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刘李山村人居环境整治下功夫

2019-06-05 10:09:50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邓婷 张璐 颜金梅 摄影报道

近年来,海东市互助县通过易地搬迁、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的实施开展,让土乡大地的“美丽新农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走进互助县蔡家堡乡刘李山新村,环境整治、保护生态、绿色家园、文明共创等观念深入人心,易地搬迁后的新村,“脏乱差”现象极大改善、成效明显。“村庄干净整洁、道路畅通,村民们讲卫生和爱护环境也成了常态化,真正实现了美丽蝶变。”蔡家堡乡党委书记杨成祥说。

搬出大山 生活便利了

宽敞笔直的水泥路、干净整齐的二层小洋楼、时尚休闲的小广场、错落有序的太阳能路灯……置身其中,仿佛身处一座现代化的度假村。其实,这里是易地整村搬迁后建设的新农村——刘李山新村。

记者见到杨成祥时,他二话不说,便打开手机给记者看刘李山村旧貌的照片。照片中的刘李山村全是矮小的破旧房子、破损的围墙,村落的周边一片荒凉,没有一丝绿意,与眼前的新村相比,村里的环境、村民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沿着水泥路,随意走进其中1户人家,小院干净整洁,院里种的鲜花开得正艳。沿着楼梯上到二楼,整层的房子都铺着瓷砖,客厅里摆着沙发茶几,电视柜上的大彩电正播放着节目。现代化装修的厨房里,天然气、自来水也上了楼,卫生间里抽水马桶、全自动洗衣机应有尽有。

“那个时候可是连想都不敢想我们这辈子还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啊。”村民张清明告诉记者,他是2016年下半年搬进新村的,修这个房子总共花了二十几万,政府补贴了五万多。

当记者问起搬到新村后他的生活都发生了什么变化时,张清明告诉记者,在山上的时候喝的是窖水,走的是泥土路,一到冬天窖水就全是冰碴子。村里离学校有七八公里,冬天孩子上学通常要起个大早,有时候天上还有星星就开始赶路了,很多村民的孩子都是选择寄宿在学校。村里位置偏僻,村民们条件也不好,外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村里来,村里有很多光棍。“搬进新村就不一样了,家家都住上了小洋楼,天然气、自来水、下水道都通了。现在的交通很方便,村民在农闲之时都去西宁务工。最近的小学离新村不到1公里,中学也才2公里,村里的娃娃们上学也方便了很多。”张清明告诉记者,自从搬到了山下的新房,村民生活条件好了,收入也高了,现在刘李山新村的男人成了香饽饽,很多外村的姑娘都想嫁到村里来。

据杨成祥介绍,刘李山村的村民整体般到新村后,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五难”问题,以运输、商贸、餐饮、劳务输出等为代表的二三产业也迅速兴起,现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100元。

在村口,刚从西宁打工回来的薛生财对记者说:“以前进城务工后回家,走到山跟前,还需要走两个小时才能到家。现在好了,去西宁打完工,坐车就能到家门口,太方便了。”

刘李山村人从山上走下来,从“移居”到“安居”,从“安居”到“乐业”,易地搬迁过上了幸福生活。

包片连户 环境整洁了

“村民的生活习惯需要慢慢才能改变,村民素质的提升也需要党员干部慢慢引导。”蔡家堡乡副乡长保广清说。

保广清告诉记者,刘李山新村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就率先在互助县掀起“三个革命”。全面建成了新村给排水管网、天然气和动力电入户进厨、通讯光纤入户工程,从根源上杜绝了“脏乱差”。

同时,为整治好村里的人居环境,将村的环境管理做到系统化、常态化,刘李山新村制定了《刘李山新村村规民约》《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管理制度》。村规民约中对环境卫生整治和生态保护等作了明确规定,环境管理制度则将村里的每一位责任人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规范村民的行为和言行。

“规范和制度的制定也是在征集过所有村民的意见以后才上墙实施的。”杨成祥告诉记者,制定前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主要是想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这样制定出来的规范和制度上墙后,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整个刘李山新村被划分成北片、中片、南片、东片四个片区,四个片区又被细化成富强北巷、文明中巷、自由南巷等36个巷道,并实行党员包片联户责任制,明确村干部责任片区、党员的包片巷道和联系农户,并对党员包片巷道和联系农户环境卫生情况每季度进行考核评分,形成了村民落实三包责任、党员负责动员督促、村“两委”进行考核验收、每季度评比公示、年度表彰奖励的有效机制。“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一年365天都一样整洁。同时我们也成功成为了互助县第一个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样板村。”杨成祥自豪地说。

奖罚分明 村民自觉了

“这以往都被村民当成烟灰缸,在广场上晒太阳抽烟的时候,顺手就会把烟头塞进这个孔里。”乡党委书记杨成祥指着广场地面上蜂窝型的地砖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不仅不会乱扔垃圾,平时在村里闲逛的时候,见到地上有垃圾还会动手捡起来。

走在刘李山新村的村巷道里,房前屋后都很整洁,走进村民家里,看到的都是窗明地净,以往农村的“房后一堆草,油烟满墙跑”的面貌在刘李山新村根本见不着。

村民王得存带着孙子在广场上玩耍,“吃完的果皮要扔到垃圾桶里,上厕所早点告诉我,我带你去厕所。”边逛边教着小孙子要讲卫生、爱护环境,说着孩子在前面找到垃圾箱将果皮投入到了里面。“现在村里的环境这么好,每一个人都应该爱护它。尤其是小孩子的好习惯需要从小培养,不然以后上了‘曝光台’,就是做家长的责任。”王得存说。

王得存口中所说的“曝光台”,是村里环境卫生评比的公告墙,做得不好的村民就会被登记在上面。“我们村现在都定期评比各家卫生,没做好的就会被贴到‘曝光台’上,全村的村民都看得见。谁家都不想丢脸,现在村民们的卫生做得一家比一家的好。”王得存告诉记者,讲究卫生现在已是每个刘李山村民的日常习惯。

杨成祥告诉记者,村里除了有“曝光台”曝光一些不文明行为,还会定期开展先进家庭评比和表彰,让先进家庭带动其他村民,慢慢改变村民原有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现在刘李山村的村民越来越自觉了,房前屋后的卫生、绿化带都整理得井井有条,爱护环境、做文明村民也已经是刘李山村民的自觉行动。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