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我的政协文史情结

2024-03-29 10:49:50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王学超

1

记得2009年,我写了一篇《古驿平安的变迁》,送给了时任《河湟》杂志社总编铁进元先生,请他斧正。过了几日,遇到铁进元先生,他说:“学超,你写的《古驿平安的变迁》一稿,我看了,非常好!具有史料价值,已推荐给县政协办公室。”

之后的日子里,我一边认真学习,一边按照“亲历、亲见、亲闻”的原则,撰写了《平安县境内的174处建设过程》《西沟峡保密库区始末》《修建于平安镇西村的海东面粉厂始末》《西海度假村略记》《追忆风神庙》等文史文章,在铁进元、沈贤等老前辈们润色、斧正后编入了《平安文史资料》第七辑。

在撰写以上文章时,我牢记“三亲”原则。因我生在平安,长在平安,古驿平安的一切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血脉深处,《古驿平安的变迁》写起来可以说不太费力。在写《平安县境内的174处建设过程》《修建于平安镇西村的海东面粉厂始末》等文章时,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走访了在174处、海东面粉厂工作过的老领导、老职工,也得到了174处、海东面粉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通过查阅资料和当事人的回忆进行整理撰写。在撰写《西沟峡保密库区始末》一文时,我和铁进元、沈贤先后多次深入小峡街道红土庄村走访,在该村原村干部王有德、文启选等人的回忆口述下,整理撰写完成了此文。

这其中,有酸甜苦辣,也有颇多收获。辛勤的付出,终于得到多方的肯定和认可。2009年,我被平安县政协正式聘请为文史资料撰稿员。

2

转眼到了2014年5月,我被平安县政协第八届委员会聘为文史资料特约撰稿人。县政协领导们的信任和肯定,给了我撰写文史资料的无穷动力。记得在撰写《喇嘛朱成礼对夏宗寺贡献》一文时,时任政协平安县委员会主席祁万有将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亲自向我介绍情况,并就如何采访、搜集资料、撰写做了深度沟通和交流。

2014年6月,我被平安县政协聘为《海东工业史》(平安卷)特约撰稿人。面对《海东工业史》(平安卷)时间紧、任务重、撰稿人员少(仅我一人)的情况,加之国有企业改制后人员流动大,企业资料遗失等种种困难,我一度产生了放弃的想法。但在县政协主席祁万有,副主席朱翠英、马建萍,办公室主任王发奎,副主任丁春山,学习和文史委员会主任逯少章等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再一次接受了编写《海东工业史》(平安卷)的编写任务。

在撰写《平安铝业有限责任公司》时,得到了原企业董事长马应录的大力支持。那段日子的节假日,我几乎没休息过一天,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工作之余,我都在寻找资料的路上或者在整理资料。我无数次前往平安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楼(旧址)档案室查找资料。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档案资料保管不当,大量资料遗失,给搜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但在搜集过程中也有些小惊喜,有苦有乐。有一次,我在马应录从前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张发黄的传真纸,掸去尘土,发现竟是马应录在科威特的发言稿,虽字迹已模糊不清,但我依然欣喜若狂,准备走出大楼仔细辨认,门卫没认出我,把他吓了一跳,以为大白天见了鬼。他说我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磨坊的“磨主”,从头到脚一身白,连头发、眉毛都成了白色。企业转型后,十几年无人办公、居住,办公楼早已成为鸽子的伊甸园,楼道里面是厚厚的鸽子粪。办公室、财务室、宿舍里挂满了蜘蛛网,大白天老鼠四处乱窜。我在里面寻找资料有好几个小时,就成了“磨主”。所以说,撰写文史资料要真正做到“三亲”原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历时一年多,我终于完成了《海东工业史》(平安卷)的撰写任务,向市政协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受到了时任《海东工业史》执行主编庞建伟主任的高度赞扬。

3

2018年,政协海东市平安区委员会二届换届选举一结束,时任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明找我谈话说:“学超,新一届政协计划编纂《海东市平安区政协志》,组织上打算将您借调到政协,具体负责编撰工作,用三年左右完成《海东市平安区政协志》的编撰任务。”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便投入到紧张、愉快的工作之中。区政协专门腾出了一间办公室,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配备了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等。为了协助我的工作,还为我配备了助理——一名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王海燕,负责文字打印、搜集资料等编务工作。

编纂《海东市平安区政协志》时间跨度长达37年,要记述好37年来海东市平安县(区)政协组织沿革发展及其工作情况,篇目设置极为重要。我参照《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政协志》《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政协志》及其他州县的政协志等,结合平安区的实际,精心谋划,安排设计了《海东市平安区政协志》的篇目设置方案。根据新时代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在篇目安排上借鉴了外地政协修志的一些做法,内容上注重体现海东市平安区政协特色。共设六篇二十三章节。后经编纂委员会反复酝酿,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三易其稿。

资料是编修志书的基础。《海东市平安区政协志》篇目确定后,在进入撰写之前,我和王海燕重点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我俩先后多次到省政协、市委组织部、区档案馆、统战部、政协资料室查阅档案、文献资料、会议记录等,复印、摘抄、整理有关资料。期间,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的情况下,我和王海燕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先后从浩繁的卷帙里提取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信息,获取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累计查阅档案1000余卷。

我们先后走访了历届政协主席、副主席、常委、委员、工作人员100余人(次),收集稿件、征求意见、斧正谬误,通过以上工作,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鉴别和充分考证,做到了“纵不断线,横不缺项”,准确、完整地记述海东市平安区政协37年来的历史。

我在工作中,既是执行主编,走访时又是摄影师和记录员;查阅资料时,既是查阅员又是摘抄员;回到办公室整理资料时,既是资料整理员又是撰稿员;文稿形成后,既是编辑又是校对;初稿送审时,既是通讯员又是驾驶员,角色转换之快让人难以适从。工作中常常加班加点,全力以赴。

《海东市平安区政协志》于2021年6月审阅定稿,共计68万字。全志由我统纂定稿。出版发行后,我感到无比高兴和光荣,历时三年多,终于完成了政协平安区委员会交给我的这一光荣、神圣的工作。

2021年,我被政协平安区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先进工作者,当我胸戴大红花,从领导手中结果沉甸甸的奖状时,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4

为记录全区人民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性成就,政协海东市平安区三届委员会党组锚定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转变思路,延展领域,开拓路径,以“大文史”理念,敏锐抓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和人民政协文史工作“背景板”显著深刻变化的重大历史交汇期。2022年决定编撰《一个都不能少——海东市平安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平安区政协集中一切力量和资源强力推进该项编纂工作,专门成立了40余人的编撰团队,我有幸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我与编纂人员深入乡、镇(街道)、村、社,面对面与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座谈了解,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撰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克服了资料、标准、统稿等各环节的难题,从各乡镇(街道)、各行各业征文,从乡村致富带头人、扶贫产业龙头企业、致富能人和新闻报刊中搜集、汇总、整理了五年来全区精准扶贫过程中“冒热气”的先进人物和“带泥土”的典型事迹等,几易其稿,力求真实、全面、详实地讲好平安新故事、发出平安好声音、唱响平安主旋律,生动展现精准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平安之最”“平安之声”。

2023年9月13日,我被政协海东市委员会增补为第三届委员;10月26日,政协海东市第三届委员会第26次党组会议和第28次主席会议研究决定,聘任我为政协第三届委员会科教文卫和学习文史委员会兼职副主任、文史专员。面对市、区两级政协党组的厚爱和任用,我再一次流下了激动、幸福的泪水。我是一名孤儿,是党和人民把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培养成了一名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公务员,这与党和人民43年来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发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心态,继续为海东市政协文史工作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来报答党和人民对我的培育之恩,报答政协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关心、关爱之情。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