足有二三十年树龄的晚樱,铁青色的枝干托举着层层叠叠的粉红色樱花,足与江南的晚樱相媲美。要知道,这是在海拔2000米的河湟谷地哦!只不过,花期比江南晚了两个多月,成了名副其实的“晚樱”。但证实了这样的事实后,心里有了一丝甜甜的自喜和宽慰。

隐隐之中,我有了这样的预感,江南水乡与黄河流域,太湖之滨与河湟谷地,似乎就存在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切入点,应该是春天里难忘的花事!

(二)

江南的春天,也会游荡在望虞河两岸的古镇里。而荡口古镇,就是望虞河最为深爱的骄子。

古镇沿北仓河延伸,一座座古石桥横跨在河道上,用造型各异的风格讲述着古镇的历史,演绎着千百年的烟火气息。桥有石拱桥、直桥、廊桥;有单孔桥,也有多孔桥,曲折优雅,各显姿态。诸如耕读桥、卖鸡桥、卖鱼桥等等则透出了古镇人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态。

有河的地方自然少不了舟船,舟船和流水是水乡不可或缺的灵动元素。“浣女捶衣河滩头,客船停于屋檐下。”小船或来往穿梭,或停在屋下。熟悉的要算是鲁迅先生文章里的乌篷船了;最精巧的要算小划子船了,两头尖尖,窄如白条鱼,小巧玲珑。

我登上一条小小的游船,艄公和着划船的节奏,哼唱起了古镇民谣。虽不能完全听得懂,但悠悠的曲调正合我的闲情逸致。随着吴侬软语的呢喃,参差的民居、驳岸的码头、红红的灯笼、古朴的石桥打眼前一一呈现,水波摇晃着小舟,也摇晃着岁月,仿佛盎然的情趣也被一河春水浸透了似的。

古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礼义之风代代相传。明朝初年,江南名士华贞固来到此地,带领族人边耕种边读书,把一片湖荡荒芜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

这不,眼前就是“江南第一义庄”——华氏义庄。华氏义庄由南向北依此为隔河照壁、码头、八字照壁、门厅、轿厅、正厅和后厅,规模较大。楠木结构的正厅取名“诒谷堂”。“诒”是赠送、给予的意思;“谷”泛指谷物粮食,“诒谷”即赠予粮食。尔后华氏又在各地置义田、办义学、赈乡民。以“义”为核心的家规民风,铸就了华氏一族的家魂,培育出一位位杰出人物脱颖而出:藏书家、铜活字印刷家华燧,琵琶艺术家华秋苹,“数学双星”华蘅芳、华世芳兄弟,漫画家华君武……几百年来,书香翰墨和孝义浸染的人文气息在古镇街巷悠悠回荡。

不经意间,就走进了古镇大名鼎鼎的会通馆。会通馆是中国唯一的印书工场博物馆。这里曾经生活过明代的藏书家和刻书家。这里也是著名的铜活字印刷家华燧施展才艺的场所。

华燧,号会通,明弘治三年(1490年)华燧用铜活字印出《宋诸臣奏议》五十册,这是最早的铜活字印本,开创了我国铜活字印刷的先河,史上首部铜活字印刷编撰校正版本《尚书》,正是由会通馆主人华燧完成。

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活字印刷展示馆。毕昇发明泥活字的全过程都在这里被展示出来,由此延伸,可以直观了解我国活字印刷发展的历史。如今,为统筹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真正让文物建筑“活”起来,会通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建立会通文创体系,改造提升会通书局,升级“会通传奇”系列演艺,打造会通文化品牌,再现了会通文化的魅力。

在会通馆的不远处,沿着石拱桥跨过北仓河,就是历史学家钱穆的故居了。

钱穆旧居是典型的晚清时期江南民居建筑,是一座面宽三间的二层小楼,屋后是一个幽静的院落。走进旧居,迎面便是钱穆先生的自画像,在画像边上有钱穆的亲笔题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画像的两边是钱穆拟给自己的对联:“天道好远,人文幸得绵延;尘事无常,性命终将老去。”走进二楼书房,但见书舍俨然,环境优雅,浓浓的书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钱穆,是从荡口古镇走出的一代文化宗师,是公认的教育大家、著名历史学家。钱穆一生勤奋刻苦,自学成才,读书、教书、著书,传道授业解惑八十余年,培养出众多的杰出人才,在他等身的著作中,体现了他对精神家园的痴爱和守望,他以文化为魂的史观,为现代学术研究开创了新路,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让我们静下心来,品茗阅读,来一次心灵上的洗礼。望虞河畔的荡口古镇,在时时为前来赏春的人们敞开着胸怀……

(三)

谁说落花无情,往事如烟? 有些往事,就是在无边的春色里,让人顿生无限感怀的。比如走进梅园,就会想起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荣氏兄弟早年投资实业,家产丰厚,却提出了“与众人同游乐,为天下布芳馨”的理念。1912年,为了留住春色,给民众一个赏心悦目的“同乐之地”,他们决意打造一座不设围墙、不收游资、四季开放、公共享用的江南园林。他们买下八十余亩山地遍植梅花,精心营建十八载,取名“梅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孤高傲岸、不畏寒霜,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梅园之名寄托了荣氏一族以梅为师、志向高远的襟怀。

从此,“与众人同游乐,为天下布芳馨”成为江南人处世行事、造福天下的座右铭。而如今,从望虞河春晓到大西北迟到的春天,冥冥之间,似乎有一条春风十万里的无形走廊通向高原腹地。

河湟谷地已经熟悉了略带吴侬软语的江南普通话,已经熟悉了一个个晒得黝黑的面孔,以及一个春天般温暖的词汇:建立无锡+海东的东西部协作模式。两座城市的区(县)结为帮扶对子,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交流、助医助学、消费帮扶等方面,实施高质量发展的协作行动。

浩荡的春风吹拂着,似乎在耳边絮叨,东西部协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这里边,也蕴含了荣氏兄弟与人同乐、广布芳馨的应有之义。

望虞河上春风荡漾之时,胡政和六名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的支教老师,匆匆告别江南美景,来到了乐都区东林学校,以“组团式”的帮扶形式到东林学校进行支教。海东的东林学校与无锡的东林书院,似乎有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关联……

无锡医学界领军人才陈道桢、苏建华自告奋勇来到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三年的全职帮扶,决心以自己精湛的医术,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造福河湟民众。真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

黄河岸边,由东西部协作应运而生的“黄河彩篮”里,民和青年李鸿志经过赴江南考察,听取江南专家的手把手指点,种植灵芝菌棒取得成功。小灵芝,真的要撑起大产业!

在互助,在平安,经过无锡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富硒大蒜获得大丰收。真是守得“蒜香”见民富啊!

河湟谷地的农产品开始走进了江南的大超市;而市民们的餐桌上,海东的牛羊肉也正在飘香……“听说我们的洋芋粉条、牦牛肉在江南很受欢迎,真是太好了!”河湟农民高兴地说。

江南的樱花谢了,杜鹃花又开始展示灿烂的笑容;河湟的丁香和着荚蒾的馥郁,田野间弥漫着阳光的味道。是的,不管是花开花落、阴晴圆缺,望虞河的桨声没有停止过,湟水河的波涛也没有平静过。在江南人和河湟人来去匆匆的密切交往中,又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已经如期而来……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