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王林虎在市委二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摘登)
2020-01-10 11:00:35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2019年,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市委二届六次、七次全会做出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砥砺初心、开拓创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局面。

2019年七大工作亮点

经济运行在逆势增长中更加企稳。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2亿元,增长9%;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互助、民和两县GDP超过百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城镇新增就业97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物价总体平稳。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25亿元和412亿元,存贷比为66%,较年初上升12.4个百分点。

小康基础在三大攻坚中更加坚实。易地搬迁项目进展顺利,搬迁入住14153户51179人。190.8兆瓦光伏扶贫项目全部并网运行,受益农户达2.7万余户。“西货东输”“东客西游”“东城西就”成功入选“全国十大消费扶贫典型案例”。全市76个贫困村、0.59万户2.1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已通过市级考核验收,乐都、民和、化隆三县区申请整体脱贫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由13%下降到0.03%;两轮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扎实推进,乐都污水处理厂和互助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互助塘川、平安祁家川等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进展顺利。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排查涉河“四乱”问题162项,销号整改129项,彻底解决了循化黄河波浪滩等一批多年违法占用河道的问题。“大会战”引领国土绿化,湟水河“三峡”十大绿化工程扎实推进,全市完成国土绿化84.42万亩,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圆满收官。全市PM10平均浓度下降15.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黄河出省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为100%;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产业转型在绿色发展中更加稳健。全市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348.16万亩,特色优势作物比重达86.2%。农牧业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产量达72.3万吨,粮油菜产量占全省比重均超过40%。进一步理顺农业园区管理体制,完善市级管理职能,农业园区实现产值32亿元。新建富硒果蔬、循化线椒、高原夏菜等6个种植示范基地。187家家庭农牧场获得省级示范称号。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禁养区124家畜禽养殖场拆迁关停补偿工作。强化统筹调控,坚持因企施策,保障企业生产要素,力促企业稳定生产。民和濮耐氧化镁、宝恒装配式建筑、正丰锂电池负极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青海电信省级数据中心、比亚迪动力电池、博锋矿业绿色建材等项目加快推进。狠抓工业企业入统纳规工作,新增规上企业17家,培育中小微企业320户。乡村旅游接待点达840家,带动就业1.5万人。全年共接待游客1712万人次,同比增长27%,完成旅游总收入71.6亿元,同比增长33%,我市荣获“中国文旅融合示范城市”称号。着力打造“青绣”品牌,全市刺绣生产企业达到20家,“绣娘”4.2万人。养老服务产业加快发展,持续推进国家级养老试点,为全市2.4万名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率达90%。

城乡融合在统筹推进中更加厚实。全年实施城镇基础设施项目165项,完成投资70亿元。管廊建设接近尾声,平安大道电力线路实现入廊。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平安湟中路、乐都碾伯广场、河门村等重点片区拆迁工作加快推进。国道109线改扩建、南绕城高速东延、西互一级扩能改造等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加快实施, S202循化南环路等7个省厅支持项目进展顺利,扎碾公路、川海大桥建成通车。乐都杨家水库等5项重点水源工程扎实推进,解决119个行政村36.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120个高原美丽乡村全部建成,634个贫困村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新改建农村公路627公里,配套桥梁24座。全市1587个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造各类厕所33826座。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彻底整治遍布全市范围的违法广告,拆除违法建筑60万平方米,清理违法占地8034亩,“大棚房”总体整改完成率100%。

民生福祉在初心使命中更加彰显。“拉面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出台《海东市推动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扶持拉面店582家,全市拉面产业实现经营收入160.7亿元,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46亿元。“拉面经济”被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作为首条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社会保障不断扩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2.98万人、医疗保险参保149.7万人。城市低保月人均标准提高80元,农村低保年人均标准提高600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实施棚户区改造3050套,农村危旧房改造7081户,全面实现了农牧民危旧房改造“清零”目标。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市属四所高中校园环境改造及校舍扩建工程加快实施,市级高中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成功举办全国控辍保学暨农村学校建设工作现场观摩会。市级公立医院综合医改全面推进,实现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106所乡镇卫生院开通远程会诊系统,县域内就诊率达91%,全面完成829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清零”目标。

发展动能在改革开放中更加强劲。海东工业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各县区工业园活力不断提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企业1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国261个地级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上升到第66位。加快推进农信社改制,民和、化隆、循化三县完成改制任务。完成1587个行政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乐都、平安、民和被确定为全国试点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阿联酋、埃及、俄罗斯等国成功举办“青海拉面演示推介暨投资洽谈会”“2019中国海东(俄罗斯)特色商品暨青海拉面展示会”,广泛开展经贸合作洽谈,海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海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全力扩大招商引资,扎实推进“双百”活动,全年引进市外资金230亿元。“青洽会”落实签约项目37项,总投资289.7亿元。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落实签约项目23项,总投资218亿元。

魅力海东在深度打造中更加响亮。“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影响深远,商贸流通、商品消费、游客流量达到历史之最,成功创造两项吉尼斯世界记录,成为全省最具魅力、影响全国年节文化的重要活动。平安驿·袁家村成为全省旅游热门“打卡地”,荣获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称号。高水平举办丝路花儿艺术节、农产品展交会、环湖赛开幕式、“河湟勇士”国际拳王争霸赛、沿黄河马拉松赛、万人同唱一首歌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组织参加了省政府在北京举办的“山宗·水源·路之冲”文物展览、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海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成就展、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以及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进万家、北京钓鱼台“幼有所育在青海”暨山村幼儿园十周年汇报会等大型对外交流活动,极大提升了海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成功承办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奔小康现场推进会,成功举办中央民族歌舞团、中残联艺术团海东专场演出。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大型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竞演,获得年度优秀魅力城市等四大奖项,“彩陶故里·青绣之源·拉面之乡·醉美海东”金色名片响彻全国。

2020年十项重点工作

突出绿色兴农,让海东农业强起来。抢抓部省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的机遇,立足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率先在全省启动海东全域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区建设。全年实施农牧业项目16项,完成投资13亿元。抓住国家在养殖设施用地方面的利好政策,重点抓好百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建设,实施互助东山20万只高原生态羊养殖基地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乐都民和为主的全域生态牧场。加快推进养殖进小区,市级建成平北集中式环保养殖小区,争取每个县区新建1个规模化养殖小区。进一步规范专业合作社,认定省级示范社和市级规范社100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做大“黄河彩篮”“河湟硒谷”两大区域品牌,将海东打造成全省人民放心的“菜篮子”。

促进提质增效,让海东工业立起来。以海东工业园区为引领,充分发挥5个县区工业园工业发展主力军作用,不断提升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开展“工业经济质量提升年活动”,力促铁合金、电解铝、水泥、玻璃等重点企业稳产增产,推动工业经济回暖。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青稞酒产业“振兴计划”,在打造重点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监管、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青稞酒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大酒厂强势引领、小酒厂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制定《海东市数字经济实施方案》,优选一批发展潜力好的企业,试点实施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等数字化改造项目,带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二期大数据中心建设,做好易华录城市数据湖项目。全年实施工业项目45项,一般性工业投资增长10%。重点要促进比亚迪动力电池生产及回收、博锋矿业绿色建材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快实施95兆瓦分布式风力发电、天然气储气、中钛年产3.3万件钛合金锻件生产线等项目,力促“5369”和青海百德10万吨牦牛藏羊全产业链生产加工、青海咏茂祥年产3万吨坚果生产线、化隆化达废旧物资综合回收利用等项目开工建设。

拓展新兴业态,让现代服务活起来。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商贸流通体系,投资13亿元,实施重点商贸物流项目30项。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海东工业园区为载体,搭建好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下综合支撑平台,积极探索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物流体系和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要加快发展拉面产业,完善拉面产业规范化标准、品牌营销、资金结算、食材供应等体系,建设青海拉面产业大数据汇集平台,组建拉面产业总部基地、拉面品牌运营管理公司、食材生产加工产业园等,继续加大“拉面贷”投放力度,持续做好“带薪在岗实训+创业”工作,有力推动“青海拉面”扩面升级。做实健康养老产业,巩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提升养老服务工作水平。实施好24个养老服务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市级养老示范基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补齐养老设施短板,确保市级养老示范基地年底前试运营。

推进融合发展,让城乡面貌靓起来。按照“西宁海东一体、城乡一体、产城一体、港城一体”城市融合发展思想,积极稳步从容推进河湟新区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招大商、招强商、招优商,真正将河湟新区打造成全省新经济增长极,成为践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典范新区。加快推进乐都、平安核心城区建设,全面建成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并实现运营。建成三河六岸南北湖、驿州湿地公园、核心区16条道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朝阳国际会议中心、市民广场、海东人民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重点项目。提升城市出入口通行能力,实施京藏高速乐都西(雨润)互通,建设民小公路平安区驿州大道、富平路等连接线及平安大道西延道路,构建核心区高品质的城际快速交通网。全力推动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项目建设,完善停车场、公共照明、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实施乐都城中西门、下教场、河门村及平安湟中路等重点片区开发。推进朝阳山片区商业综合体、乐都和河湟新区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尽快落地建设。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切实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实到位,促进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加快江盈地产、碧桂园、萨尔斯堡、海洲华府、绿城景悦湾、香格里拉等品牌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度,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全力实施交通项目30项,完成投资37.5亿元,重点要积极协调推进西成铁路、机场三期、国道109线改扩建、南绕城高速东延、西互一级、燕官公路、乐化高速等省级重大项目。推进乡村振兴,启动61个市级示范村建设,加快3个美丽城镇、100个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实施乐都杨家、民和满坪等重大水源工程、饮水安全工程等75个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着力推进乐都大麦沟、平安响河峡、互助泽林峡、化隆初麻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协调推进“引黄济宁”等重大工程。

坚持生态优先,让河湟谷地绿起来。全力推进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场标志性战役,紧盯三年目标任务,强力推进大气、水、土壤、农村人居环境、农业面源、废弃矿山等领域污染治理。投资4.7亿元,其中市本级投入1亿元,实施绿化项目21项。重点实施乐都、平安主城区湟水河两岸和在建道路绿化、民和湟水河老鸦峡至下川口段两岸绿化、互助毛斯河两岸绿化、化隆群科新区绿化、循化波浪滩绿化。继续实施湟水河流域以“三峡”为重点的十大绿化工程,黄河和大通河流域生态景观修复工程,逐步将湟水河两岸坡面绿化纳入规模化林场建设任务。依托《海东市全民义务植树条例》立法颁布,继续打造义务植树造林百万人“大会战”金名片,全年完成国土绿化80万亩以上。

践行为民宗旨,让人民群众富起来。严格按照脱贫攻坚“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两不愁三保障”、收入变动、产业培育发展和就业帮扶“三摸排”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和普查,完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制度框架,不断提升巩固脱贫成效。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专项活动,在高铁新区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基地,在化隆县设立返乡创业园,促进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面专项行动,确保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实施教育项目61项,完成投资12.5亿元,重点实施市属四所高中提升改造、改扩建七里店中小学,新建贾湾小学、河湟学校等项目建设,新建9所幼儿园。实施卫生项目15项,完成投资6.7亿元,加快实施市第一人民医院提档升级等项目,市第二人民医院建成投运,开工建设市妇保院。协调推进青海警官学院、青牧职院、省中医院分院建设项目。

擘画魅力海东,让河湟文化热起来。组建河湟文化研究院,制定出台《河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国家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三区”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发展高地。年内建成喇家遗址公园、瞿昙寺景区,建成并启动海东智慧文旅大数据平台,全面实现“一部手机游海东”。加快推进平安驿·袁家村二期、河湟文化博物馆、西来寺、城隍庙等文旅项目建设,尽快重启建设互助梦幻谷项目。谋划好河湟大剧院、海东农展馆等项目前期。出台《青绣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定青绣行业质量标准,提升青绣产品质量和档次,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旅游带动、人才培养、品牌打造、宣传推介等方式,打造青绣总部经济,推进青绣产品向旅游产品转型。继续打造河湟文化艺术节、黄河极限挑战赛、沿黄河马拉松赛、农展会等品牌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好“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增强河湟文化传播力和吸引力。利用央视《攻坚日记》《我的美丽乡村》等平台,讲好“海东故事”,让河湟文化“走出去”,把文旅投资“引进来”。

创新治理方式,让社会大局稳起来。加强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压实债务主体责任,制定偿债计划,确保全市今年到期44亿元本息按期偿还,各县区政府和工业园区的土地出让收入优先用于偿还债务,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守法治“底线”和耕地“红线”,严格管理土地,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等行为,依法规范农村宅基地由乡镇政府审批管理。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长效机制,坚决打好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之战。推进法治海东建设和平安海东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彰显海东意识,让社会文明兴起来。牢固树立“城市理念、海东意识”,大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责任机制和管理制度,精准发力打好创城攻坚战,并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确保城市信用环境持续向好发展。要弘扬时代新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增强广大市民“争做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城市”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增强维护城市形象的自觉性,坚决杜绝乱堆乱放、乱涂乱画、乱占乱挖、乱搭乱建、乱倒乱排、乱焚乱烧等行为。

勇于守正创新,让改革开放快起来。深化“放管服”、国资国企、民营经济、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审批破冰”工程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开展政府系统清理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深入推进行政服务体系改革,加快推进乐都、平安核心区“镇改办”改革进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落户政策,吸引更多外来人到海东居住和就业。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开展更大规模、更加紧密、更为广泛的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各类大型展会平台,大力宣传推介海东,提升海东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海东特色品牌产品“走出去”。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加大与国家和省有关厅局的汇报对接,力争将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盘子。

(时报记者 李富生 整理)本版图片均由时报记者 颜金梅 摄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