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搬出大山,住进新居,告别穷日子,迎来好生活……

羊起台村村民的感恩在心头

2019-10-15 09:42:34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周晓华 通讯员 赵婧 摄影报道

青砖灰瓦的二层小楼,整洁干净的村庄道路,小院里盛开着各种颜色的格桑花,三三两两的搬迁群众在广场上健身、下棋,脸上不时露出开心的笑容,获得感、幸福感写在脸上……这是海东市乐都区蒲台乡羊起台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带来的喜人变化。

群众既“安身”又安心

“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满地;牲畜满村跑,垃圾满天飞;下山一步滑三滑、上山一爬喘三喘。”这是乐都区蒲台乡羊起台村过去的真实写照。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羊起台村的一方水土却养不起一方人。由于羊起台村位置偏僻、资源匮乏,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农业耕作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成本投入高,产出低,严重影响群众的收入,村里的百姓祖祖辈辈基本都是靠天吃饭。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就在这“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村子里居住着87户263人。

2017年以来,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羊起台村开始实施易地搬迁工程,整村搬迁至离县城2公里的碾伯镇高家村。易地搬迁,需规划先行。蒲台乡先后制定了《羊起台村易地搬迁项目实施方案》《旅游扶贫试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总体目标、资金来源、建设内容、运行机制、保障措施、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精准规划。

规划就绪后,如何提高群众的积极性成为“老大难”问题。蒲台乡领导干部多次反复通过会议、走访、展板等方式,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把建设方式、补助政策、住房面积控制等相关政策讲深讲透,激发群众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村务公开栏公示具体细节,营造了公开透明的搬迁氛围。在建设选址、建设方式、建设过程、工程质量、资金管理等方面都让搬迁群众广泛参与和决策,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了建设的质量和搬迁群众的满意度。

目前,羊起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住房已全部竣工,群众已全部入住。

家家户户住得起新房

“搬得出”以后是否“稳得住”?这是摆在蒲台乡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

蒲台乡乡长贺连昌说,本着“保障基本”的原则,新村设计以针对建档立卡户1人户25平方米、2人户50平方米、3人及以上户80平方米的户型为主,分别以3000元、6000元、1万元的价格优惠给建档立卡户;针对非建档立卡户以80平方米起步,以每平方米1200元左右的价格优惠给农民,保证家家户户都能住得起新房,农民们搬迁的积极性都很高。

在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同步推进。水、电、路、通信、环卫等公共基础设施也陆续投入使用。一个集绿化、美化、亮化、硬化于一体,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新村已初见端倪。

记者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余有顺家,只见小院里的辣椒、西红柿长势喜人,余有顺的妻子正在院子里拔葱准备做午饭。“从山上搬下来以后,我们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谋生的出路也多了。”余有顺在他的新居里向记者介绍,现在在村子里就能实现就业,以后还打算通过开铺面经商来提高家庭收入。

“乐都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羊起台村是乐都区蒲台乡一个较偏远的贫困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严酷,现在这个易地搬迁点距县城只有2公里。搬到这里后,村民的生活变得便利多了。”羊起台村党支部书记余万红说。

说起搬迁前后居住环境的变化,村民们的兴奋溢于言表。“以前的生活条件与现在没法比,离开了穷窝窝,分到了新房子,搬出来的日子真的好!”羊起台村村民晁曾文满脸喜悦。

年愈七旬的村民郑长福也乐得合不拢嘴,“原来每逢下大雨我就发愁,老担心房子后面的山体滑坡和房子漏水,晚上总是睡不好觉。搬迁下来后,我过上了这么好的日子,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我们也能跟城里人一样,出门去县城有公交车,用上了天然气、全自动洗衣机,洗上了热水澡,真是享福了!”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后,怎么才能实现“能发展,可致富”?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

根据安置点的特点,蒲台乡挖掘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平台支撑,在安置点配套商铺、游乐设施等,为搬迁贫困户提供创业平台,把搬迁贫困户培育成为“小老板”,让老百姓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搬迁安置点碾伯镇高家村与主要以农家院为发展主业的窑庄村相连,南面有小故宫之称的瞿昙寺。根据这个优势,蒲台乡党委政府通过多方论证,实施了“双带头”工程。发挥支部带头作用,由羊起台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旅游公司,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一户一种园,园园连成片,一铺一产业、铺铺有特色”的思路,将新村打造成集特色小吃、特色物产、特色民俗(宿)、传统作坊等为一体的“美丽乡愁·河湟风情”乡村旅游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如今,走在羊起台村的巷道里,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有的在打扫自家庭院,有的在张罗着开农家院……在村级办公中心,记者看到,挂满了乐都区蒲台水暖工服务中心、亮晶晶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康通下水清理协会等门牌。原来,羊起台村还由党支部带头领办协会,先后成立水暖工服务中心和种养殖协会,种养殖协会已完成土地流转手续,建立了运行机制,形成了“老家有基地,新村有产业”的发展格局。

同时,充分发挥能人带头作用,村级能人由乡党委政府确定为助力脱贫光荣户,并将一楼铺面及自家庭院交由村旅游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免除经营户2年房租,吸纳外村能人经营传统小吃、特色产业,推动全村经济发展。利润按照“1216”的比例分配,即10%为公益金,主要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发展;20%为帮扶资金,主要缴纳贫困户养老金、医疗保险,并对患大病、老弱病残、意外灾害等弱势群体临时救助;10%为管理费用,主要用于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及办公经费;60%用于滚动壮大集体经济,农户以住房为股份由公司按股分红。

截至目前,羊起台村向外招商引资铺面100多间,四合院29间,小作坊20间,农家院5家,家庭宾馆5家,儿童游乐设施1处,并建成修建栈道一条、小摊位80个。

搬出了大山,住进了新居,告别了贫穷日子,迎来了美好生活。羊起台村村民的感恩在心头,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景在眼前……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