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古韵二塘 乡风氤氲入画来

2024-03-12 10:00:06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塘墩遗址

田间小道

银装素裹

机械收割

青稞酒储藏室

□沈艳萍

这里是海东市高海拔之乡,平均海拔3100米;这里夏季清凉,生态风景如画,是避暑的好地方;这里政通人和,乡邻淳朴,携手与共,感受诗情画意。这里便是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二塘乡。

高处俯瞰,青稞、油菜黄绿相间,村道屋舍错落有致,远处山路蜿蜒,构成了一幅秀美的乡野图景……主峰高4295.4米的马阴山因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得名“雪岭”,登临山顶可观化隆群山。马阴山连接着历史和未来,既流传着仙女金马駃镇守护佑平安的美丽传说,又可追寻隋炀帝杨广西巡骑行围猎的场景。遥望马阴山,夏日白云遮掩,山脚下繁花绿野,冬日戴起雪帽,村舍俨然。

“塘”的来历

二塘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而它的内涵要从“塘”说起。

“塘报”作为古代官府军事文书种类始于明朝,后经不断地发展演变和完善,发挥着军事情报的传递功用。直至清朝末期,仍有史料记载其运用于传递军事情报之中,民国时期才逐渐消亡。“塘报”文书主要用于基层军事组织之间相互传递情报、协商处理军事等,其体式与功用也因朝代的变迁而略有差异。

根据《化隆县志》记载,“塘”作为传递信息情报的驿站,在当时发挥了军事情报传递的功用,二塘乡因区域内有二塘村而得名,而二塘村则因地处古代巴燕戎格前往通道上的第二个塘墩处而得名,这一处塘墩遗址如今在二塘村域内保留完整且良好。

在化隆县17个乡镇中,二塘乡的名称具有字面含义,是少有的不是由音译化而得名的乡镇之一。

万亩青稞成为“金名片”

每年的十月,二塘的万亩青稞将大地镀成金色,沿路的田地里青稞穗在微风吹拂下如波涛翻滚,泛着金光。高处俯望,远处群山连绵,近处麦浪起伏,沃野千里,伴随着一台台收割机的轰鸣声,金黄色的青稞一粒粒滚落进车厢里,群众喜笑颜开,勾勒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近年来,二塘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自然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打造“万亩绿色青稞基地”,因地制宜将青稞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良种增产作用,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推广青稞种植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优势,以示范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打造连片种植基地。同时,不断提升青稞单产和品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抓实抓细粮食安全各项工作,持续壮大青稞产业发展,积极争取青稞产业发展项目,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强化产前、产中技术指导服务,努力提高青稞种植水平,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23年,二塘乡青稞播种面积达1666.67公顷,产量达500万公斤左右,“万亩绿色青稞基地”金名片越来越响亮。

农文旅融合发展

钟灵毓秀休闲地,油菜花开遍地黄。每到七月,二塘景色如画。二塘乡依托生态、历史文化基础优势,紧扣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道路,释放了农村活力、发展了现代农业、促进了农民增收,为推进乡村振兴作了积极探索。

依托农文旅融合“大产业”,从激发土地资源活力、整合优势资源、培养乡土人才三方面着手,尊重群众意愿,始终坚持推行绿色规划、绿色建设,将旅游和特色农产品种植融为一体,依托工哇滩、大塘村地理优势,大面积种植油菜籽,七月花开大地金黄,流光溢彩,游客们纷纷前来观赏拍照。

连续举办四届“乡村音乐艺术暨青稞文化节”吸引游客,展出了极具乡土特色的农副产品,如:青稞酒、土鸡蛋、胡麻、酸奶、炒面、酥油等。还展示出散发着浓郁乡土味道,承载着无数人记忆的榔头、耙、簸箕、马鞍、铧等旧生产生活工具,不仅推动了经济消费,也促进了文化繁荣。同时,注重挖掘农耕文化元素,既唤醒了记忆又留住了乡愁,把文化注入了农业,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生态农业引领产业、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不断完善了“农文旅”产业链,丰富了“农文旅”业态。

红色堡垒带动酿酒产业

二塘乡工哇滩村党支部于1950年4月成立,是化隆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党支部建立后积极发展党员,第一批党员就有17名,蒲生仓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县委、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带领支部党员群众积极开展了剿匪、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工作。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带领村民走改革开放、脱贫致富的道路,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9年,工二村结合村内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村内优势,利用酿酒技术,申报开办酒厂,申请注册了“报泉春”商标。如今走进二塘乡工二村“古醇台青稞酒厂”,空气中飘着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将酿酒主要原料进行浸泡、蒸煮、洒水、翻搅。2022年,工二村申报为2022年度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推动村级产业发展,新建440平米生产加工车间,并配备专业生产、灌装设备。同时拓宽酒厂销路,主要销往县内各乡镇、周边村庄等地,群众也对自家门口生产的酒赞不绝口。酒厂建成以来共酿造青稞酒19吨,酒厂共收益21.2万元,所有村集体收益全部用于村内村务开支、村级运转、公益性支出等,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经济的发展。二塘乡党委、政府强化产业培育,推动集体经济收入多元增收,为各村稳步踏入乡村振兴致富路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2023年,全乡17个村村集体经济共计产生收益320万元。

实现乡村振兴,乡土人才至关重要。二塘乡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加大乡土人才挖掘力度、深化乡土人才培养力度、拓宽乡土人才管用维度,重点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养殖能手,进一步激发乡土人才创造活力,不断培育壮大“土将军”,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以打造工二村乡村振兴示范点为契机,用项目带产业、产业助就业,为本地闲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入,鼓励青稞种植、青稞酒酿造加工、二三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进一步补强技能、提升本领,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凭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二塘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乡村振兴欣欣向荣。如今的二塘青山绿树倚村庄,河畔斜阳映静美,草地坡头牛羊自在,房前屋后卫生整洁,村道宽阔平整,百姓安居和乐,生态美丽富饶……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