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李富德:创业路上酒飘香

2022-01-25 10:20:30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张璐 通讯员 岩子 摄影报道

深冬腊月年味近。近日,记者途经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政府所在地,在街面左侧的二层商铺门面上多了一块“民和县谷泽坊酒业”的牌子,飘过鼻前的寒风里掺杂着淡淡的酒香,酒坊的门店里时不时会看到买酒的顾客进进出出。

据当地的一位村民介绍,这是本地一名退役军人开办的一家酿酒作坊。这位退役军人叫李富德,是土生土长的隆治乡桥头村人。

带着好奇心,记者走进酒坊一探究竟,恰巧赶上了酒坊蒸馏出酒的场景。记者看到,在溜酒口,一股清香的粮食酒向清泉一样流入酒桶,一名工人师傅用专用器皿从溜酒口盛一点酒水测试酒精度。而在另外一个“车间”里,工人师傅正在解封酒缸进行装瓶,不同度数的成品酒缸整齐摆放。现场指导的李富德从解封的酒缸里舀起一瓢酒水,伴随着泛起的酒花,醇厚的酒香扑鼻而来。

李富德出生在隆治乡桥头村,是一名“70后”。1993年退役后被分配到民和县粮食局古鄯粮站。后来因企业改制,李富德下了岗。工作没了,所谓的“饭碗”丢了,往后的生活咋办?回家种地?进市场创业?迫于生活压力下的李富德满脑子找“出路”。

最终,李富德放弃了回家种地的念头,踏上了艰辛的创业路。

“都是一样的人,别人能成功,凭啥我就不行?”创业伊始,李富德心里没有十足的底气,但他还是暗暗地给自己打气鼓劲。

当然,创业的路上没有坦途。李富德一边摸索,一边尝试,跌倒了爬起重来。从粮站下岗后的他,曾在民和县当地做过五六年的“粮贩子”,也在地高天寒的青藏高原五道梁当过三年的小餐馆老板,后来还跑过“民和——官亭”的客运班线,再后来还做过小型水利工程的“小老板”……

这一路走来,应该说李富德有过创业的辛酸,也有收获的欣喜。李富德告诉记者,2002年在五道梁开餐馆的时候,每年有10余万元的收入,但冬天早晨胡须上结出冰碴子的生活也的确非常难熬。

在2019年的一次互助土族自治县之行后,李富德便产生了“进军”酿酒行业的想法。李富德告诉记者,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他想在生他养他的那片隆治故土上发展酿酒业。

对于“转战”酿酒行业,李富德起初的打算是家庭小作坊式经营,纯粮食酿造,年产酒量在20吨左右。

酿酒,李富德是个外行,但他懂得“内行”都是从“外行”勤奋学来的。酿酒的主意拿定,李富德首先要解决酿酒工艺技术问题。

2020年年初,李富德一边派亲戚三永龙到湖南、青海互助等多家酒厂考察学习,一边亲自考察购置酿酒工艺设备。

几年前,李富德在隆治乡政府驻地的街面上建有上下三层的楼房(包括一层地下室),21间房屋、600多平方米的面积,是他酿酒的现成工坊。

2020年年底,三永龙“学艺”回来后,李富德投资100多万元购置酿酒设备,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相关手续,注册了“谷泽坊”商标,开始安装调试设备试生产。

据三永龙介绍,他们的小作坊酿酒原料为青稞、高粱、玉米、大米、豌豆等五种谷物,因为五种谷物淀粉糊化的难易程度不同,所以对蒸粮环节采取不同的蒸煮方式,确保不同谷物的淀粉膨胀破裂糊化。三永龙说,蒸粮还要注意火候,不能把粮食蒸得过烂,不然淀粉流失过大,会影响后期的出酒率和口感。

记者了解到,李富德酿酒作坊从2021年3月份开始启动酿酒,截至目前已酿制封存了9吨的纯粮食酒。记者在李富德的酒窖看到,10多个大小不等的酒缸整齐存放,缸壁的标签上写着缸内封存白酒的度数。

李富德指着这些酒缸告诉记者,刚蒸出的新酒常含有硫醇、醛类、乙醛等刺激性强的易挥发性物质,不能直接上市,至少要封存7个月以上,白酒储存期间,这些物质就自然挥发掉了。

2022年1月2日,经过半年多封存的酒缸可以解封了,而李富德的“民和县谷泽坊酒业”也正式挂牌营业了,喜庆的鞭炮、醇厚的酒香,喜迎着款款而来的虎年春节。

据李富德介绍,自2021年12月上旬试营业以来,已销售1吨白酒,收入14余万元。

谈及今后的发展,李富德告诉记者,他现在主要是把酒的品质做好,年产量控制在20吨左右,根据发展形势,逐步做大做强“谷泽坊”酒业,在拓宽自身创业道路的同时,也为振兴乡村出一份力量。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