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他用大爱书写敬老助残赞歌

2019-06-03 11:16:49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周晓华 摄影报道

在海东市乐都区,有这样一个心怀大爱的人。这些年,他把无私的爱心化为人间真情,演绎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赞歌。他是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敬老院、海东市昊恩老年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乐都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负责人,碾伯镇土桥村村委会主任安元英。


安元英给老人喂饭

真诚付出赢得信任

5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乐都区碾伯镇土桥村的海东市昊恩老年服务中心,走进青砖大门,迎面是一栋刷了粉色涂料的二层楼房,看上去崭新显眼。

“慢点,别着急!”“你们排好队一个一个来……”当天这里的人依次排着长队检查身体。眼前这位四方脸盘、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是该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他叫安元英,他一边指挥着大家排队检查身体,一边搀扶着腿脚不便的老人。

2014年,借助“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他开了第一家敬老院。开办初期,大家对敬老院不了解、有抵触,他便与妻子具体分工,带领服务人员奔走在乐都区川水乡镇的巷巷道道。妻子和儿子每天穿梭在南山北山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家中,宣传政策,耐心说服,当面承诺。就这样,一个个孤独老人,一个个残疾对象先后走进了他的服务范围。“有一次,去南山一个乡镇,由于天黑路滑,在一村庄附近发生了车祸。车翻倒在路边8米深的地里,当时车内只有大儿子一个人,幸好只受了点轻伤。”安元英说。

在乐都区寿乐镇李家台村65岁的李来贵家中,安元英看到老人头发长且乱,便立马给老人剪了头发,洗了头,并承诺让老人先到敬老院去试试,不愿意再回来。入院第四天,当俩兄弟来敬老院看到满意的环境和老人的精神状态后,放心地走了。“现在如果开玩笑让她回家住,恐怕是想拉也拉不走了。”安元英笑着说。

在川水乡镇某村,他们入户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时,一户人家的儿媳妇含蓄地说,她婆婆已两天没洗脚了。安元英的妻子二话没说端来热水就给老人洗起了双脚,一边洗一边还嘘寒问暖地和老人拉起了家常。舒适的环境加上有规律的作息,好多服务对象表示,这里成了他们人生的第二个家。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安元英从2014年开始在瞿昙镇敬老院开展敬老服务,积累一定经验后,于2016年回到洪水镇开展了养老服务和残疾人就业服务。同年申请到乐都区残疾人服务项目,其中瞿昙镇是残疾人居家安养服务,洪水、峰堆、蒲台、中坝、碾伯等乡镇则是残疾人日间照料。2016年起,他在洪水、中坝等乡镇陆续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老人理发、按摩、洗衣服、做饭等,深受服务对象夸赞。

 
安元英与老人们聊天

将心比心都是家人

在昊恩老年服务中心院子里的坑洼处,安元英用架管焊接了一个“宝贝”。经询问,安元英说这是他自行设计的残疾人制作扫帚的机器。这个机器得要4个人配合使用。一人把制作扫帚用的箍子放好后用上横杆压住,一人往箍子里塞笈笈草,另外一人打开机器开关向前推进,另一人观察机器前的尖尖头,戳好洞后往回拽,4人合作,既省力又好操作。

每把扫帚大概需要十五分钟左右就可做好。安元英说:“销售后的收入除发放残疾人的劳务费外,剩余的全部用于改善伙食。”

老年服务中心曾经也是安元英的家,他把这里腾出来安顿需要帮助的老年人,而起初他们一家四口却只能租住在县城。这些年,他与妻子、大儿子三人投身于敬老助残事业,总顾不上上小学的小儿子。“他自己挤公交、自己吃饭、自己照顾自己,有时还在网上自己购买衣物,我这娃娃可给我省了不少心!”安元英笑着说。

服务中心里大多是年老体弱的群体,有的还有精神、智力残疾,而且性格各异。“我把他们当亲人,服务中,不仅要有耐心、有包容心,更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还要有面对面的心理辅导,心贴心的内心交流,拉家常式的耐心劝说。”安元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这些年,他经常抽空给老年人理发、按摩、翻身,给他们调和矛盾,和他们成了朋友。因此他们一遇上事就会向他倾诉,大家也亲切地称他为“安院长”。


安元英与老人们一起载歌载舞

用心用情书写大爱

提起安元英,认识他的人都会伸出大拇指。五天一洗头,一月一理发,被褥、床单一周一换洗……理头发、洗衣服、体检、文艺演出……安元英像照顾亲人一样关心着这里的每一个人。

住在这里的老人们两人一间房,屋内配有电视、卫生间,并单独设有专门的洗澡间和洗衣间。安元英每个月还会按时给老人们发放零花钱。“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每到节日,安院长都要想方设法为我们改善伙食。”一位老人说。这些年,安元英还帮助许多老人完成了心愿。他先后带老人们去了兰州、北京以及周边的景区,带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酒香不怕巷子深。安元英在敬老助残事业里动真情、出实招、有举措,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同时,他所负责的老年服务中心的残疾人托养项目、敬老院的残疾人托养项目和残疾人日间照料这三个项目,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均被评为优秀民营单位,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表彰奖励。

在做好敬老助残的同时,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另一个身份——村委会主任。他为碾伯镇土桥村硬化了文化广场600平方米,争取省上投资50万元修建了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二层14间400多平方米,安装路灯17盏,自筹资金4万元从汤官营拉自来水专线1.8公里,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题。通过他与村里人的共同努力,这个160户612人的川水村,各民族和睦相处,还被评为信用村。

作为父亲,他没给他的孩子多少照顾,而是将全部的爱给了他的服务对象;作为丈夫,他没给妻子多少陪伴,还让她一起天天辛苦,而他却将整个人交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作为村委会主任,他把大好年华播撒在了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上。谈起今后的打算,他计划开展残疾人的安养服务和建档立卡户的就业创业服务项目,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和筹划中。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