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守卫一方土地 造福一方人民

2019-06-25 16:06:51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土地是民生之本,更是发展之基。

在平安区机构改革中,区自然资源局在原国土资源局的基础上,叠加了规划、农林、水利等方面的部分职能,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工作机构,统一行使区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职责。改革后,该局坚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更新观念、规范执法,预防为主、创新监管”,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应保尽保

经济要发展,离不开项目建设,更离不开土地保障。面对快速增长的用地需求,平安区自然资源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盯全区重大项目,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分类调控、因地施策,全区各类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得到有效保障。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级各地政府对土地开发管理利用工作愈加重视。如何通过有效的土地执法监察,实现违法占地问题“控增量、消存量、保长效”,已成为当前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亟需解决的重中之重。平安区自然资源局列好项目清单、逐一落实到位。对存量建设用地,成熟一批上报一批,不等不靠;对使用增减挂钩指标,指标已落实的尽快上报;对使用市局分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据区政府项目用地指标分配情况,做好土地征收准备工作。审批材料齐全后及时上报市局,安排专人负责,加强与市局和省厅的沟通联系,尽快审批用地,确保项目用地需求。

同时,继续做好G109国道拓宽和南绕城高速路东延段工程建设项目征地工作。109国道拓宽项目由教育局牵头,区自然资源局配合登记丈量及发放补偿款。项目涉及2个行政村,共征用土地102.2027亩,共发放征地补偿款9828万元;南绕城高速公路东延项目由区自然资源局牵头,抽调单位配合登记丈量及发放补偿款。项目涉及3个乡镇,11个行政村,现共征用土地1585亩,其中国有土地415亩,集体土地1133亩,批次用地37亩,发放征地补偿款1270万元。

亮点二

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用地

以“消闲”为目标,去存量闲置土地;以供地为目标,去存量批而未供土地;以动工为目标,去存量供而未用土地。

今年以来,平安区自然资源局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并以此为基础,把一张蓝图干到底。对于新组建的自然资源局而言,资源保障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必须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优化完善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生态”三大要素,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坚实基础。

同时,通过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建成一批优质集中安置区,实现了农业集中连片,农村居民点集聚;强化监管职责,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严格依法保障农民工权益,杜绝土地整治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在项目建设中同步实施环境整治、园林绿化,改变了村庄布局散乱、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通过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打造功能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完备、环境优美舒适的新型农村安置区,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旱能浇,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亮点三

从满目疮痍到绿色矿山

“走进矿区,没有蔽天的浮尘,没有废弃的堆场,有的是蓝天白云、满目青山,有的是红花绿树。”近几年来,平安区自然资源局树立“用心守护绿水青山,用爱造福地球家园”的生态环保理念,走环境修复与绿色矿山发展之路,开创了美化环境共建的新局面。

“以前矿山一片荒芜,经过这两年的绿化、整治,矿山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就像一座小花园一样。今后我们将在矿山建设中走绿色、持续、发展之路,全力打造绿色矿山。”平安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规范矿业秩序,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平安区自然资源局以打造“安全、绿色、健康”的现代化矿山企业为目标远景,指导该区2家砂石企业按规定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方案》边开采边恢复治理。同时,加快西沟峡矿山恢复治理,对采石场矿区1至7层平台进行了整修,边坡台段挂网喷播1.45万平方米,开采平台覆土绿化2万余平方米,种植树木6000棵。推进大沙沟矿山恢复治理,企业自筹资金利用先进生产加工设备,实现封闭式矿石输送、破碎加工,通过铺设饮水管道、安装喷淋设施、购置洒水车、铺设防尘网、硬化矿区道路等方式践行绿色环保,目前,企业已完成绿化面积400余亩,种植绿树18万余株,其中矿山开采区治理植树1万余株,面积达50余亩。小峡废弃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B区补充设计项目,采取场区平整、边坡土方回填、挡土墙及生态护坡,挂网喷播、三维草种植等措施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目前已回填土方22万立方米,修整坡面1.5万平方米,修建挡土墙300米,浆砌石147米,整修截水沟680米、排水沟230米,种草3.25万平方米,种植海棠树3300棵,种植榆树1300棵。现已完成工程量的95%。各矿山企业以技术工艺改造、废水回收复用、美化矿区环境等举措,走出了一条资源开采和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的新路子。

亮点四

动真格“大棚房”被彻底清查

自平安区“大棚房”和违法用地问题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区自然资源局严格对标对表,压紧压实责任,坚决整治“大棚房”和违法用地问题。通过前期排查核实,共甄别确认“大棚房”问题105宗(其中:一类问题94宗、二类问题2宗、三类问题9宗)、违法占地751.2亩(其中耕地665.8亩)。截至目前,“大棚房”问题已全面整治整改完成,完成率达100%。

为严防违法用地现象抬头,积极开展动态巡查40次。认真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严厉依法打击各类非法盗采矿产资源行为。深化宣传教育,充分利用“4.15”国家安全日、“4.22”地球日、“四下乡”等有利时机,加大土地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展出展板20版(次),发放法律书籍1500余册,咨询人数达400余人(次)。整合执法队伍,承接城乡规划职能,认真实施《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将原国土资源执法大队和规划监察队合并为自然资源综合执法队,进一步加强了执法队伍,强化了自然资源执法力度,增强了自然资源执法威慑力。

亮点五

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平安区境内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山体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85处。其中滑坡点31处、泥石流点22处、崩塌点1处、不稳定斜坡点31处,列入省级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点1处,列入海东市重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点1处。

针对地质灾害问题,平安区自然资源局制定印发了《平安区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配合区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完善了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启动了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的填制工作,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汛前排查。

在排查工作中,在沈家村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2部滑坡裂缝收缩仪报警器,为巴藏沟乡清泉村2户存在安全隐患的村民协调解决了4顶帐篷。同时,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针对平安区小峡镇下红庄村沙沟泥石流(平安区省级排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问题,积极申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项目正在审理中。

“守卫一方土地,造福一方人民”。如今,平安区自然资源局一如既往地坚守在青海高原湟水河畔,为加快建设“富饶、秀美、宜居、乐活”新平安而努力奋斗着,用信念和青春继续谱写着属于自然资源“守护人”的光荣篇章。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