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海东高质量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2021-11-24 11:18:04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本报记者 巴迎桂

民族工作,关乎大局。今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海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的大事来抓,高标准、多层次、全领域纵深推进创建工作,于2019年12月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并打造了一批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省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为全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树立了“海东样板”,并全面开启了打造青藏高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高地的创建工作。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建设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海东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打造青藏高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高地”工作的生动实践,对于推动新时代海东民族工作、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足于“打造青藏高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高地”的工作目标,海东市不断拓展活动载体,增强创建实效。今年9月,海东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主题活动日暨海东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海东市平安区举行,仪式上为获得第一批海东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卯寨、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等10个教育基地进行了授牌。这10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命名,进一步充实了海东市民族团结进步实体化宣传载体,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场地。

“民族团结心向党,感恩奋进奔小康”,全市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镇山庄村村口的这副对联,道出了全村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心声。

山庄村是易地扶贫搬迁村,居住着汉、藏、土等多个民族,一半以上是易地搬迁户。前几年,从山上刚搬到山下的村民毛成祥没有就业渠道,犯愁之际,在当地开农家乐的藏族、土族群众手把手教他烹饪技术,还把家里的农用车、收割机借给他用。这些年,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群众守望相助,共同致富。如今的毛成祥已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致富带头人,日子过得很红火。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市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近年来,山庄村着力打造“美丽山庄”“和谐山庄”“团结山庄”,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为此,山庄村建成综治中心,设立综合协调室、矛盾调处室、治安防控室,办公室设在村级活动中心,设备齐全、人员配备到位,实行每周一、三、五坐班制,节假日轮流值班。同时,山庄村党支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大力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宣传教育,利用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传播正能量,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

“我们村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经常组织开展‘五星级文明农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现如今,我们村呈现出村风文明、家庭和睦、共同团结致富奔小康的良好风气。”山庄村村民毛吉录说。

深秋时节,走进位于乐都区高庙镇新庄村的卯寨教育基地,景区里近可看亭台楼阁,远可观青山苍翠,这里不仅是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也是海东市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近年来,基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85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49万元。

目前,海东共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0个。为充分发挥各教育基地的作用,海东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丰富载体、创新机制,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指导各教育基地做好民族理论和政策宣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全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和内生动力不断彰显,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更加巩固。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