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马营乡变得更美更宜居

2019-07-23 10:14:36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周晓华 摄影报道

盛夏时节,漫步在海东市乐都区马营乡的乡间小道上,金灿灿的油菜花惹人醉。这段时间,马营乡近百亩油菜花竞相开放,金色的花海把盛夏的乡村装扮得恬静又浪漫。

走进马营乡古城村,微风拂面,雨后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田园泥土的清香……“在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真想放声高歌。”游人不禁在兴奋与陶醉中感慨。从村容村貌“脏乱差”,到眼前的田园风光,乐都区马营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承载着无限乡愁的农村,如何才能变得更美丽更宜居?这成了马营乡全体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方向。


干净整洁的村道

一人一棵树 守护一片绿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不论行走在马营乡的哪一个村庄,都会发现绿色是这里最好的装饰。道路两旁的油松郁郁葱葱,远处的油菜花养心养眼;红花绿草,相映成趣。

在马营人的眼里,绿化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种树就是种环境,种树就是种健康,种树就是种发展”。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绿化作为一种理念,已深植于许多马营人的内心深处。“马营乡古城村人居环境绿化责任区管护责任人——李积有”,沿着村道走几步,便会看见每棵树上挂着一个红色牌子,每个牌子上面写着管护责任人的名字,每位党员干部看管一棵树,守护一片绿。“树歪了扶一下,给树浇浇水,时不时还经常过来看看自己管护的树,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对待每一棵树呢!”马营乡古城村党支部书记李发学笑着说。

在环境整治中,马营乡立足农村实际,规划以村庄为点,以村道为线,以农田、片林、经济林为面,最大限度扩大林木面积,增加林木总量,实现点上成景、线上成带、面上成片。“通过‘党委引领、支部带动、党员群众参与’的模式,率先在机关党支部、古城村党支部等4个党支部建立党员责任区,将绿化区划分成若干块交由村‘两委’、党员管理,通过‘网格化’管理,每名党员认领3至5株责任树,并进行‘实名’挂牌制,使每名党员成为绿化管理的‘微区长’,达到‘治理一块,绿化一块,成活一块’的效果。”马营乡党委副书记李万锦说。


垃圾焚烧炉

生态财富是最大的财富,绿色家园是最美的家园。从生产到生活,马营乡从未离开绿色……从规划到种树,从种树到护树,每一位马营人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那就是让景色更美,让村民更宜居。“种树就是种财富、种发展,种树就是种环境、种健康,种树也是种文化、种历史。”这句话在马营乡的大地上得以深刻诠释。

极目远眺,远处的村庄掩映在绿树繁花之间,一幅生动的乡村美景图诠释着人类与大自然日趋和谐的互动关系……

人心一片齐 环境大变样

拆除乱搭乱建、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全面治理村庄“六乱”……马营乡农村环境管理的长效化、规范化,进一步巩固了环境整治成果。为了让美丽乡村颜值永驻,马营乡的领导干部和村民,一刻都没闲着。

“垃圾不落地,美丽靠大家。我们村里现在也和城里一样,也有收垃圾的车,每周三早上我开着垃圾车收集村里的垃圾,村民们也自觉地将自己家的垃圾箱放在门口,村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干净了,村民的心情也更好了。”马营乡古城村村民田永前说。每周三,田永前开着垃圾回收车挨家挨户地去收垃圾,收回来的垃圾便放进垃圾焚烧炉里。说起这个垃圾焚烧炉,古城村的每一位村民脸上洋溢着喜悦。

“在古城村投入使用的这个焚烧炉是海东市第一台,它对废弃的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特别是对‘二恶英’这一毒性物质可有效遏制和安全排放,达到打造‘绿色古城’的目的。”古城村“第一书记”安军说,焚烧炉可以将400斤的垃圾最后焚烧产生1公斤的灰烬,而且产生的灰烬可以就地掩埋,没有任何污染。

“以前我们这里基本都是把垃圾草草掩埋,遇到下雨天,这些垃圾还是会冲出来,垃圾到处都是,很难看。现在好了,有了这台垃圾焚烧炉,这些瓶瓶罐罐都可以烧掉了,我们这里以后就不会有这样的垃圾污染环境了。”村民金全林说。

“以前农村人都往城里搬,你看现在我们居住的环境多好,房前屋后都是风景,城里人还要花钱到乡下来看风景呢!”一位村民信心满满地说。的确,漫步村中,农房庭院错落有致、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广场游园欢声笑语……美丽乡村新图景展现于眼前。

村落变花园 日子过得美

垃圾点变成了观景点,黄土坡做成了绿化带,空闲地变成了百花园……绿树掩映,凉风习习,花香扑鼻。常有游客结伴而来,或选一处景致拍照留念,或在树荫下石凳上小憩……

“常年堆积在河道的垃圾被清走了,环境、空气比城市好,一到夏天,村里还来了不少游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如今,村子变漂亮了,房前屋后‘净’了,河塘沟渠‘清’了,就连空气都清新了不少……”看着村里一点点变美,马营乡村民们的感受很深。


村级文化广场

在马营乡,记者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这里的村民个个精神饱满,见面时相互热情地打招呼,地面上偶有垃圾,人人都会弯腰捡拾,呈现出一幅路畅、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拿古城村“第一书记”安军的话来说,村里一天比一天美了,来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了,老百姓们精气神自然而然就更加足了。村民们还时不时会自觉地拿着铁锹、钯子、扫把等工具加入到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当中,环境卫生越来越干净,村容村貌越来越整洁。记者走进村民朵树香家中,院子门口种满了格桑花,朵树香正在与女儿拾掇着自家的小屋,屋子并不是很大,但是干净整洁,物品堆放有序,令人赏心悦目。“现在环境美成了花园,我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幸福了。农闲的时候,村里的妇女还跳起了广场舞呢!”朵树香高兴地说。

农村百姓拥有的生活幸福感,来自于深入实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马营乡这个深度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村容村貌不断变美的同时,文明的印记也闪烁在这片精神的高地……农村环境整治不仅让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环境,更是让村民充实了精神生活、活出了高品质。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