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西村集体经济“破零”到“样板”之路

2019-01-10 10:11:33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李玉娇 通讯员 韩世花

晨曦微露,冬日的阳光温暖大地,地上的白雪也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耀眼。踏上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西村的一条乡间小道,厚厚的雪地上已留下几个人的足迹,一行人,向同一个方向迈进……

“这是600块钱,是明年的生活补助,您收好。村子里要发钱的人也多,我们已经开始陆续发钱了。”

一走进村民孙玉兰家,一行人马上进入“角色”。西村党支部书记孙建国拿出钱交给孙玉兰,村医祝文甲拿出“家当”准备给她看病。贴心的话语、精心的照顾,让71岁的孙玉兰心里很是温暖。

“谢谢你们了,现在的日子真好啊,村里有医疗室、幼儿园,学校还给娃娃们发营养餐,我们西村家家户户都是小洋楼,出门就是小汽车,还给我们发生活补助金。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好日子也是你们这帮娃娃们奋斗出来的。”孙玉兰说。

好日子源于党的“好政策”,也源于有一个“好班子”,更源于一群齐心协力的“好村民”。

支部引领 盘活集体经济

平安镇西村地处城区黄金地段,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独特,全村697户2380人,耕地125亩。

前些年,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西村逐渐成为“城中村”,大量土地被征用,被征地农民主要依靠土地征收补偿款和打零工维持生计。村党支部认识到,仅靠打零工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以往,西村各项事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村两委想办事却没钱办事,没威信,村集体反哺贫困户有心无力……”村主任殷万豪早早就体会到了没有村集体经济的无奈和无力。这些难题如何破解?如何既富民也富村?成了村两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穷则思变,有资源优势就要善于运用优势。在征得全体村民同意的前提下,2002年,村两委用村集体土地征用的700万元补偿款,在平安区核心地段建成了总面积1万平方米共4层的“西村商城”,并在平安区水井巷落实摊位40个,商铺6间,村集体经济“破零”初显成效。

收取租金壮大村集体经济只是小打小闹。2010年开始,村两委又和村民们谋划起集体经济发展的“大手笔”:整合资金1500多万元,启动西村二期商城工程,引进各类服务行业,建设“农副产品市场工程”“皇朝工程”等,村集体经济由此不断壮大。

短短几年时间,西村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通过出租、整合开发、转让等方式,盘活村集体土地资源,将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了经济优势,建成了融合餐饮业、休闲娱乐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家具城、大型超市、KTV、农副市场等入驻其中,综合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破零”又“加零”。

据孙建国介绍,目前,西村拥有固定资产8千余万元,资金460万元,去年实现纯收入200余万元。除此之外,村里创办家庭旅馆56家,农家乐7家,农户以发展住宿、餐饮、运输以及小型企业等方式,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余元,真正成为了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领跑者”。

建章立制 发挥党建优势

户看户、村看村,开展农村工作,靠的是支部这个核心。西村成为平安区集体经济“空壳村”破茧重生的一个成功典型,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村党支部的“火车头”作用。

为了早日摘掉“空壳村”这顶帽子,这些年,西村党支部通过建章立制、支部带动,培养了一批“自身正、威信高、肯干事、干成事、能带富”的党员和致富带头人,让优秀党员在支部中“唱主角”,让致富能手在班子里“挑大梁”,使党支部带领群众在发展集体经济、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中凝聚力、战斗力更显突出。

可是,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了,这笔资产该如何管理才放心?如何使用才最科学?这些都是关乎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西村做了好的探索——孙建国告诉记者,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后,意识到财务管理等问题,村党支部通过建章立制及时强化了村级管理

,并成立了村级监督委员会,先后制定资金使用管理、资产管理、报账等一系列制度,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集体“三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严格执行“三议一表决”制度,把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村级集体财务管理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加强村级审计,完善民主理财,让“担心帐”变成了“放心帐”,给群众一个明白,也还了干部一个清白。

“村里有大小事需要决策时,村‘两委’会不定期以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或者全体村民大会的形式征求意见,并以张榜公示的形式,向村民公开村务、财务、政务,做到村里的大小事由村民自己做主,把知情权、议事权和决策权都交给村民。”孙建国说。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改善了西村的整体面貌,而且密切了干群关系,树立了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近年来,西村多次荣获“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先进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反哺民生 解锁幸福密码

“家家住新房,出门柏油路,健身就去村广场,活动室里可以下棋打牌……”提起西村的变化,70岁的村民祝成年乐得合不拢嘴,他说,现在的西村虽小但“五脏俱全”,居住环境好,生活便利,街道、广场没有一处垃圾死角,村民也都自觉保持卫生,对比以前的西村,村民们心里都很满足。

村集体经济壮大后,西村先后投资40万元对村级办公活动场所进行装修,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和服务环境,进一步增强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投入40万元完成村内道路硬化,方便群众出行;投资230万元新建了西村小学,解决村内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在西村,村集体资金真正成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层民生工作的物质基础,也真正花在了“刀刃”上。

去年年底,是办理新一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时间。西村两委干部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忙碌起来。从2009年开始,村里所有村民不用自己出钱,村里都会拿出集体资金为所有村民上缴医疗保险费。

村主任孙万豪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西村党支部还积极探索建立关爱扶弱机制。从2009年开始,春节期间为每家每户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2014年开始,给每年考入大学的学生发放1000至2000元的奖励资金,给40周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年500元生活补助金,2018年提升至每人600元。一系列优惠补贴措施的落实,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村民的负担。这种小处着手惠民生的做法,着实让当地的村民心里“暖了一把”。

借助优势资源,发挥党建优势,盘活集体资源,西村的成功探索为平安区其他行政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提供了发展 “样板”。

去年以来,平安区平安镇中村、南村、红岭村等11个村利用40万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专项资金购买商铺和公寓,通过租赁获取集体经济收入。小峡镇上店村、下店村,古城乡沙卡村、北村,巴藏沟乡巴家村、索家村等24个村通过村村联合、抱团取暖的方式,分别合资购买商铺进行租赁,通过收取租金按股分红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截至目前,小峡镇下辖各村联合购买的2间商铺已获得租金收益共计9.5万元,租赁所得以各村出资额及占股比例进行收益分配。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