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耕牛报春土乡特色社火好戏连台

2019-03-10 08:12:24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李富生 颜金梅 摄影报道

梆梆舞、群狮闹春,在河湟新区站前广场上,互助土族自治县的3支表演队身穿盛装,个个精神抖擞,踏着旋律尽情表演,用自己的方式,为全市各族群众带来一场热闹的具有土族特色的社火展演。

今年这个春节,互助县紧紧抓住精品社火展演这一特色文化品牌,秉承悠久的河湟历史文化,深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努力引导和发挥民间文学、歌舞艺术、民俗文化作用,挖掘和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节目,打响“中国土族·彩虹故乡·醉美互助”文化旅游品牌,也全面打响了“青海年·醉海东”文化旅游品牌。

耕牛报春

祈求五谷丰登

耕牛报春是互助县东和乡宋家庄村的传统项目,民间俗称“种皇田”,广大农民群众以这种传统的民间习俗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当天表演的“种皇田”让在场观众惊叹不已,表演者头戴草帽,腰缠带子,挽起裤脚,做各种农活动作,由一村民驱赶耕牛,象征性地在上面撒上麦种,翻地打磨,算是把田种上了。

据了解,“种皇田”起源于隋唐,原先掺杂着一些迷信色彩,经过长期发展和传承,现已成为老百姓表达对来年庄稼有个好收成的期盼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劝化人心,引导群众勤俭节约,珍惜粮食,是春节期间河湟地区民间文化活动之一。

耕牛报春是河湟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在人们的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老人说,过去表演“种皇田”表达的是一种对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祈福,表演内容与农耕场景一模一样。到了新时代,很多村民在种地时已经使用上了现代化的设备,“种皇田”节目继续表演,能将最古老的农耕场景记录下来,并将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也能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受到农耕的辛苦,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好生活。

梆梆舞 祈求平安吉祥

盛世和谐日月新,东山顶上艳阳升。互助县东山乡土族群众表演的民俗梆梆舞,是土族群众祈求平安、祈祷丰收的民间传统祭祀法舞。目前梆梆舞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演时,法师手执单面扇形羊皮鼓,身着法衣,头戴法冠,诵经跳舞,以驱邪避灾,祈求平安吉祥。

土族是我国人数较少的民族,也经常被人跟土家族混淆,而互助土族自治县则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被称为“彩虹的故乡”,土族人有着自己的文化,土族人心底朴实热情好客,被称为“彩虹的儿女”。伴随着热情的舞步和狂野的呐喊,当天的梆梆舞沸腾了现场观众,质朴的气质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也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土族人民的热情。

而今天的东山乡更是在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经济社会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据东山乡有关人员说,现如今乡上不仅仅将该项活动当作民俗祭祀活动,也当作乡里的隆重节日。随着参与活动的年轻人逐年增多,该项民俗活动将会一直延续,成为东山乡开展乡村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

群狮闹春 祈求国泰民安

雄狮出山林,踩下聚宝盆。随着阵阵锣鼓,栩栩如生的狮子神气十足地上场亮相,爬上了一个很高的板凳,嘴里吐出了一幅寓意吉祥的“初心不改小康盛景兴国家,使命复兴美梦宏图换古今”的对联,人们纷纷鼓掌,舞狮子表演真是精彩。

现场舞狮表演绝技,征服了一大片观众,他们踩着锣鼓点或节奏强烈,或舒缓轻柔,他们时而前腿悬空,以显威风凛凛之势,时而抖动金毛,像是在炫耀,时而又伸伸腰,蹶蹶腿,慵懒的憨态令人发笑。精彩的舞狮表演引得现场观众不断叫好,大家的热情似乎也驱赶了天气的寒冷。

互助县五峰镇威猛之狮带来的群狮闹春,寓意着社会安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省的文化品牌,从最初的小规模狮队逐渐发展壮大,现有上马村、下马村、上庄村等舞狮队共计300余只,每年活跃在互助春节文化系列活动及各大文化活动的舞台上,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群众文化,形成了独具河湟特色的舞狮文化.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