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昂思多:高原水镇展新颜

2024-05-21 09:19:19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端阳会场

民族团结

□韩有录

昂思多镇位于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中部,其东北部是高大的拉脊山余脉马阴山,翻越此山与平安区、乐都区接壤,南部与群科镇为邻,西部与扎巴镇连接,东部与二塘乡比邻而居。

尕吾山是化隆县中部地区重要的一座山脉,大部分在昂思多镇境内,此山水资源丰富,水质卓越,著名的昂思多矿泉水公司就在尕吾山的怀抱中。正在修建的西成铁路化隆站与镇政府相距不足两公里。镇政府东部是竣工不久的小游园,镇政府所在地沙吾昂村有七眼泉水,有历史悠久的尖扎玛尼寺。距镇政府向南五公里处便是玉麦街村,是青海省安置示范村。

昂思多镇北部是德加峡,内有一帘瀑布——跳水;东南部的尕吾峡也有一瀑布,其水源于昂思多镇公布昂村的东部山顶,泉水从一眼深不可测的泉中涌出,沿着尕吾山流至一处悬崖绝壁,形成颇具特色的瀑布。泉水经过的峡谷,奇峰插天,怪石嶙峋,各种植物竞相生长,泉水穿越其间。这样的泉水在昂思多镇分布广泛,而且水量大、水质好,因此昂思多被称为“高原水镇”。

遗址丰富传说多

昂思多在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前,为藏族昂思多族部落居住地。1984年,昂思多公社复改为昂思多乡。2001年,撤销昂思多乡设立昂思多镇。

北高南低是昂思多的基础地貌。北部马阴山海拔高达4200多米,而南部山区海拔则只有2000多米,南北极大的高度差,造就了不同的降水区域,北部降水丰沛,南部相对较少。此外,物产也不同,北部地区草场广大、牛羊多,出产优质牛羊肉;南部为干旱山区,土地贫瘠。

在历史上,昂思多曾经是青海省境内南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中心,是西北各民族文化、商贸交易场所,形成颇具特色的多元文化。

在昂思多镇中部地区的白土庄村有一处唐代遗址——塌城,面积大约有0.67公顷。据老人们讲述,他们小时候,塌城的城门还在。不过,现在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里城与外城、两城墙之间的跑马道。从这里向东可以通向巴燕镇,向西通往拉路哇——扎浪滩——狼路垭口,与拉曲滩村、扎巴镇连接,越过青沙山与平安区、西宁市相连。向北可尽情观赏祁连山东段余脉风景,向南与群科镇相交,从那里还能通往更远的青海南部地区。

在镇南关沙村有麻卡拉遗址。一位村民告诉笔者,以前他们在打庄廓时,出土了一些陶罐,里面有婴儿遗骸,这是罕见的葬礼仪式,为化隆地区所仅见。昂思多清真寺、尖扎玛尼寺等也是远近闻名,而尖扎玛尼寺是最知名的,该寺由宗喀巴之师端智仁庆于明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

1949年9月,王震将军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化隆县,当时的昂思多镇镇长、进步人士马步英到四塘滩迎接解放军入驻昂思多,马步英把解放军战士安顿到自己家,住不下的由村民领到家里住。解放军入驻,人民政权的建立,打击了当时嚣张的土匪,维护了昂思多镇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从此昂思多历史焕然一新。

昂思多镇不仅有丰富多样的历史遗址,而且还有闻名于世的矿泉水,据说该矿泉水可与法国依云矿泉水媲美。

如今,昂思多矿泉水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成为国内各航空公司首选矿泉水。

昂思多被称为“高原水镇”并非浪得虚名。在昂思多境内较大的泉水有:发源于公布昂村东部山顶的尕吾峡泉水,镇北部尼丹山泉水、德加峡泉水,还有马阴山麓的尔尕昂泉水,梅家泉水如今是群科新区的饮用水水源。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三处药水泉,一处在德加峡口,一处在梅家村,一处在尕吾峡口。

令人称奇的是,在昂思多镇政府所在地沙吾昂村有七眼泉眼,围绕着七眼泉水,民间流传着非常优美的故事。其中著名的传说之一是药水泉的传说。

据传,某藏族头人育有一子三女,子孝女顺。头人一家行德积善的事迹感动了上苍,得知头人的三个女儿有服务于百姓的美好心愿后,便将三个女儿幻化为能治不同病症的泉水,又感到百姓治病需要在三泉之间奔跑,甚为不便。于是,将三泉之水合为一体。

有一天百姓得清泉一泓,中有百药与人体所需之矿物质,百姓饮此泉水,病魔遂逐。自此,命泉名为“药水”。端阳之节,八方游客,蜂拥而至,洗浴漱口,健身强体。

端阳时节民欢乐

正因为有药水泉优美的传说,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昂思多端阳节重要的活动日。

根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日子,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把这个节日与纪念屈原结合起来,形成今天汉字文化圈端阳节的含义。

昂思多端阳节的来历,与其他地区颇有不同。根据笔者调查,该节日的形成与藏区安多地区特殊风俗有关。

昂思多端阳节到来时,正是花草漫山遍野开放的时候,大地吐露清香。这天早晨,大家带上食物,上山入林,采花摘叶,用摘来的花和树叶装饰门窗。一些有药水温泉的地方,人们更是流连忘返,用药水来洗拭眼睛、额头及关节,期望得到健康。

当内地的各民族群众吃粽子,在门楣上遍插艾草,举办龙舟赛纪念屈原时,安多地区的藏族群众则吃地皮菜包子,吃自己家里做的凉面等美食,他们还组织射箭比赛等体育赛事。随着其他民族参与这一活动,人们举办花儿演唱会、拉伊对唱会、骑走马等活动,丰富了节日内涵。

为了给庆祝节日的各族群众一个优美的环境,近年来昂思多镇政府启动名为“小游园”的文化广场建设,目前已经开始投入利用。小游园紧紧围绕民族团结的理念而设计,体现了昂思多各民族水乳交融的和谐场面。如今,小游园已经成为昂思多各民族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充分体现了昂思多党委、政府服务人民的执政理念。

昂思多端阳节不同的风俗习惯凝结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吃粽子也好,饮山泉也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端午节已成为一个全民健身、祈求健康、避瘟驱毒的民俗佳节。

盛衰变迁话发展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昂思多有一条冬天不结冰的小河,人们便在小河边修建了很多磨坊与油坊。

笔者记得当时的水磨坊有这几座:第一座磨坊名叫三塘磨坊,根据这个名称可以追溯其最初的主人应该是三塘人(三塘村位于今天二塘乡)。这座水磨结构独特,驱动水磨转动的轮子与地面呈垂直状,这种结构的水磨称之为立轮磨。常见的水磨轮子与地面平行,这一结构的水磨特点是小水可以驱动轮子,轮子带动磨扇转动。

第二座水磨叫桥尔磨,位于今天昂思多中心小学南门入口处。水从高处水坝流下来撞击磨坊下面的木制水轮,水花四溅,溪水流出磨坊,流过小小的木桥。我们越过木桥,向右一转,进入了学校南门。而这座水磨也曾不断转手。多年前笔者在西宁一家医院遇到一位长者,与他交谈得知他在解放前经营这个磨坊,后来转让给姓苏的人家,解放后归沙吾昂村集体所有。

桥尔磨下游有一座水磨兼营油坊,属于昂思多镇阴坡村所有,这座水磨在90年代初期停止运营。

昂思多镇梅家村的磨坊拆除为时不久,是昂思多最后消失的磨坊。

最有趣的是梅家村曾经有一座油坊,在那样的油坊榨油极费力气。该油坊有一根巨大的木梁,叫油梁,横放在屋顶。把碾碎的油渣包放在马莲叶子里面,其形状犹如一扇圆圆的磨扇,然后放置于一根很粗的面积跟圆形油渣大小一样的木柱下,接着几个年轻人用力向上顶起油梁的一端,木梁另一端下垂压在木柱上,木柱压在油渣上,油从油渣流出来,流到油槽,流进油桶。如此反复几次,耗费极大力气。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些水磨、油坊已被淘汰,如今再也看不到它们的身影,仿佛未曾存在过。现代化的电力加工业已经取代落后的产业,但彻底消除水磨,无不令人遗憾。

人们不再留恋落伍的磨坊,也不留恋现代面粉加工业,毕竟这一行业就业有限,于是兴起的拉面产业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一产业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如今的昂思多镇村村通了水泥路,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几乎每个村都有文化广场,有了休闲之地。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观,教师水平全面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这几年昂思多镇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不断有学生考入全国重点大学。这是昂思多最大的希望所在,重视教育也是各族人民的幸事。

和美乡村入画来

在新形势下,昂思多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数次召开座谈会,讨论这一议题。每次召开会议,镇领导班子、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等参加会议。各村驻村工作队汇报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大家推心置腹、畅所欲言,立足当下谋产业,着眼未来求发展。因此,镇党委、政府全力谋划昂思多乡村振兴这一伟大事业。

通过多次会议讨论研究,昂思多镇逐步形成乡村振兴战略的明晰思路,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持续发展,凝聚力量。

有了发展思路,就得立即实施会议上形成的决策。昂思多镇把建设重点放在镇政府所在地沙吾昂村,委派李建斌为沙吾昂村“第一书记”。

李建斌就任沙吾昂村“第一书记”后,立即开展工作,走访村民,了解该村情况。根据沙吾昂村水资源丰富的特征,挖掘整理了七眼泉,并与该村村民韩国忠、韩有录一起采访记录有关七眼泉的故事传说,整理成《神秘昂思多——七眼泉的传说》一书,助力“高原水镇”昂思多镇旅游业的发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一年多艰苦工作,沙吾昂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集散中心于2023年3月9日竣工开业,大约有300多户商户入驻。每周的星期四,各乡镇村民或商人来到集散中心,推销他们的产品,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就业,提高了农民收入,是昂思多镇沙吾昂村振兴乡村的良好开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沙吾昂村有独特的旅游资源,结合西成铁路化隆站建设,李建斌与村“两委”,还有村民一起制订了《沙吾昂村庄发展规划》,建设沙吾昂村史展览馆,规划产业,使群众看到发展的方向与希望。

作为第一书记,李建斌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致富奔小康,关键要靠“产业兴”,有了产业基础,村民就有了保障,脱贫户也更有希望。李建斌从村民最期盼的事情入手,针对沙吾昂村外出务工人员多、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多等实际困难,与村“两委”班子反复研究沙吾昂产业发展的思路,最终确定稳住拉面产业的基础地位,将大力发展壮大农贸交易和乡村文化旅游作为两大支柱产业,以此带动回族餐饮产业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完整产业链,形成“稳定就业,支持产业升级,带动村民致富”的发展思路。

通过两年的努力,村民富了、村子美了,很多人也逐渐回乡创业,拉面餐馆、集散中心、电商中心聚集起乡村振兴的源源动力。

为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沙吾昂村把七眼泉中的一眼泉命名为“振兴泉”。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