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从“羊倌”到“领头雁”

他带领村民续写“春天的故事”

2022-03-11 10:17:39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本报记者 胡生敏

“咩咩咩!”一个很大的院落里时不时地传出羊叫声,小羊羔们撒着欢儿来回奔跳,饲草料已填进食槽,羊儿们争先恐后地赶过来抢食。这热闹的场景来自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藏族乡拉龙哇村集体开办的养殖场。

拉龙哇村地处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多地少,产业单一且效益不高,加之基础设施滞后,群众自我发展后劲不足。拉龙哇村党支部书记着么杰说,为群众寻找增收路子时,都是依据地理特点选择群众易上手的项目先行先试。

拉龙哇村发展藏系羊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村周围郁郁葱葱的鲜草都是羊羔喜爱的草料。着么杰说,养殖场是2021年6月建成的,当时购进藏系羊250只,在村里建起了250平方米的基础羊舍,并建起了储存饲料库房及一间供养殖场管理员住宿的民房。同时聘用了有养殖经验的甘南藏区牧民进行养殖管理,现存栏羊350多只,实现了饲养防疫一条龙,成活率达100%。

“现在我们不用‘单打独斗’了!”着么杰说,过去拉龙哇村只有几户养殖户靠小规模家庭养殖,一年下来只能维持家庭基本开支,难有存款,更别说扩大养殖规模。如今,搭上村集体经济养殖场的“顺风车”后,村委办公经费有了保障,村道路建设、养殖场管理员每年5万元的工资都出在羊身上,村民还能拿分红。

“拉龙哇村地处山区,干旱多山,种植业的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而不能长足发展,而全村也没有村办企业,村集体经济一直为零。”着么杰说,在这种现状下,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摆脱“空壳村”的帽子,是摆在面前的最大问题。经过讨论,村里一致认为,在村集体经济没有任何产业和实业的情况下,只能靠山吃山,发挥山区的优势来发展村集体经济。于是,2021年,拉龙哇村毅然利用50万元村集体扶持资金,购买了一批藏系羊。羊买回来后,着么杰几乎就搬到看护房,当起了“羊司令”,几个月的时间,已经繁殖了90只小羊。

“现在每只羊的价格2500元,今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能有10万元,村集体收入和村民个人的收入都会攀升。现在看,这条路走通了。”着么杰说,销路也不用发愁,遇到节假日都是上门订购,村里的羊成为了十里八乡的“抢手货”。

看着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小羊崽,管理员万德杰夫妻俩颇有成就感。“可别小看养羊,这是个技术活儿,所以我们一个冬天一直住在羊圈的管理房。除了打扫、喂羊,天气热时中午还要给羊圈洒水降温。”万德杰一边给羊喂草料一边说,为了方便管理和喂养,他们把小羊、大羊都隔开分别照看。

而相较于在发展产业上取得的成功,这里独特的乡村管理方式更值得称道:所有村务全部公开,村委所有决策受群众层层监督,村务民主管理制度化。20多年里,村中无干群矛盾发生,无刑事犯罪及群众上访事件发生,因干群齐心,加之民主机制健全,村民自治已习惯成自然。

“我从1999年起担任拉龙哇村的党支部书记,今年已经是第23个年头了。”着么杰说。

能连续任村党支部书记23年,这在农村已不多见,足见百姓对他的信任。23年来,着么杰脚踏实地,靠着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的信念,带领全体党员、群众埋头苦干,正是因为这位“家长”的带领,让一个原本贫穷落后的薄弱村,一天天走上强村路。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针对藏区群众改变生活观念难、垃圾处理难、卫生维持难、草场垃圾清洁难等问题,着么杰积极探索“党建+环境整治”模式,以“固定党日”为契机,广泛宣传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党组织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着么杰要求他人做到的,他自己率先做好,从不图个人得失,清正廉洁、秉公办事,是拉龙哇村村民公认的好带头人。”文都乡政府党委副书记杨杰说,虽然离开了部队,但着么杰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用实际行动带头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的本色,在推进拉龙哇村乃至文都乡的民族团结、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维护稳定、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着么杰任职期间,荣获了循化县优秀共产党员、文都乡农村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用自身一点一滴的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了百姓的一致认可。

带领村民念“羊”经、发“羊”财,通过产业项目实施,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着么杰并没有停下脚步。

看未来,谋发展,养殖不仅要搞起来,还要打造规模化的养殖基地,既实现规模化经营,又实现标准化管理,使羊养殖产业真正成为一项富民产业。

眼下,着么杰正与文都乡政府干部沟通着如何扩大养殖。“希望再扩充数量,扩大养殖后,村集体经济增收就不成问题了。”着么杰美美地说,靠山就要吃山,只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一方山水就能养活一方人。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壮劳力普遍外出打工,很多农户家中只剩下妇女、老人等辅助劳力,但他们同样具有养殖经验和饲养能力。对于这部分人,着么杰也有想过采取分散养殖的办法,带动他们利用房前屋后的有限空间养殖致富。

拉龙哇村有农户104户,总人口437人,耕地面积1350多亩。为了农民增收,着么杰今年计划用养殖场的收益买拖拉机、翻耕机等,将孟达山的1000多亩山地以及部分撂荒山地由村里统一规划种起来,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村民稳定增收。

“之前,都是雇用外面的农机技术人员到村上耕种,费用高,若是村上自己耕种,这样一年四五万元的这部分工资就能够节省出来,收成后的麦草可以喂羊,羊粪又可以作为肥料,养羊基地和种植的效益得到了最大化。”着么杰说。

高寒山地上奏响致富协奏曲。在乡村振兴路上,着么杰以“闯”的劲头、“干”的作风,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让昔日破败的穷山村发生了美丽蝶变,村民对未来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

“今后,我们还要在环境卫生、村民生活条件改善和产业发展上持续用力,让村民们有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着么杰对今后的发展信心满满,拉龙哇村也将站在更高起点上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