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中藏医药如何成就高原最大生态价值

2019-01-27 06:23:31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 时报记者 李永兰

从2017年开始如何打出中藏药材特色牌?到2018年中藏医药事业如何做大做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藏医药事业的发展,成立领导小组、出台相关政策、举行展销会、开展交流会,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作为藏医药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如何加快我省中藏药事业,挖掘高原最大生态价值和依托中藏药事业,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今年省两会上,农工党青海省委对此提出了战略思路。

青海中藏药产业 迎来发展春天

今年省两会上,农工党青海省委提出《关于加快发展中藏医药事业 挖掘高原最大的生态价值》的提案。该提案明确指出,包括少数民族医药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藏医药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我省中藏医药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据统计,2017年,全省公立中藏医院共有42所,其中:藏(蒙)医院28所,在乡镇、社区卫生院建成藏医馆158个;民营中藏医院和诊所386个;中藏药材规范化种植和野生抚育面积近320万亩,实现产值4.7亿元,亩均种植效益是农作物的4倍。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48.29亿元,仅占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但投入产出比和资产负债结构远远优于矿产金属等行业。

15家藏药重点生产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藏药总产值的44%,挖掘整理了二十五味沉香丸等一批名贵复方品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藏药新药25个,其中,央宗药业自主研发的“梓醇片”实现了我省国家中药一类新药临床审批的零突破。中藏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完善,总规模10亿元的“青海省东方藏医药产业发展基金”逐渐发挥作用,我省的中藏医药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藏医药浴疗法”、“藏医放血疗法”等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藏医药浴疗法”成为继“中医针灸”后第二个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我国传统医学项目。

2018年数据显示,青海省中藏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33万公顷,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当归、黄芪生产基地。其中,海东市乐都区推广中藏药材种植,并取得了一定效益。

但与此同时,省内藏医药事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尚显薄弱,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强,基础理论研究和科研水平还比较低,中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为此,农工党青海省委认为,要从“一优两高”高度认识中藏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藏医药位居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之首,在传承、文化、科技、资源等方面走在前列,尽管目前体量小,困难多,但基础好、效益高,是绿色发展必不可少的产业。要发扬新青海精神,借鉴贵州、江西等省区“中医药兴省、强省”经验,把中藏医药作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更高层次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制定全产业链的发展规划和统计平台,挖掘我省最大的生态价值优势。

用活藏医药产业发展基金

农工党青海省委认为,应加大财政、金融的支持力度。用活“青海省东方藏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加大中藏药材种苗繁育及种植、科研平台建设、新药研发和二次开发等领域的财政投资。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专项扶持信贷产品和担保产品,降低中藏医药龙头企业融资成本,引导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多渠道融资。

加强藏医疗理论研究和诠释宣传工作。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藏医药协同创新体系,在典籍整理、技术挖掘和学术思想系统传承的基础上,着力研究藏医诊疗、疑难杂症防治、方剂配伍理论方法和藏药安全性、药材炮制、新药开发、疗效评价体系。去除藏医药的神秘性,保护与发展特色诊疗技术、单方验方。加快建立和规范符合藏医药特点、适应产业发展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高藏医药的质量安全水平和现代化、科学化、品牌化水平。

持续推进中藏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基层中藏医院的基础设施,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保证医疗队伍的稳定性。放宽院内制剂注册政策,积极落实差别化医改政策,提高中藏医传统诊疗技术服务价格和院内制剂价格,保留院内制剂和饮片加成政策。将符合规定的藏成药、院内制剂及藏医诊疗技术服务纳入基本医保范围。适当降低中藏医疗机构就医的医保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增强中藏医疗的竞争力。

同时,鼓励藏医药产业依靠融入国家战略走出去。打造“青海藏医”、“高原藏药”名片,鼓励中藏医“走向省外”,展示青藏高原独特生态环境以及严格技术控制孕育的道地药材。加强中藏医药与蒙、维、傣、彝、壮医药等民族医药的交流合作。通过强化国际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产品展示等合作机制,使中藏医药独特的理论和医疗机构、保健服务、合作建厂、药材种植加工基地等融入国际医药保健市场。

职业院校应设立相关专业

农工党青海省委在《关于依托中藏医药促进青海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提案中认为,大健康产业是随着健康理念的延伸而形成的健康关联产业的集合,其覆盖范围广、产业链长,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多个行业的发展。

依托中藏医药发展大健康产业,不仅是打赢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全面实施“一优两高”战略的重要方向,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需要的重点产业领域。但是,我省依托中藏医药发展大健康产业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对发展大健康产业意识和政策支持不足,缺乏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藏医药事业的发展,已经建立了“青海省推进藏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促进藏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旅游产业发展,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等多方面的政策。但由于大健康产业链长,管理部门多,参与单位性质结构复杂,产业整合难度大,作用发挥有限。农工党青海省委认为,造成工作衔接不紧密,缺乏统一、规范的全产业统计口径,数据结果差异大,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全行业发展情况,难以为全程产业的统一规划和决策施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不仅如此,省内中藏医药发展质量和效益尚显薄弱。受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我省中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及科研能力较弱,药材加工产业链短、药品工业发展尚在较低水平,对高原特色中藏药材的特效成分、药食同源性研究不足,精深加工滞后,化妆品、保健品等产品以及养生保健服务的开发力度小,且中藏医药相关保健品、保健服务规范不够完善,导致省内部分企业竞争无序,产品及服务经济附加值低。

大健康产业人才短缺,人才培养力度有待加强。我省的高等教育中,中藏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善,但规模仍然偏小,中藏医药行业待遇低,人才吸引力弱。中层次职业教育缺乏中藏药材种植加工、健康服务、护理、市场推广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省内职业院校或未设立相关专业,或年均招生规模较小,不能满足中藏医药以及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

中藏医药向大健康产业靠拢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农工党青海省委提出了推进中藏医药向大健康服务产业延伸。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标准,梳理食品医疗养老健康产业的行政审批事项,合理界定中藏医院开发和经营保健品、化妆品、保健服务等产品范围,增强中藏医药健康事业发展的活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中藏医药与医疗保健、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中藏医药文化的展示区、服务的体验区;把中藏药材的规模化种植和加工制药作为精准扶贫的好产业、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和绿色经济的增长点,延伸链条,实现中藏药材全产业链的整体效益。

尽快编制“青海省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扶持政策。紧抓“健康中国、幸福民生”“生态大保护、国民大健康”机遇,充分挖掘中藏医药产业的巨大潜力,将大健康产业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或重点支持产业。

集中全省经济、健康等领域专家,编制我省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当前和今后、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我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领域、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预期指标等,并建立省级最高层次的“青海省推进以中藏医药为依托的大生态、大生物、大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健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理顺体制机制,统筹协调发展资金和扶持政策。

同时,结合我省省情,制定出台支持我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配套支持政策,在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人才、技术、市场、税收、投资、贸易、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及早进行制度性安排。

推进中藏医药高质量发展,确定适合省情的大健康产业发展优势领域。在健康产品方面,将中藏医药资源开发、食品种养殖业、健康食品加工、营养与保健食品开发、生物医药等作为重点领域来发展;发挥在青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单位等技术和科研优势,开展联合攻关,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健康产品。在健康服务业方面,发展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生态旅游、健康体育服务、健康文化创意产品、健康金融产品、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行业,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健康服务产品。同时,尽快完善大健康产业相关规范,加大市场监督管理力度,防范保健品、保健服务虚假宣传行为,引导大健康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尽快培养大健康产业发展急需人才。以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引导省内高校及职业院校加快专业调整和转型,培养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产业研发、技术转化、市场推广、医疗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养老服务、健康信息、健康大数据等方面继续各类人才,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