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图文抄本传递的人性光辉

——读《中世纪笔记》
2023-05-05 10:16:35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彭忠富

中世纪时期,由于封建割据、战争频仍,天主教会对人的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正如某诗人所言:“大地滋生出绝望/像霉菌在滋长/绝望刻在麻木的脸上/哥特式的楼房/再高也不能接近太阳/孤独的人们/在淡灰色的天空下祈祷彷徨……”中世纪是科学的黑暗时代,遭到所谓“宗教裁判所”迫害的科学家譬如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等比比皆是。借助于系列学校教材的传播,布鲁诺等科学家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家喻户晓,也让我们对中世纪这个“无知而迷信”的黑暗时代不胜唏嘘。

不过,作为黎明前的黑暗,伴随着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中世纪最终融入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中。关于中世纪,我们除了借助于历史故事来了解外,也可以通过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来窥斑知豹。国际知名画家洛齐最新出版的《中世纪笔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2月)将中国象形文字和中世纪西方手稿意象编织在一起,将东西方结合在一起,中世纪抄本风格的图像在此汇集,建筑、街道,天使、骑士、女巫,动物、花草,无不透露着人性的光辉和质朴自然的想象力。这是一部看似“无用”的书,彻底地践行了艺术的无目的性。它不能教授你具体的中世纪知识,也没有讲述所谓的中世纪历史,它只在乎你打开画面时是否喜欢那些精细又刚健的笔触,那些小幽默和小欢喜。

本书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中世纪城市与建筑,街道房子的细节局部、片段与一角;二是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两个时代之间,中世纪“黑暗时期”发生的世间故事,如教会与教徒、迁途、女巫、音乐等象征性社会生活场景;三是一些拜占庭与天主教图像及世间的传奇,通过风格化的黑白线条发展出来的超现实画面,充满想象,单纯肃穆且具人性。这些作品画在特有的麻纸上,用细小的毛笔勾勒完成,效果既有中世纪木刻插图的风貌,也有毛笔勾勒的韧劲韵律。大部分作品的边缘书写了汉字,或摘佛经,或记时日,或只是编排臆造的字符。这是文字与图像的并置,表达不同历史符号的碰撞带来的异质感。文字与图像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文字不是图像的注释,也不是描述,汉字被改造和假设,不可阅读。

读史明志,读画明世。在这本书里,“中世纪”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亲切,陌生的是那些关于宅邸、骑士与巫女的故事,熟悉的是作者用一种中国的形式展示出的游园视角。这种散点式的观看和表现手法是我们熟悉的味道;不同文字的书法也像中国画的落款一样,成为画面构成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作品连贯着一种涌动的灵感,像一部黑白影片,没有对白却充溢着无言之词,没有叙事却披露着中古的悲喜,徜徉其中,扑面而来的是好的艺术品的勃勃生机。作者从不同于他人的独特艺术视角,以匠心独运的构图和耐人寻味的精妙细节,传达着中西文字和图像的偶遇、共存与对话,也演绎着可说与不可说之间的古往今来。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